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班級民主管理中學生的有效參與*
——來自阿倫特“行動理論”的啟示

2015-03-31 00:28:51張魯寧
當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guān)鍵詞:阿倫特公共事務(wù)言說

●張魯寧

論班級民主管理中學生的有效參與*
——來自阿倫特“行動理論”的啟示

●張魯寧

依據(jù)阿倫特的行動理論,參與班級民主管理是必要的善,學生在參與班級民主管理中不僅能夠彰顯自我的存在,也能夠獲得在私人生活中體會不到的公共幸福。行動和言說不僅僅是學生參與班級民主管理的方式,更是他們向世界彰顯“我是誰”和“我的存在”的方式。班級民主管理需要以人的“復(fù)數(shù)性”為基礎(chǔ),人的復(fù)數(shù)性為認識班級公共事務(wù)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班級民主管理中來,還需要以公共判斷為依據(jù),公共判斷讓學生能夠站在公共和他人的角度審視班級公共事務(wù)。

阿倫特;行動;言說;公共事務(wù);班級民主管理

班級民主管理是民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民主教育理念的逐漸推廣,民主管理成為了越來越多的教師管理班級的方式。但是,在實踐中,我們卻也發(fā)現(xiàn)班級民主管理面臨著這樣一個困境:一些學生并沒有真正的參與到班級民主管理之中。這主要表現(xiàn)為:部分學生認為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參與班級管理,對于那些沒有參與意愿的人來講,則并不需要參與班級管理,這也就造成了班級民主管理中一些學生逃避、敷衍參與班級管理的現(xiàn)象;還有一些學生認為班級民主管理就是討論和投票,就是說服他人和執(zhí)行自己的投票權(quán)利,而全然意識不到真正的討論和投票需要理智的判斷作為基礎(chǔ),每個人的討論和投票都需要“參照別人的行動”、“考慮別人的行動”,[1]因為如果缺少理智的判斷,討論就會演變?yōu)楦鞑幌嘧尩臓幊?,投票則僅僅成為了一種執(zhí)行權(quán)利的形式。不管是缺少參與班級民主管理的意愿,還是缺少參與班級民主管理所必須的理智判斷,都同樣意味著很多學生只是在形式上參與了班級民主管理,而并沒有“真正的”參與到班級民主管理中來。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讓許多班級民主管理的實踐者——教師——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班級民主管理是一個好的理念,但是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

本文的研究將借助阿倫特的行動理論來分析這些問題,并期望能給班級民主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帶來有價值的啟示。阿倫特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哲學家之一,她的政治哲學思想主要圍繞著公共領(lǐng)域、行動、積極生活、極權(quán)主義等核心概念展開,而其中行動理論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阿倫特的行動理論探討的是“公共領(lǐng)域的形成”、“積極生活”、“行動”等問題,而班級同樣是一個學生共同生活的公共領(lǐng)域,班級的民主管理則需要班級所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行動,因此,阿倫特的行動理論對于解釋和指導班級民主管理有著天然的適切性。

一、參與班級公共事務(wù)是必要的善

參與班級民主管理首先就要明確班級事務(wù)的公共性,因為如果班級事務(wù)僅僅是班主任的私人事務(wù),也就意味著班級管理僅僅是私人的事情,而不是班級所有學生的事情。依據(jù)阿倫特的行動理論,公共意味著“公開”和“共同”,“公開”指的是能夠讓所有在場的人聽到和見到,[2]“共同”指的是為所有人共同擁有。阿倫特曾經(jīng)用“圓桌”作比喻,形象的說明了“公共”與“個體”之間的關(guān)系:參與公共事務(wù)的人們就像坐在一張圓桌周圍的人群一樣,圓桌象征著公共的事務(wù),它把人們聚集在一起的同時,也把人們分隔開來。[3]這也就意味著班級管理中的所有事務(wù),包括班干部選舉、班級行為規(guī)范制定、重要事件的計劃和決策等,都需要公開化,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和討論;同樣,班級事務(wù)是班級所有學生的事務(wù),也就需要班級所有學生的參與。也正是因為班級事務(wù)的公開化,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其中,班級事務(wù)才具有了公共性。

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參與到班級公共事務(wù)中來,就在形式上表現(xiàn)為班級的民主管理。依據(jù)阿倫特的行動理論,班級民主管理首先指的并不是一種班級管理形式,而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說是一種與能夠與他人一起用“言和行”共同參與班級公共事務(wù)的方式。阿倫特繼承了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參與公共事務(wù)是必要的善的觀點,認為如果一個人僅僅過一種私人的生活,而不去過公共的生活,那么他的生活就不是完善的,并且也會缺乏一些人生中最根本的東西,甚至我們無法成為我們自己,以至于很難把這種生活稱為人的生活。[4]

參與班級公共事務(wù)之所以是必要的善,首先就在于參與班級公共事務(wù)能彰顯自我的存在:參與班級民主管理就是公開的言說和行動,阿倫特把這種發(fā)生在公共領(lǐng)域中的言和行說成是獲得了“公共之光”的照耀,阿倫特認為“公共性能開啟人的存在”,因為“行動是對行動者的內(nèi)在揭示,只有在公共領(lǐng)域中,一個人的行動才能被看到和聽到”,[5]而與之相反,阿倫特把“發(fā)生在私人領(lǐng)域中的”、不能公開顯現(xiàn)的、處于被遮蔽的狀態(tài)的東西稱為“黑暗的”存在,而“在一個完全黑暗的地方,在其晦暗之中無論發(fā)生什么都幾乎算不上明顯的事實”。[6]公開自己的言和行,讓他人看見和聽見,并在此過程中顯示自己獨特性的存在,這就是參與班級公共事務(wù)的最重要意義。其次,參與公共事務(wù)能獲得公共幸福。參與班級公共事務(wù)之所以重要,還在于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與許多不同的他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并與他人有著共同的利益,參與公共事務(wù)就是承擔班級的公共責任,與他人討論、與他人在一起行動,發(fā)表自己對班級公共事務(wù)的意見和承擔班級的公共責任,這是一種在私人事務(wù)中不可能體會到的幸福,阿倫特把這種幸福稱為“公共幸?!?。[7]而這種公共幸福是任何沒有真正的參與到班級公共事務(wù)中的人體驗不到的。

參與班級公共事務(wù)能彰顯自我的存在和獲得一種公共的幸福,這是那些僅僅關(guān)注于自己私人事務(wù)的學生無法體驗到的,因為私人生活無論多么的豐富,都無法被他人看到和聽到,無法在公共領(lǐng)域中表現(xiàn)自己的“言和行”,也就無法彰顯自己的存在。同樣,如果不參與班級公共事務(wù),僅僅在單純的私人關(guān)系中我們也無法學會公共的判斷,無法就公共的事務(wù)與他人交流互動,同樣也不能夠站在他人觀點的視角上看待世界,而沒有他人和公共世界的參照,我們就很可能不知道自己是誰和自己正在做什么。因此,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講,參與班級公共事務(wù)都是必要的善。

二、學生在“行動和言說”中彰顯自我存在

“行動”在阿倫特的政治思想中被賦予了神圣性的地位。阿倫特曾經(jīng)多次援引奧古斯丁的話,“人的出生是一個新的開端,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存在”,來表明生命的開創(chuàng)性,人的出生就是人的第一次開創(chuàng)性的行動,而行動則讓人獲得了第二次生命,“去行動,在最一般的意義上,就是意味著去創(chuàng)新、去開始”。[8]人的每一次行動,都是對世界的一次獨特性的反應(yīng),都會給世界帶來新的東西,人的每一次行動都是一次新的生命的開始。

阿倫特認為,在“勞動、工作和行動”三種基本的人類活動中,“勞動和工作”都是以外在的“物”為目的的,只有“行動”以自身為目的。與“勞動和工作”相比較,雖然行動不會帶來外在的結(jié)果,但是卻彰顯了行動者本人的存在?!拔沂钦l”這樣一個人的存在的問題,只能通過行動者的行動和言說才能揭示出來,“在行動和言說中,人們才能表明他們是誰,并揭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身份,從而讓自己顯現(xiàn)在人類世界中”。[9]

依據(jù)阿倫特的理論,學生參與班級民主管理,最大的收獲也許不是班級事務(wù)的最終處理結(jié)果,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向“世界”彰顯了“我是誰”和“我的存在”。在班級民主管理中,學生們的參與表現(xiàn)為商議、辯論、投票、演講等行為。這些行為之所以能夠揭示自我的存在就在于這些言和行總是發(fā)生在與他人共同存在的地方,言說都是與他人的言說,行動也都是與他人之間的互動,在與他人的言說與互動過程中,一個人向他人表明了“自己是誰”,這就像在舞臺上演出的演員,“他們通過自己的行動演繹著自身的獨特性,也在行動中塑造著自己的風格”。[10]

在人的積極行動中,阿倫特最重視言說的價值,阿倫特曾經(jīng)創(chuàng)造性的闡釋了亞里士多德的“人是言說的動物”這個命題,并在此基礎(chǔ)上構(gòu)建了她的交往行動理論,“語言不是交往的工具,而是讓世界敞開的桌子”,語言是以自身為目的的,是呈現(xiàn)自身的方式。[11]在班級民主管理中,參與和言說之間有著根本的一致性,參與班級民主管理就是公開的言說和商議。因此,班級民主管理中的言說就是彼此觀點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向他人顯示自己的觀點,并讓他人聽到和看到。盡管學生們之間的觀點不同,但是他們的言說卻同時指向同一個事物——那就是發(fā)生在他們之間的班級公共事務(wù),并且在彼此的對話和交流中,班級公共事務(wù)被從不同的角度揭示出來。阿倫特曾經(jīng)這樣借助蘇格拉底的對話來分析公共領(lǐng)域中人與人之間交談的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向世界公開的意見,因此蘇格拉底總是必須從提問開始;他無法事先知道其他人之具其所見。他必須弄清其他人在同一個世界中所具有的各種立場。然而,正如沒有人能夠事先知道別人的意見,也沒有人只憑自己而無需進一步的努力就能夠知道其觀點所蘊涵的真理。”[12]因此,班級民主管理中的發(fā)問、說理、討論,都是揭示班級公共事務(wù)真實性的方式,并在與他人的對話中“喚醒”他人對班級公共事務(wù)的認識。

但是,在現(xiàn)實的班級民主管理中,許多學生的言說卻并不是表現(xiàn)為人與人之間平等和民主的交談和辯論,而越來越成為一種說服他人同意的手段,成為了一種運用一種觀點壓倒另一種觀點的工具。當越來越多的學生把言說當作一種自我表演,注重于情感和修辭,而忘記了言說的目的是為了顯現(xiàn)自己的觀點和對話時,這種形式的言說背離了班級民主管理的最初原則和目的。而用這樣的言說方式參與班級管理也就不可避免的帶來班級民主管理的失敗。

三、班級事務(wù)管理:重視平等和多元參與

“不是一個人,而是無數(shù)的人生活在地球上。人之間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而存在。人又是獨特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存在?!卑愄匕讶说倪@種特征稱為人的復(fù)數(shù)性。[13]在阿倫特的思想中,人的復(fù)數(shù)性不是指人在數(shù)量上的多,而是人在質(zhì)的意義上的彼此差異性。阿倫特認為,人與人之間質(zhì)的差異性是通過行動和言說表現(xiàn)出來的,也就是說正是具有了不同的行動和言說,才構(gòu)成了不同的人。同樣,班級民主管理也需要以人的復(fù)數(shù)性為基礎(chǔ),正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性,才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審視班級事務(wù)。

人的復(fù)數(shù)性強調(diào)的是人的差異性,而與此相反的則是人的同一性。差異能夠“使自己與他人區(qū)別開來,而不僅僅是與眾不同”,[14]差異意味著每個人都以自身作為存在的目的,都是不可替代的,差異也同樣意味著每個人在世間都有一個獨特的位置,都擁有一個看待事物的獨特視角。在班級民主管理中,人的復(fù)數(shù)性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因為只有平等才能夠讓學生們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和理解,這也就是說班級中的學生,無論其成績好壞、性別差異、性格特點、過去犯過的錯誤,都應(yīng)該平等的享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權(quán)利;第二,班級民主管理需要不同的視角和聲音。由于班級民主管理涉及到所有班級學生的公共利益,因此就需要班級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從自己的位置上傾聽和言說,這樣才能夠更全面的顯現(xiàn)公共事務(wù)的真實性。因此,人的復(fù)數(shù)性是班級民主管理的前提,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意味著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則意味著每個學生都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審視班級事務(wù)。

與此相反,如果班級管理不以人的復(fù)數(shù)性為前提,而認為班級中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能公開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者只能持有一種觀點,那么班級“民主管理”就會變成“專制管理”。專制管理摧毀的正是人的復(fù)數(shù)性,使人的“復(fù)數(shù)性”變成沒有差異、沒有獨立性的就像由一個模具塑造出來的“同一性”的人?!巴恍浴钡娜朔暮妥駨臋?quán)威的意見,只會從一個角度審視問題,只會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即使思考也遵循同一個邏輯,在這種情況下,人也就失去了“人是獨特性存在”的特征。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如果一個班級的管理是專制管理,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一定是循規(guī)蹈矩的,每個人都在努力迎合著老師的要求而變得整齊劃一,他們沒有自己的聲音和觀點,他們所能做的只能是贊同、延伸和加強別人的觀點而已,這就是人的復(fù)數(shù)性的消失。

承認和肯定人的復(fù)數(shù)性是班級民主管理的前提,也是班級民主管理的必備條件。古人講“君子和而不同”,正是由于多種聲音的存在才能形成談?wù)摴彩聞?wù)的公共空間,班級中的成員才能在平等的地位上討論和共同參與公共事務(wù)。而如果班級管理中只有一種聲音,只有一個人的意志,那么這樣的班級管理只能是專制管理,而任何的專制管理都會把人變成“同一性”的人。

四、提升學生班級管理能力:公共判斷與個人立場的超越

言和行是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方式,但是言說和行動并不意味著總是正確的言說和行動,阿倫特認為,正確的行動需要以正確的判斷為基礎(chǔ)。判斷是個人的一種獨立的精神能力,連接著人的精神和人的實踐,正確的判斷能告訴人們什么是好的行為,以及怎樣在具體的情境中實現(xiàn)好。但是,我們的判斷又總是從自身感受出發(fā)的個人判斷,個人判斷并不總是能夠從公共事務(wù)的角度出發(fā),那么,如何才能從個人的特殊判斷中做出公共性判斷呢?阿倫特認為公共的判斷需要借助于兩種能力:“共通感”和“想象力”。

“共通感”指的是站在共同體的角度上思考問題。阿倫特指出,“在公共領(lǐng)域中,一個人不是自己在判斷,而是作為共同體成員來判斷”,[15]這也就是說,雖然判斷是單個人做出的,但是單個人的判斷卻是以共同體為前提的,也正是因為單個人與共同體里的其他成員共享著共同的判斷,才會讓個人擯棄個人的私人性。在班級管理中,老師總是鼓勵學生能夠站在班級公共利益的角度來思考和行動,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在做出判斷時,能夠擺脫自己的一己之私見,能夠把共同體的利益考慮進去。依據(jù)阿倫特的理論,正是因為有了共通感,學生對于班級公共事務(wù)的理解才有了可交流性,才能有說服他人的普遍依據(jù),才能夠達成一致的目標,這也就體現(xiàn)了人的判斷的公共性。因此,共通感是學生們言說和行動時判斷的基礎(chǔ),也是學生們從特殊的個人判斷走向普遍的公共判斷的關(guān)鍵因素。

正確的判斷需要共通感,也需要人的想象力,想象力能幫助個人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16]想象力意味著人在判斷過程中進行的是一種“再現(xiàn)式思考”,也就是說在做出判斷時,個人要努力想象著共同體中的其他成員也在場,并且努力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讓他人的想法在自己的思維中再現(xiàn)。[17]但是,這并不是說個人需要收集和匯總別人的想法,也不是說去仔細的揣摩別人的觀點,而是說當一個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他不再是孤獨地與自己對話,而是能夠從他人的角度審視問題,而一個人心中考慮的立場越多,就越有可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在班級管理中,老師總是鼓勵學生們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和判斷,目的就在于讓每個人能從多個角度來審視自己的觀點,而一個人思考的越多,最后的結(jié)論就越有可能站得住腳。

因此,做出正確判斷的過程就是一個人能夠從共同體的角度、從他人立場,來思考、交換意見、做出判斷的過程。但是,雖然有“共通感”和“想象力”的幫助,但是我們的判斷卻仍然不是普遍的客觀真理,而只能是具有公共性的、一致的意見,這也就注定了班級公共事務(wù)只能達成普遍的認同,而不能達成絕對的認同。但是,通過共通感和想象力,每個班級成員卻能夠盡可能地站在公共的立場來審視問題,并盡可能的考慮他人的立場來做出決定,并且在與他人的交流中,不斷修正自己的判斷,這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看待公共事務(wù)的角度,也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民主素養(yǎng)。同時,也正是因為人的判斷的相對性,才促使我們不斷的思考和追問,這也正是班級民主管理需要每個學生的參與、需要每個學生都能夠堅持從自己的角度、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參與班級管理的意義。

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班級民主管理之中,指的是能夠把參與班級民主管理當作生活中必要的善,這種觀點認為作為班級中的一員,就應(yīng)當承擔班級民主管理的義務(wù)。這不同于那些認為參與班級民主管理僅僅是個人意愿的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參與班級管理,只需要有意愿的人參與班級民主管理就足夠了,對于那些沒有參與意愿的人來講,則并不需要參與班級管理。依據(jù)阿倫特的行動理論,參與班級民主管理,能讓學生在公共領(lǐng)域中彰顯自己的存在,能讓學生獲得一種公共幸福,而缺少了這種參與,學生就失去了彰顯自己存在的機會,也無法體驗到私人生活中體驗不到的公共幸福感,因此,參與班級民主管理對于班級中的每個學生來講都是必要的善。同樣,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班級民主管理之中,也不同于那些僅僅把班級民主管理等同于投票和討論的人,班級民主管理需要投票和討論,但是阿倫特更認為人們言談和行動的最重要價值的“不在于達到某種具體的目的”,而在于“顯示自身存在的某種意義”,并且,阿倫特認為只有同時兼具了“從他人的立場和公共的立場”的判斷,才能做出真實性的投票和討論,否則投票和討論僅僅是一種外在的參與形式。阿倫特曾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wù)的人稱為積極公民,積極公民是讓公共領(lǐng)域保持活力的基礎(chǔ),而班級民主管理同樣需要積極的學生,積極的學生能用“言說和行動”構(gòu)建開放的公共空間。

[1]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92.

[2][3][11][13]Hannah Arendt.The Human Conditi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50.52.178-179.7.

[4]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顏一,秦典華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3-5.

[5][8][9][14]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33.139.141.138.

[6]Hannah Arendt.Between Past and Future[M].New York:viking Press,1968:116.

[7]漢娜·阿倫特.論革命[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7:116.

[10]漢娜·阿倫特.過去與未來之間[M].王寅麗,張立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146.

[12]漢娜·阿倫特.哲學與政治[A].賀照田主編.西方現(xiàn)代性的曲折與展開[C].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346.

[15][16]漢娜·阿倫特.康德政治哲學講稿[M].曹明,蘇婉兒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05-107.66-67.

[17]菲利普·漢森.歷史、政治與公民權(quán):阿倫特傳[M].劉佳林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277.

(責任編輯:曾慶偉)

本文系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民主教育理論問題與實踐挑戰(zhàn)研究”(13YJC880053)研究成果。

張魯寧/魯東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教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哲學,教師教育

猜你喜歡
阿倫特公共事務(wù)言說
從行政管理邁向公共管理
阿來《云中記》的死亡言說及其反思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2
“行走”與“再現(xiàn)”——論梅卓散文的言說姿態(tài)和藏族風情
阿來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0
阿倫特與馬克思的政治思想比較——關(guān)于勞動、暴力與自由問題
公共事務(wù)概念分析
社區(qū)沖突:社區(qū)居民參與公共事務(wù)的路徑研究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學生天地(2018年25期)2018-10-22 05:31:02
技術(shù)與現(xiàn)代世界*——阿倫特的技術(shù)觀
漢娜·阿倫特和三個男人
世界文化(2016年3期)2016-03-15 20:03:07
《阿倫特手冊》:走進阿倫特的思想
出版參考(2015年3期)2016-01-19 20:30:15
平江县| 务川| 图们市| 定日县| 绥德县| 榆林市| 南昌县| 运城市| 韶关市| 宜兰县| 滁州市| 古浪县| 富阳市| 谷城县| 凤庆县| 图片| 论坛| 体育| 尚义县| 铜山县| 沽源县| 鄂伦春自治旗| 光山县| 政和县| 虹口区| 泊头市| 申扎县| 民县| 阿尔山市| 本溪市| 墨脱县| 定南县| 成安县| 濮阳市| 西乌| 沭阳县| 合阳县| 阳泉市| 含山县| 武夷山市| 清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