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波
摘要:學困生是指在一個班集體中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習慣、道德品質等方面表現(xiàn)都不盡如人意、學習困難、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認真剖析學困生家庭及自身特點,了解學困生的成因,根據(jù)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尋求最科學的方法與策略開展學困生轉化工作。
關鍵詞:小學教育 學困生 轉化策略
一、提出問題的原因
1.新課程提出:“基礎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币簿褪钦f我們的教育教學要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一個也不能掉隊。所以,學困生的幫扶與轉化工作是新時期教育方針的要求。
2.社會現(xiàn)狀向我們提出的新要求。當前教育體制改革不完善不徹底,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仍舊存在。一直以分數(shù)為標準制約了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很多學生個性特征及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束縛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學生學得機械呆板,學習潛能受到制約,得不到有效開發(fā)。
3.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需要?,F(xiàn)在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有很多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少。
二、問題界定與理論依據(jù)
(一)問題的界定:屬于小學學困生的幫扶與轉化領域。
(二)理論依據(jù)
1.教育學理論。教育活動是有目的的活動,這種活動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包括學困生培養(yǎng)成社會所需要的人,使每一個人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2.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都是多元的,智力是一種潛能,每個人都具備多元的潛能,都具備可挖掘的創(chuàng)造力。
3.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也強調教師的主體作用,要高度重視對學生學習錯誤行為的診斷與糾正。
三、學困生的幫扶與轉化策略研究的意義
1.真正實現(xiàn)“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目標。仔細分析“學困生”的個性特點,了解他有哪些不良行為習慣,分析導致“學困”的內因和外因,以便對癥下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體的健康成長,不讓任何孩子掉隊。
2.探索學困生的幫扶與轉化策略,研究社會、學校、家長三者在“學困生”轉化中的動態(tài)關系,探索內在聯(lián)系,使三者形成合力。
3.在研究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可以提高教師專業(yè)技能、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的過程,為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添磚加瓦。
四、學困生幫扶與轉化的具體策略
(一)尋找癥結,對癥下藥
1.意志品質薄弱
害怕困難。如某個知識點沒有學會,發(fā)覺自己吃力,就一定會在困難面前退縮,面對任務,也一定繞道而行。同時,孩子還有可能表現(xiàn)出煩躁、急躁。
2.具有不良個性。平時好動,不能集中注意力,對待學習走馬觀花、沒有興趣、缺少持久性。一般在小學階段,出現(xiàn)打架等其它嚴重不良個性的不是很多。
3.父母溺愛。父母的過分保護,容易導致孩子缺失最基本的能力,這些必然影響到學習當中。
4.對所學知識不敏感。相當多一部分學困生確實存在學習知識吃力,對一些基本的概念、生字等內容不夠敏感,記憶不夠扎實。
(二)方法指導,循序漸進
1.課前輔導和課后輔導相結合
課前輔導比課后輔導更愿意讓學生接納,因為在老師的幫助下,可以走在很多同學的前面,獲得成功。這種愉悅的感覺除了可以幫助他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扎實外,還可以激勵他進一步學習。
課后輔導則是錯題收集與分析,經(jīng)常是問一問:這個字、這道題為什么寫錯,能自己找到原因嗎?發(fā)現(xiàn)、表述的過程是最佳的記憶過程。
2.課堂要做到十分關注
讓學困生專心地坐在那聽課、思考也許是一件困難的事。如果當著其他學生的面前提醒,可能既是對其他學生的消極暗示,也是對該生自尊心的傷害。所以經(jīng)常可以和學困生有這樣的約定:如果上課時溜號了,那老師首先用目光提示他,如果同一節(jié)課發(fā)現(xiàn)第二次,那就要走到他的面前,用手摸摸他的肩。這件事不能讓別人發(fā)現(xiàn),否則同學們該笑話你注意力不集中了。如果他能有進步,自己思考,并發(fā)言和大家分享他的智慧,老師就和他握手、擁抱,然后拍下來。其實這些簡單的策略還是奏效的,把照片放在手機里,恰當?shù)臅r機曬一曬,對孩子還是有鼓勵性的。
3.加強課外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不會閱讀是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努力、想方設法提升學困生的閱讀興趣,開拓閱讀視野,可以采用評價激勵,榜樣促進,以身示范。當然,也可以嘗試上讀書推薦課和讀書復述課。讀書推薦課就是由孩子有準備地向同學推薦好書或好故事,說清書目、作者等信息,通過敘述精彩情節(jié)、主要內容、設置懸念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然后可以閱讀這本書,再就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或內容進行簡單復述,即讀書復述課。雖然受年齡的制約,說的、復述的不是特別盡善盡美,但的確帶動很多孩子走進一些書籍,開拓了他們的視野,為他們未來學習助力。
(三)用真心來激勵
1.創(chuàng)設積極的集體輿論氛圍
在課堂上,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習困難的孩子感受到自己和別人在學習上存在差距。即使是給他做個別輔導時,也從不能把孩子當眾叫到教室前面,而是應該盡量在他的位置上,盡量讓這種輔導更加自然。所以要讓無論是這個孩子還是其他孩子,都不質疑他們的學習成績,孩子之間有的只是同桌、好朋友對他們進行善意的幫助。這種良好的氛圍對于孩子自信心的打造無疑是有相當大的好處的,必將對他們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
2.向孩子傳達我們的贊賞
激勵性的評價的作用不需要贅述,情感是語言在表達過程中的乘號。只有細致入微地觀察,才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用真誠的目光、激情的話語、溫暖的雙手傳達老師的欣賞,讓他們走進學習過程,獲得學習成就感,只有這種來自孩子本身內部的學習成就感才是他們最大的積極的學習動機。
五、用智慧促溝通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過于偏重對孩子生活的關心,而忽視了對孩子習慣的培養(yǎng)和鍛煉,所以要和家長做好溝通。在溝通中,讓他們逐漸意識到孩子在學習方面存在不足,同時還要借助班級中家長群的力量,一個輿論導向正確、積極向上的家長群,無疑都能幫助家長走向客觀地教育孩子之路。
學困生的幫扶需要堅持不懈,要有充分的耐心與堅持。一位教育家說得好:“孩是祖國的花朵,有早開的,有遲開的,哪怕是開花再晚,只要精心護理,也照樣結出果實。”讓我們共同攜手,以辛勤的汗水,恒久的耐心,火熱的愛心,來精心培育那些遲開的花朵吧;讓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相信他們遲早一定會綻放的,也許遲開的花更鮮艷;讓我們投注我們的精力、我們的智慧,與他們一路同行!
參考文獻:
[1]屠大華.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
[2]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