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華
[摘要]鄉(xiāng)土歷史教學對于加深學生對家鄉(xiāng)歷史的了解,增強學生愛鄉(xiāng)愛國的情感,有著重要的意義。要重視鄉(xiāng)土歷史教學,尤其是重視初中鄉(xiāng)土歷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高鄉(xiāng)土歷史教學質量可從多媒體教學和組織實地考察兩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初中教學 鄉(xiāng)土歷史 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070103
鄉(xiāng)土歷史教材是指在課程教學中結合運用的鄉(xiāng)土實物、文獻資源和口述材料等,或根據(jù)這些材料編成教學用的文字材料,即鄉(xiāng)土歷史教學材料。它的種類很多,如考古遺址、歷史文物、古建筑遺址、歷史文獻、歷史傳說、民間故事等。這些鄉(xiāng)土歷史教學資源多散落在民間,需要挖掘整理并加以利用。講述鄉(xiāng)土歷史,可以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消除學生對歷史的陌生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鄉(xiāng)土歷史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運用多媒體補充鄉(xiāng)土歷史資料,引導學生思考
隨著社會與科學技術的進步,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的常用手段。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鄉(xiāng)土歷史教學,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大提高有效性。比如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于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資料,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與探究能力的提高。
比如,秦朝統(tǒng)一嶺南時開通了靈渠,靈渠位于今天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在教材中有提到,但學生很難理解為什么靈渠選擇在興安而不是其他地方。靈渠的開鑿對秦統(tǒng)一嶺南及后世社會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教材只是一筆帶過,學生印象不深,如果教師單純按課文講解,教學效果不明顯??梢赃x擇《天工開物》這個古代科技影視資料中的《靈渠》進行隨堂播放,加深學生對靈渠歷史地位的理解。
二、組織課外實地考察,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歷史課程所講的都是歷史上的人與事,但都離不開一定的地理空間。只有實地考察,親身體驗,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些理論知識,也才能更好地體會到地理空間對歷史進程所造成的影響。而實地考察,也就是走進鄉(xiāng)土中尋找可利用的歷史資源進行教學。
比如教材中講到秦統(tǒng)一中國后把六國的“長城”連接起來,從而很好地抵御了外族的入侵。廣西也有自己的“長城”,那就是清朝中法戰(zhàn)爭時期在中越邊境所修筑的邊防關隘和城墻,這在憑祥市和龍州都能看到。如憑祥的友誼關,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也是目前我國仍在使用的唯一的邊關通道,在關的兩側高山上還有保存完好的城防工事和炮臺。扼守龍州水陸門戶的小連城是清朝后期廣西提督蘇元春為抵御法國軍隊入侵所建,時為桂越千里防線上的指揮中樞兼總督行轅,山險城堅,是一處重要的國防要塞,有“南疆長城”之稱。如能讓學生前往考察不僅能加深其對冷兵器時代軍事防御體系的理解,而且還能對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又如,對于古代城市建筑,課本中有《唐朝長安平面圖》,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和總結,尋找出古代都城建設的規(guī)律:長安城布局規(guī)范,以朱雀街為中軸線,東西對稱;前市后朝,宮殿區(qū)是城市的主體;實行市坊分開制。教師可結合廣西城市發(fā)展史,選擇桂林和南寧這兩座城市的歷史地圖進行解說。桂林和南寧是兩座風格迥異的城市,桂林城是按古制建城的典型,建有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王城,有城墻,城墻內的王城建筑左右對稱,有很濃的中原色彩。南寧則是依邕江而建,城區(qū)布局不規(guī)范,城墻走向如蛇形,城內道路散亂,明清以后,南寧聚集了大量的廣東商人,因此其建筑有很濃的廣東風格。課后筆者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南寧城內的老街道步行參觀,實地考察北宋南寧古城墻遺址、清朝邕江防洪堤、解放路清代新會書院、民生路和共和路的騎樓建筑等。經過實地考察,學生對城市建筑“因地制宜”的理解,以及對南寧這座城市的建筑風格及人文色彩的直觀認識都加深了。
歷史教學必須在堅持以教材為主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總體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選擇恰當?shù)泥l(xiāng)土歷史資源,把教材內容與補充的鄉(xiāng)土歷史資源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喧賓奪主。這是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另外,利用鄉(xiāng)土歷史資源進行課外考察非常必要,但是必須明確這種外出考察并非旅游觀光,而是讓學生在了解和熟悉歷史自然和人文景觀的過程中感受歷史時期人地關系的互動,以增強他們對歷史的感知、認知能力,培養(yǎng)他們用歷史的眼光來思考問題的能力。為此,考察之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需要先向學生介紹考察的目的、內容等,布置應閱讀的書籍,共同探討考察要解決的問題。在考察過程中,選擇一些重要的地理景觀或遺址作現(xiàn)場介紹,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考察結束后,讓學生寫出考察報告,并就學生在考察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組織討論,最后匯總成考察報告,以豐富今后的課堂教學內容。
[ 參 考 文 獻 ]
[1]黃萬潤.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鄉(xiāng)土史教學[J]. 六盤水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8).
[2]高幫素. 近距離地探究學習歷史——談鄉(xiāng)土歷史教學資源的運用[J].湖北教育,2005(5).
[3]方偉君. 對歷史研究性學習的鄉(xiāng)土化思考[J]. 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6).
(責任編輯 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