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忠
【摘 要】“補白”是一種藝術,更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藝術。課堂教學中恰當的“補白”能夠給孩子們的思維、想象帶來無限的馳騁空間,讓孩子們感受讀書所帶來的快樂,享受閱讀文章所帶來的樂趣。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導孩子們在課前進行背景補白,課中創(chuàng)設個性補白的情境,課后延伸補白,把“補白”的全過程貫穿于每一節(jié)課堂中,使孩子們在讀書中多發(fā)揮想象,多聯系生活實際去感受課文,使之讀書更具有個性化,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對文章的“留白”進行個性補白,其實也是對課文的“二次創(chuàng)作”,既能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想象能力,更能讓課堂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補白
留白是繪畫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表達方法之一,畫家采用留白的藝術,讓欣賞者在觀看畫面時有豐富的想象空間,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畫中。同樣,文章“留白”也是一種藝術,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對文章中的“留白”進行個性化補充,讓學生閱讀文章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語文教學中的補白,通常是針對文本的空白點或生發(fā)點,引導學生依據課文情節(jié)內容,結合生活體驗,展開想象,合理地補上課文言語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孩子們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給文章“留白”的地方進行個性補白,使孩子們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有自己獨立的思考,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意思,從而為孩子們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中往往缺乏對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缺乏對生活經驗的聯系,使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產生對課文片面理解。如何引導學生在恰當的地方進行個性補白,使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課文內容產生火花的碰撞,達到既能發(fā)揮其發(fā)散思維,也能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更能提高學生閱讀和創(chuàng)作能力。
一、課前背景補白,領會文章的主題思想
每篇文章寫作前都有不同的寫作背景,學生通過了解寫作背景,能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課前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背景的補白。學生可以通過查找各種書籍、上網搜索資料等方式,了解有關文章的時代背景、歷史演變、地理環(huán)境、物質條件和人物的身份、資歷、性格特征等等的事實材料,再在課堂中向同學們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進一步讓同學們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初步理解人物(事物)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使學生更感興趣地學習課文。例如,在教學《月球之謎》一文的時候,筆者先讓學生在課前搜索有關于月球的故事和月球的一些天文數據。在正式上課的時候,當老師提問:同學們課前了解了月球哪些方面呢?從哪兒知道的?
生1: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實現載人登月。(介紹有關登月的故事)
生2:月球上共有30多萬座環(huán)形山,由于月球上沒有水源,這里寸草不生,十分荒涼。(介紹月球的有關地形、地貌)
生3: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距地球384400千米。半徑1738千米,相當于地球半徑的0.27, 質量相當于地球的1/81.30。(介紹有關月球和地球的一些密切的關系。
當學生把自己搜索的資料都陳述出后,讓學生再去閱讀文章,并提出問題:“月球究竟有哪些不解之謎?”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文章,把有關的問題整理出來。這時學生自覺地進行閱讀文章,利用自己的學習過的閱讀方法,在文章中進行圈、點、勾、畫,并自覺地進行小組合作,把有關的問題整理出來進行討論。通過學生查找有關月球的背景材料,使學生對月球的基本情況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引導學生根據課文里面提出的一些有關月球之謎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尋找月球之謎的新認識,提高學生探索月球的興趣,使學生對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有了明確認識,老師在講課中就能得心應手地講讀課文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就會主動學習。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課文都可以利用背景補白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質量。如三年級上冊的《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可以先讓學生了解西沙群島、小興安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關知識;四年級上冊的《頤和園》、《長城》可以讓學生先了解頤和園、長城的歷史背景;四年級下冊的《普羅米修斯》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有關希臘神話中的故事情節(jié);六年級下冊的《為人民服務》、《一夜的工作》可以先讓學生了解毛主席、周恩來兩位偉人的身份、資歷、事跡。通過引導學生對背景材料的補白,使學生更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更好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課中創(chuàng)設個性補白的情境,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潛力
李吉林老師提到“情境使兒童的言語有了充實的材料,使抽象的語言有了生命力,使語言植根于兒童的思想之中,并且從思想中不斷地發(fā)展起來?!痹陂喿x教學中,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進行相關情境創(chuàng)設,能充實學生的語言,使學生能在直觀的語言環(huán)境中盡情發(fā)揮個性化的想象空間,噴發(fā)出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潛力。
(一)創(chuàng)設再現生活情境進行補白
教師在預設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播放精彩生活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補白,會深深吸引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求知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這時學生的頭腦中就會重現生活的情境,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情境進行補白,暢談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生活的幸福。
教學三年級《風箏》第三自然段第二至四句“一個人用手托著,另一個人牽著線,……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這部分就是介紹孩子們放風箏的過程,孩子們學到這里是特別希望自己也身處其中,感受放風箏的樂趣。筆者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及時地在課堂中播放學生在操場上利用各種方法放風箏的情境,學生看到這樣的情境,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于是,筆者結合設置的生活情境問:“你們放風箏時,有比課文中的小朋友更好的技術嗎?你有什么難忘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放風箏的經驗,暢談自己放風箏的優(yōu)越技術,并在課堂中繪聲繪色地表演出來。接著,筆者就追問學生“當你放風箏成功后,你會跟同學說些什么話呢?”同學都盡情地說出自己放風箏后的感受,學生們也紛紛豎起大拇指表揚同學放風箏的技巧。通過這一真實的生活情境再現,再讓學生進行補白,豐富了學生的情感,豐富了課文潛藏的意義,使學生樂于學習,樂于探索,樂于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快樂。
(二)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進行補白
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音樂美妙音符中字字句句都滲透著作者的情感。好的音樂會賦予我們美妙的想象空間,讓我們進入“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欣賞境界。語文閱讀教學,可以通過在文中巧配音樂引導學生補白,以獨特的音樂情感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既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也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因此,筆者在聽課的過程中就收集了一個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字、詞、句、修辭等方面系統(tǒng)誘導,再配上巧妙的,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再結合教師創(chuàng)設的音樂情境,展開想象翅膀,進行深層次地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21課《老人與海鷗》的教學片斷
默讀課文,思考:用“~~”畫出老人為海鷗做了些什么?
師:海鷗的哪些細節(jié)讓我們受感動?
生:老人把餅干丁……樂譜。
師:(幻燈配音樂出示“老人把餅干丁……樂譜)這句話你讀出了什么?你從這首歌中你聽出什么?
生:我讀出了老人非常關心海鷗。聽到老人和海鷗在竊竊私語。
生:我讀出了海鷗也非常喜歡老人。聽到海鷗向老人道謝的話語。
生:我覺得老人和海鷗像親人一樣。聽到他們正在把今天的所見所聞告訴對方。
配音樂全班朗讀。
師過渡:老人與海鷗就像是親人。師板書:親人
師過渡:老人已經好幾天沒來了,究竟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配悲涼的音樂,學生和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師:(幻燈片)把你的感受用一、兩句話寫寫。
海鷗說:“父親啊!父親, ?!?/p>
【這里的配音樂朗讀更為精妙,通過配上傷感的音樂,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通過讓學生寫寫海鷗對親人的說話的補白,體會親人離去的悲傷,使學生融入悲傷的情境中,更體會出了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確實很深很深,令人有不禁落淚的感覺。老師在這里并不需要太多對課文內容的講解,而是通過音樂來喚醒學生文章所表達意思的深刻理解?!?/p>
生動的語言、動情的音樂,令學生都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適當的時候,配上有價值的音樂,學生就如魚兒得水,噴發(fā)出無限的想象力,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三)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進行補白
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一方面由于生活經驗有限,很難融入到文章所表達的意境中,另一方面作者寫作的年代與學生所在的年代也很大的差別,導致學生不理解作者但是寫作的時代背景。因此,學生在閱讀這些文章的時候,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生活經驗的補白,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寓意。
葉老曾說:“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社會所得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積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見深切?!边@句話,道出了生活實踐對語言感悟的深刻影響。只有學生積累豐富生活經驗了,才產生無限的聯想,將頭腦中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選擇重組,結合文章的意思,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景,再進行積累內化成為自身的生活經驗,達到深刻體會,大切大悟的感覺。例如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中,教師講課之前讓學生做實驗,揭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①教師組織學生做課文中的實驗,如果實驗成功了,請學生總結為什么會成功;如果實驗不成功,師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實驗為什么沒有成功?
②揭示課題:實驗怎樣才能獲得成功呢?
通過課前學生親手做實驗的補白,讓學生入乎其內,徜徉其中,化簡約為具體,化委婉為直白,激活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理解課文所表達的要完成一次成功實驗并不簡單,必須要所有參與的人員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思想感情。
(四)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進行補白
對話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更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創(chuàng)設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情境進行補白,同樣也可以讓學生減少對文章內涵的誤解,并可以發(fā)揮學生獨特的創(chuàng)造能力,加深對文章內容的認識,深刻領會文章主要內容。
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3課《荷花》的教學片斷在教學《荷花》中的“冒”字時,教師設計了以下一個片段: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這些白荷花冒出來干什么?”和“你想對它說什么呢?”這兩個對話情境,讓學生與荷花進行對話補白,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把自己的生活與文章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回答出一句句富有情感的話,達到與文章融合在一起的感覺。
三、課后延伸補白,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
“言有盡而意未盡”往往是一篇好課文審美價值的體現。不少文章省略號處、結尾處都仍有無限懸念,給學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們可以在此安排一些適當的口頭補白或練筆,延伸情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如教學《秋天的雨》的第二自然段結尾處的省略號,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補課文的空白,認識排比句的作用,并作下面的一個小練筆。
在其它課文中留有許多開放的空白點。例如:文中出現的小泡泡,里面含有學生豐富想象的空間,教師要靈活地利用這些滋生點,設計合理的補白對話,拓展和提升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中各學段的閱讀教學重點不一,課堂中的教學補白也各有特點,形式多樣,文本中蘊含大量的拓展方法、補白方式需要教師不斷地挖掘。教師應挖掘各種具有啟發(fā)性的個性補白,通過各種手段對文章中留有想象空白,飽含豐富人文內涵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補白、想象、拓展,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力,拓展文章豐富內涵,讓學生噴發(fā)出想象的無限潛能,實現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課堂教學境界,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煥發(fā)生機,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