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譯者風格研究范式的構建——基于語料庫的考察

2015-04-28 09:35:30
關鍵詞:葛浩文范式語料庫

王 卓

(阜陽師范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安徽阜陽236041)

一、引言

在傳統(tǒng)翻譯研究中,譯者風格的研究是不受重視的,研究者主要關注原作者語言風格在譯文中的體現,而譯者幾乎處于“隱身”的地位。相比譯文,原文重要得多;相比譯者,原作者重要得多。譯者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完全處于被忽視的位置。現代翻譯學與傳統(tǒng)翻譯研究中譯者風格的考察不同,主要關注譯者個體或群體在其所有譯文中都表現出來的特有的翻譯語言特征,即一種規(guī)律性的語言模式。一般來說,作者都有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在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特征使其不同于其他作者,作品也有別于其他作者的作品,這一點是目前普遍公認的,如戲劇家莎士比亞、小說家狄更斯、玄學詩歌大師多恩等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征。譯者屬于一類特殊的作者,其語言使用一方面反映了原作者的語言風格,受原作影響;另一方面譯者也有自己對語言的獨特的處理方式,不受原作的干擾與影響,甚至是出現對原作的背離,表現出了創(chuàng)造性的叛逆,如譯者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譯文中充分顯露自己的獨特風格等現象。

到目前為止,翻譯學界對于譯者風格的識別方法仍存在意見分歧,標準還不統(tǒng)一。因此,通過語料庫的輔助,探索構建譯者風格研究的理論模型,有利于今后對譯者風格普遍性的研究,對個別譯者以及譯者群體的風格研究亦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作用。

二、語料庫驅動下的綜合型譯者風格研究模式

(一)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研究。

Mona Baker是將語料庫作為工具進行譯者風格研究的第一人,有“語料庫之母”的美譽。Baker于2000年發(fā)表了“文學作品譯者風格考察方法論探索”一文,將譯者風格研究作為語料庫翻譯學的一個重要課題,為譯者風格研究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

首先,Baker認為譯者風格是一種“指紋”(fingerprint)。Baker這樣表述,“我們不可能寫出/說出一段文字而不包含個人風格,就像握住一個東西不可能不留下指紋一樣”[1]。如同作為個體的每個人都擁有不同于其他人的指紋一樣,Baker認為每個譯者都有區(qū)分于他人的、自己的獨特風格。其次,Baker認為譯者風格是譯者所偏愛的,反復表現在所有翻譯文學作品中的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性的語言處理模式[1]。從方法論的角度講,Baker主要以語料庫為手段,以譯者的譯文為主要研究對象,以計算機數據統(tǒng)計分析的量化考察為驅動來研究譯者風格,這就使得譯者風格研究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傳統(tǒng)主觀傾向型的印象式、欣賞性的譯者風格研究模式喪失了原有的地位和優(yōu)勢。

第二位以語料庫為手段進行譯者風格研究并作出重要貢獻的學者是Munday。Munday強調對譯者風格形成因素進行分析。他認為譯者風格的形成除了與譯者本身關系密切外,還受譯者所處的社會背景、歷史文化以及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Saldanha是繼Baker和Munday之后第三位對譯者風格研究作出重要貢獻的翻譯理論家。Saldanha區(qū)分了翻譯風格和譯者風格的不同,指出譯者風格具有穩(wěn)定性,在源文本不同時也會具有一致性;而翻譯風格更多體現為譯者在翻譯文本中表現出來的風格特征,具有相對的靈活性和變動性。Saldanha的譯者風格研究兼顧了原文和譯文,“她把這兩個層面的譯者風格看作是譯者作為原作者和讀者之間協(xié)調人的一種雙向‘反應’(responsiveness)”[2]。

從研究模式來看,借助語料庫研究譯者風格主要有兩種基本模式:T型(Target-text Type目標文本型)和S型(Source-text Type源文本型)。Baker的譯者風格研究屬于第一種研究模式,主要關注譯者在目標文本中體現的風格特征;Munday的譯者風格研究屬于第二種模式,重點考察譯者如何體現源文本作者的風格特征,但此種譯者風格研究模式不同于以往,側重于關注譯者譯語的規(guī)律性處理及其體現的語言風格。Saldanha主張將T型和S型兩種譯者風格研究模式結合起來,可以稱之為T/S型。Saldanha的譯者風格研究模式在重視T型譯者風格研究維度的同時,再次強調了傳統(tǒng)譯者風格研究中對源文本重要性的關注。

從研究方法來看,基于語料庫對譯者風格進行研究主要采用數據量化統(tǒng)計及分析的方法考察研究對象,這一手段具有傳統(tǒng)譯者風格研究不具備的先進性和優(yōu)越性,能夠更準確、科學地描繪譯者的風格特征。但是對于譯者風格的研究仍然存在側重點的分歧,主要體現于在目標文本中側重于對源文本風格的反映還是側重于譯者譯語的規(guī)律性處理。

(二)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研究范式的構建。

譯者風格屬于一種特殊形式的文學風格,與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相比,既有相似性,也有其獨特性。就本質而言,筆者認為譯者風格指譯者在譯文中所展露的語言使用習慣以及譯者在特定的社會文化意識形態(tài)下出于某種翻譯目的對原文進行的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性操控。譯者風格一方面表現了譯者無意識的語言表達習慣,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譯者有意識的翻譯風格的選擇。但是,譯者作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作者,對其風格的研究目前國內外仍存在諸多分歧,如對譯者風格的影響因素、表現形式、研究重點、描寫方法等仍沒有達成共識。國內譯者風格研究仍主要停留在模仿西方翻譯學理論的層面,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譯者風格研究的理論體系。針對目前國內對譯者風格研究的不足,為了使譯者風格研究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筆者在廣泛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嘗試借助語料庫工具構建一種具有相對普遍應用性的譯者風格研究范式(如圖1所示),力求為豐富發(fā)展目前國內譯者風格研究理論提供某種思考和借鑒。

圖1

該研究范式具有綜合性的特征,融合了T型和S型兩種譯者風格研究的模式,從語言和非語言兩個層面考察譯者風格。語言層面以T型研究模式為主,輔以S型研究模式,從翻譯正文本和翻譯副文本兩個維度來考察譯者風格。其中,對于翻譯正文本中詞、句及篇章的研究將主要以語料庫方法為驅動,通過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的量化方式來考察譯者風格;而對于翻譯副文本中序、跋和注釋則主要采用客觀描述的方法來考察譯者所使用的翻譯手段和翻譯策略,同時注意譯者對源文本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性處理方式。

非語言層面采用T型譯者風格研究模式,從微觀和宏觀兩個維度來考察譯者風格。微觀維度與譯者相關,主要從譯者的文化修養(yǎng)、翻譯觀念及其采用的翻譯策略三個方面來探究譯者風格。宏觀維度則與譯作產生背景密切相關,從目標文本在目標語言中所處的語境、意識形態(tài)、社會規(guī)范、文學觀念以及讀者期待等幾個方面來考察譯者風格的影響因素,并進一步分析各影響要素與譯者風格之間的深層次關系。

不難看出,這種譯者風格研究范式具有綜合性特征,在涵蓋了譯者下意識的語言使用習慣特征的同時,也囊括了譯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宏觀因素影響下主動地采取各種翻譯策略及方法而形成的對源文本創(chuàng)造性改寫的規(guī)律性語言使用特征。

三、以葛浩文英譯《生死疲勞》為例探討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研究范式的適用性

(一)問題的提出以及目標分析對象解讀。

2012年,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作家。毋庸諱言,葛浩文功不可沒。在莫言作品多種語言的譯本中,影響最大且作用最關鍵的是葛浩文的英譯本[3]。葛浩文對莫言小說,特別是對莫言獲諾獎起決定作用的《生死疲勞》的小說翻譯標志著葛浩文翻譯生涯的頂峰。葛浩文憑借深厚的中英文雙語語言功底和對中國文化的深切洞察,加之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透徹的理解力,對原文熟練操控,對譯文拿捏有度,成為把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翻譯成英文的“最積極、最有成就的翻譯家”。葛浩文的譯作一方面為他自己贏得了國際聲譽,另一方面也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增進世界多文明與多文化之間的交流,增強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不同文化受眾之間的文化認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由于《生死疲勞》的巨大文學價值以及葛浩文英譯這部作品對莫言獲諾獎的重要影響,本研究嘗試以這部文學作品中體現的葛浩文的譯者風格為研究對象,探討圖1所示的譯者風格研究范式的普遍性和適用性,以多維視角分析葛浩文英譯莫言小說《生死疲勞》的譯者風格。

(二)基于語料庫的葛浩文英譯《生死疲勞》的譯者風格研究。

譯者風格研究具有多面性,且具一定的廣度和深度,葛浩文的譯者風格亦是如此。運用如上圖所示的譯者風格研究范式對葛浩文英譯《生死疲勞》的譯者風格進行研究,嘗試在語料庫翻譯學視域下從語言和非語言兩個層面考察葛浩文的譯者風格,進一步驗證該研究范式的適用性與可行性。

語言層面以T型研究模式為主,S型研究模式為輔,從翻譯正文本和翻譯副文本兩個維度來考察葛浩文的譯者風格。筆者認為,這樣可以更全面、科學地反映葛浩文在兼顧原作者莫言寫作風格的基礎上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一名譯者的風格與特色。

首先,翻譯正文本方面。對于翻譯正文本中詞、句及篇章的研究主要借助語料庫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的手段,通過量化的方式來考察葛浩文的譯者風格。為此,筆者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和前期研究,自建了如表1所示的《生死疲勞》小型雙語平行語料庫。

表1

進而,筆者將采集的莫言《生死疲勞》小說原著和葛浩文的相應譯作分別存放在兩個不同的語料庫中。將原著與譯作的文學語料均轉換成TXT文本形式,對譯作語料庫中所有表達譯者風格的語言手段(詞匯手段、語法手段)進行手工及電腦自動賦碼標注。然后利用語料庫分析軟件(Wordsmith 5.0)和統(tǒng)計軟件(SPSS 18.0)對譯作語料中的譯者風格表現手段(如類符數、形符數、標準類/形比、漢英詞與字數比、句子數、平均詞長)進行檢索、統(tǒng)計和分析各種語言形式參數。經過周密計算,具體統(tǒng)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與此同時,筆者輔以TEC(英語翻譯語料庫)小說子庫和美式英語Brown語料庫文學子庫為參照,發(fā)現本研究的各項數據統(tǒng)計結果均較接近標準數據。為了進一步探究葛浩文譯者風格的一致性與連貫性,筆者還將葛浩文英譯《生死疲勞》的翻譯風格與葛浩文其他譯作的翻譯風格進行了比較,并分別借鑒了黃立波和朱志瑜(2012)、侯羽和劉澤權(2014)的各項數據統(tǒng)計結果,采用了基于文本細讀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考察葛浩文的譯者風格特征及其表現形式。研究發(fā)現,總體而言,葛浩文的譯者風格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生死疲勞》英譯本的標準類/形比數值略高于Brown文學子庫和TEC小說子庫,同時接近于葛浩文的其他譯作,這表明了葛浩文在詞匯使用方面一貫豐富多樣性的翻譯風格;其次,《生死疲勞》的原文與譯文文字的字數比例為1:1.35,這一數據在王克非(2003:415)考察的漢譯英文學翻譯中常見的英漢詞、字數比例的數據統(tǒng)計結果范圍(1:1.25—1.5)之內,這說明葛浩文保持了文學翻譯的適量翻譯風格;最后,《生死疲勞》英譯本的平均句長為17.4,比較接近于Brown文學子庫的平均句長,且明顯高于英語譯語的句長統(tǒng)計結果24.1(Laviosa,1998)。這表明葛浩文的譯作《生死疲勞》保持了美國英語原創(chuàng)文本的風格。以上所進行的前期數據統(tǒng)計結果為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研究范式的構建提供了實證數據和理論依據。

其次,翻譯副文本方面。序、跋和注釋則主要采用客觀描述的方法來考察譯者所使用的翻譯手段及策略,同時注意譯者對源文本語言的規(guī)律性處理方式。

非語言層面采用T型譯者風格研究模式,從微觀和宏觀兩個維度來考察葛浩文的譯者風格。微觀維度主要以譯者葛浩文本人為中心,從其文化修養(yǎng)、翻譯觀念及其采用的翻譯策略三個主觀方面來探究其風格。宏觀維度則從《生死疲勞》譯本在目標文本中所處的語境、意識形態(tài)、社會規(guī)范、文學觀念以及讀者期待等幾個方面來考察葛浩文譯者風格的影響因素,并進一步發(fā)現各要素與葛浩文的譯者風格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筆者的調研結果與前期研究成果一致,進一步表明了葛浩文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深諳美國讀者的閱讀興趣[4],因此,在翻譯《生死疲勞》時能夠使用地道的英文表達方式,根據美國讀者的閱讀取向、接受程度、意識形態(tài)等恰當地采取翻譯策略與方法,對源文本進行跨文化的信息轉換,因此在英語世界《生死疲勞》獲得了巨大的銷量,并為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起了極為關鍵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綜合起來,本研究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本文提出的譯者風格研究范式屬于比較全面且系統(tǒng)的譯者風格研究模式。第二,從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來看,本研究范式以定量和定性研究為基礎,可以更清晰地呈現譯者風格研究中譯者規(guī)律性的語言處理方式以及譯者受翻譯策略、意識形態(tài)等主觀因素影響下對源文本的對應模式。第三,本研究以葛浩文英譯《生死疲勞》為例,探討了運用該范式進行譯者風格研究的可行性與適用性。

總之,本研究試圖在中西方以往關于譯者風格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研究范式,從一個綜合性、廣闊性的視角進行譯者風格的研究,使譯者風格的研究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為譯者風格的普遍性研究奠定方法論基礎。

[1] Baker,M.2000.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Target12(2):241-266.

[2] 盧靜.基于語料庫的譯者風格綜合研究模式探索——以《聊齋志異》譯本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2013(150):53-58.

[3] 侯羽,劉澤權,劉鼎甲.基于語料庫的葛浩文譯者風格分析——以莫言小說英譯本為例[J].2014(2):72-78﹒

猜你喜歡
葛浩文范式語料庫
以寫促讀:構建群文閱讀教學范式
甘肅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8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孫惠芬鄉(xiāng)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管窺西方“詩辯”發(fā)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省譯策略指導下的葛浩文《狼圖騰》英譯本研究
翻譯家葛浩文研究述評
東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把課文的優(yōu)美表達存進語料庫
Translation Thoughts Inquiry of Howard Goldblatt
長江叢刊(2016年30期)2016-11-26 23:12:57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fā)與實現
語言與翻譯(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5
伊吾县| 舒兰市| 扎囊县| 吉隆县| 隆安县| 溧阳市| 香河县| 广宁县| 乐亭县| 金塔县| 武义县| 宁陵县| 天津市| 仁寿县| 施甸县| 清河县| 盘锦市| 海安县| 朝阳市| 长岭县| 滨海县| 天台县| 肇源县| 河东区| 定结县| 宝鸡市| 昌宁县| 寻乌县| 旌德县| 旬阳县| 华宁县| 根河市| 石门县| 衡山县| 兴城市| 泸定县| 康保县| 穆棱市| 杭锦旗| 南昌市|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