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芹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實驗教學,對學生了解生物學并喜歡生物學有不容置疑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怕組織實驗,生物實驗更多的是知識傳授,學生只能靠死記實驗的原理、過程、現(xiàn)象、操作注意點及結論去應對考試,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并不能提升。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從認知、創(chuàng)造、合作等學生特質入手,利用學生認知特質培養(yǎng)其興趣;利用他們的創(chuàng)造特質鍛煉其思維;利用他們的合作特質提高其能力。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對生物的認同感。
【關鍵詞】生物實驗;學生特質;開發(fā)和利用
生物學作為自然科學家族中重要一員,其實驗性強的特點尤其突出。而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實驗教學,對學生了解生物學并喜歡生物學有不容置疑的作用。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對生物探究性實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實驗材料和實驗器材準備麻煩,表面熱鬧與效率低下的反差,實驗課堂管理的艱難等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怕組織實驗,生物實驗更多的是知識傳授,學生只能靠死記實驗的原理、過程、現(xiàn)象、操作注意點及結論去應對考試,學生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并不能提升。那么,如何利用學生特質影響生物實驗課堂,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筆者作了如下思考:
一、利用認知特質,培養(yǎng)學生興趣
張亞旭、周曉林等認為,“認知也可以稱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币话阋饬x上的認知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特質,特別是觀察和思維特質,設計一定量的觀察實驗和演示實驗。借助觀察實驗幫助學生形成生物學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興趣。如在講“物質跨膜運輸”這一節(jié)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時,空洞的理論和現(xiàn)象敘述難以使學生真正明白其特性,此時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以紫色洋蔥鱗片葉分別置于蔗糖溶液和清水中,觀察中央液泡變化的情況,學生在觀察和對比后,更能直觀地理解植物質壁分離原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而演示實驗則是由老師進行講解和操作,學生進行觀察的實驗,它要求在初步設計時,實驗要簡單而可塑,有明確的可說明問題的目標,明顯的可看清楚的實驗現(xiàn)象。這樣才可能以可觀可感生動形象的實驗現(xiàn)象刺激學生產(chǎn)生認識沖動,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提高其接受知識的能力,掌握相關原理。
二、利用創(chuàng)造特質,鍛煉學生思維
創(chuàng)造特質即創(chuàng)造性思維特質,它是人類揭示事物本質規(guī)律獲得新知識的有效手段。吉爾福特認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全面、系統(tǒng)、周密地思考問題?!碧幱谇嗄瓿跗诘母咧猩?,思維比較活躍,創(chuàng)造性思維尤為突出,新的創(chuàng)造能給他們帶來成功的滿足感。在實驗組織過程中,在學生充分預習,明確實驗目標后,教師可根據(jù)現(xiàn)有的條件,讓學生自行創(chuàng)設實驗方案,設計實驗過程,自行準備替代性實驗材料,配制實驗試劑。如在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時,學生在預習了酶的特性后,自行設計實驗,以自己的唾液為實驗材料,分組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的溫度下的效果。在各組實驗結束后,為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特質,可由組長展示本組的實驗效果并簡述本組的實驗設計流程,讓其他學生在對比了各組實驗方案和結果后,評選出最簡便、最可操作并不失嚴謹?shù)膶嶒灧桨?,激起他們?chuàng)造的動力,形成創(chuàng)造——成功——創(chuàng)造的良性循環(huán)。
同時,在學期實驗計劃中,既要安排驗證性實驗,又要安排探索性實驗,甚至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實驗的類型和方式。實驗形式的多樣性既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對生物的認同感。
三、利用合作特質,提高學生能力
俞國良在《社會心理學》中說:“合作是指群體成員一起活動以實現(xiàn)共同目標的行為。”合作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和手段。傳統(tǒng)的實驗課堂中實驗小組缺少了明確的分工,實驗大多成為少部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的“表演秀”,或者全組學生推三阻四,實驗過程不能順利完成,這樣既不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亦無法形成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兑捉?jīng)》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痹趯嶒灲M織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設計好學生的合作切入點,充分考慮學生間認知、思維等方面的差異,為學生的合作提供可能。然后可適當?shù)母淖兎纸M方式,在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及原則后,根據(jù)每組的具體任務和組員各自特長,讓學生自己分組,自主分工,自定實驗規(guī)劃流程。
這樣自主性的分工合作,不僅能使每個學生在群體的交流和個性的展示過程中,能力得到訓練,同時也產(chǎn)生存在感,培養(yǎng)了他們協(xié)同工作、和睦相處的團隊精神及取長補短的良好品質。
有效教學中指出:“教學時要滿足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具有最穩(wěn)定的持久的學習動機?!痹谏飳嶒灲虒W中,教師如果能結合學生的心理特質,以認知特質為基礎,創(chuàng)造特質和合作特質為橋梁,那么我們的實驗課堂必然能實現(xiàn)《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出的“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亞旭,周曉林.《認知心理學》.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11
[2]俞國良.《社會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6
[3]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