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飛
摘 要:課堂是教師教授詩詞的舞臺,是學生傳承古代優(yōu)秀文化的基地。因此,課堂的有效性是詩詞教學的生命。本文從詩詞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嘗試從課前預設、課堂生成及課后拓展幾個方面談幾點關于有效教學的粗淺認識,希望這些對中學語文詩詞教學實踐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學詩詞;靈活有趣;有效教學
現(xiàn)在,詩詞教學的過程大都變成了教師介紹作者生平、解析詞句意思和學生背誦默寫的過程,課堂成了一潭沒有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漣漪的死水。教師覺得很累,學生也覺得無味。詩詞本應是有著一道道精美佳肴的滿漢全席,現(xiàn)在卻讓學生食之無味,這樣的詩詞教學其有效性從何談起?學生古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我國文化精髓的傳承又從何談起?可嘆可悲!作為奮斗于一線的教師,我們在努力探究摸索實踐,歸納了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
一、預備充分,不惜時間
“欲速則不達”,肯花時間才有收獲。詩詞因其文本凝煉蘊藉的特殊性,教師課前預備需花大量時間深入研究學生的審美規(guī)律,預估學生的審美心理與需求,研讀并整合教材,設計出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案來。學生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閱讀文本,理解內容,完成教師預設的任務。
1.了解學生,大膽放手
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已知”與“未知”了然于心,才能有的放矢,銜接好新舊,架構起新的知識體系。
比如,學習曹操的《短歌行》時,我先讓學生預習,做到大意了然、難點劃出,并將未知的問題在課前進行歸類整理,課堂上略講已知,重點分析探究學生提出的問題,整節(jié)課學生一直思維活躍、充滿活力。而且我還知道學生都讀過簡版的《三國演義》或原著,所以讓學生在課前去了解曹操的性格、志向、事跡。在課堂中,只要學生理解曹操那種求賢若渴的心理和統(tǒng)一天下的抱負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備課時備好學生,診斷并分析學生情況,放手讓學生去做,方能避免課堂教學高耗低效的情況。
2.整合教材,高效教學
詩詞篇目眾多,若以時代為序逐篇單獨教學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易使課堂枯燥乏味。因此我嘗試從作品題材或風格等方面整合教材歸類編排,便于教學時開展比較鑒賞,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把《雨霖鈴》(柳永)、《春夜別友人》《夢游天姥吟留別》等整合成“離別詩詞”專題;把李商隱的《李憑箜篌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整合成“古文中描寫音樂”的專題。
二、課堂生成,靈活有趣
教得有章有味與學得主動有趣二者完美結合,方能形成磁場,產(chǎn)生合力效應。
1.凸顯個性,教師以自身魅力感染學生
教師要堅持個性,揚長避短,上出自己的風格,構建適合自己主導的詩意課堂。例如:課堂之上,長于朗誦之師,可示范吟詠,感受音韻,體味情感;喜好攝影之師,可圖文并茂,調動視聽,營構情境;頗有才思之師,可品味咀嚼,推敲詞句,指導再創(chuàng)……教師個性意識越強就越有激情與創(chuàng)造力來掌控課堂,敦促詩歌教學的有效推進。
2.形式多樣,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唐詩宋詞的教學課堂,應是一個注重個性化賞讀的詩意課堂。教師需要以注重參與、平等對話的理念來引領,以激勵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投入。如在教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時,設計了“人生無常,感傷一路行走的憂傷”環(huán)節(jié),追憶生命中那些溫暖過自己又消逝在無情歲月里的人和事。讓學生帶著自己對生命的體驗走近蘇軾的亡妻之痛,將真實的生命感動融入詞作誦讀之中。在堂課上,教師能幾度因學生的真情發(fā)言而紅了眼眶。這種課堂效果就是再透徹的手法剖析、再前衛(wèi)的理念引導都無法企及的。
三、合理引導,拓展有方
劉國正先生曾說“教室的四壁不應是水泥墻,應是多孔的海綿”,其有效地拓展銜接了課堂內外,正如海綿的孔道使教學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將唐詩宋詞的課堂教學打造得有血有肉。只是必須記得要有所擇地拓展。
1.注重實際,強化遷移
比如在上蘇軾的《江城子》一詞時,為加深學生對原詩作的理解感悟,筆者設計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模擬蘇軾對妻子訴說“凄涼”,目的是通過仿寫這一手段,把課內的“用”延伸拓展為課外的“用”,學會知識的遷移。學生習作相當出彩:“我以為,十年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長到我能夠把你,把你遺忘/可昨日被雨淋濕的那夢一場/卻輕易地戳穿了我的憂傷/原來,這十年的時光/只是把我的思念沖刷得越發(fā)明亮/我依然記得?!?/p>
2.立足本土,活動激趣
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中有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吳江震澤思范橋相傳正是范蠡攜西施出游的渡口,而松陵垂虹橋更留有姜夔吹簫小紅輕唱“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過垂虹》)的動人故事……立足本土,聯(lián)系名人名勝,讓學生在可觸可感的地域文化中更深入地鑒賞古詩詞,感受家鄉(xiāng)濃厚的文化氣息。
總之,教師要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立足課堂,面向生活,讓學生處于自主開放的狀態(tài),讓學生在鮮活的實踐活動獲取更廣泛的知識,讓古典詩詞的學習變得愉悅有味而不再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