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士難》這首五言古調(diào)作于菅原道真仕途顯達的早期階段,特異于其表現(xiàn)歌功頌德的侍宴應制等內(nèi)容的詩歌。詩人從現(xiàn)實主義的角度入手,開始嘗試去揭露和批判社會及官場上的丑惡現(xiàn)象。詩歌語言平易,情節(jié)一波三折,韻律和諧,是菅原道真早期詩歌中表現(xiàn)批判諷刺內(nèi)容的難得之作。
關(guān)鍵詞:菅原道真 《博士難》 內(nèi)容分析 表達方式 批判
平安朝前期(794—1192),日本漢文學發(fā)展史出現(xiàn)了第一次發(fā)展高潮。菅原道真是日本平安朝漢詩創(chuàng)作的大家,這首《博士難》五言古調(diào)收錄在《菅家文草》卷二當中,是菅原道真成為文章博士{1}之后,面對別人對自己無禮的誹謗和中傷,為表達心中的憤懣和不滿而創(chuàng)作的。全詩如下:
博士難 古調(diào)
吾家非左將,儒學代歸耕?;士嘉蝗罚雀嘎毠?。
已知稽古力,當施子孫榮。我舉秀才日,箕裘欲勤成。
我為博士歲,堂構(gòu)幸經(jīng)營。萬人皆競賀,慈父獨相驚。
相驚何以故,曰悲汝孤煢。博士官非賤,博士祿非輕。
吾先經(jīng)此職,慎之畏人情。始自聞慈誨,履冰不安行。
四年有朝議,令我授諸生。南面才三日,耳聞?wù)u謗聲。
今年修舉牒,取舍甚分明。無才先舍者,讒口訴虛名。
教授我無失,選舉我有平。誠哉慈父令,誡我于未萌。
一、詩題解析
首先,從“博士難”這個題目來看,就與我們?nèi)粘5恼Z言表達習慣有所不同。在漢語中,最常規(guī)也是最通用的語言情境下,我們習慣于按照“主語+謂語+賓語”這樣的順序來展開和組織語言文字,雖然有時候會省略掉某一成分。也就是說,動賓結(jié)構(gòu)是我們最常用到的表達結(jié)構(gòu)。但是,在中國古代的很多古文或詩歌當中,有時為了達到結(jié)構(gòu)上的呼應或者節(jié)奏上的和諧等,也不乏句式變換、詞類活用等這種特殊變化。比如《詩經(jīng)·碩鼠》中的:“三歲貫汝,莫我肯顧。”就是將賓語“我”提到了謂語“肯顧”之前,是一個賓語前置句;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且庸人尚羞之,況將相乎?”則是“羞”字的意動用法:“羞”本為形容詞,這里解釋為“以之為羞”的意思。
再反過來看“博士難”這個題目,理解的關(guān)鍵點在這個“難”上。如果翻閱一下字典,不難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難”有以下幾種解釋:A.形容詞,做起來費事的;B.動詞,使人感到困難;C.副詞,不容易,不太可能;D.形容詞,不好。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難”在這里是個形容詞。但是如果簡單地將“難”理解為一個形容詞“困難的”的話,題目的意思就是“文章博士這個職位是困難的”,這種解釋似乎不是很通順;但如果按照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來理解的話,“難”解釋為“以……為難”,這個題目同時還是一個賓語前置結(jié)構(gòu),意思是菅原道真“感到文章博士這個職位做起來不容易、有難處”,當然,這里其實還省略了一個主語,也就是菅原道真本人。這樣我們就可以明了,這篇五言古調(diào)就是要來表現(xiàn)菅原道真身為文章博士時遇到的人和事,通過對官場上這種政治矛盾和沖突的揭露和再現(xiàn),來起到一種諷刺和批判的作用。這也是早期的菅原道真創(chuàng)作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諷喻詩中的一首。
二、內(nèi)容分析
菅原道真的一生坎坷而又多艱,肖瑞峰教授將其一生劃分為四個時期{2}。其中,從貞觀四年(862)到仁和元年(885)期間,即菅原道真由十八歲到四十一歲,被認為是菅原道真人生中仕宦顯達的第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菅原道真仕途順利,且聲名日盛。所以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上層,并且一開始就能夠得到很好官位的一個深受儒學影響的知識分子,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社會面是很有限的。這也就是這個時期菅原道真創(chuàng)作的漢詩多為侍宴應制等與宮廷生活有關(guān)的內(nèi)容之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能夠在一片歌功頌德、酬答應制的詩歌中,發(fā)現(xiàn)像《博士難》這種表現(xiàn)菅原道真對現(xiàn)實政治不滿的詩篇,實屬不易。正如呂元明先生總結(jié)的:“菅原道真的詩也反映了宮廷中的沖突、密謀和他的流謫生活。道真的詩富有白居易詩歌的社會性,在日本是難得的?!眥3}當然,這是針對道真詩的整體性評價,但這種評價卻也適合《博士難》一詩。
在理解題目的基礎(chǔ)上,再來分析一下《博士難》這首詩的內(nèi)容。菅原道真的漢詩創(chuàng)作深受白居易詩歌的影響,這個問題學術(shù)界已經(jīng)進行了相關(guān)的論證,并且達成了共識。高文漢教授也在《論平安詩人菅原道真》這篇論文中指出:“綜觀日本人攝取白詩的全過程,主要集中在他的感傷詩、閑適詩方面,這是日本文學傳統(tǒng)的唯美主義傾向所決定的。而作為碩儒的菅原道真卻不然,他吸收、借鑒最多的是白氏的諷喻詩。”{4}所以這首《博士難》雖然是道真早期的作品,但已經(jīng)是他創(chuàng)作諷喻詩的早期嘗試了。
筆者認為,這首《博士難》詩從內(nèi)容上,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
開頭六句是第一層,交代了菅原道真當時的家學環(huán)境和家世背景。第一句中的“左將”是左右武衛(wèi)將軍的省略。在這里,“左”指左右,是幫助、輔助的意思。而左右近衛(wèi)府的將軍,即是指武官。道真其實是想說,菅原家族世世代代就是以儒學入仕,接受俸祿的文官,而非征戰(zhàn)沙場的武將。緊接著“儒學代歸耕”,是對第一句“非左將”的補充。第三句開始交代“祖父曾經(jīng)官居三品,父親也是職位做到了公卿的人”,以此來進一步論證第一二句中交代的家世情況。而第五六句的“已知稽古力,當施子孫榮”意思是:“既然知道祖父和父親能夠到這個光榮的職位上是由于學問的緣故,那么為了子孫后代的榮耀,我也應該發(fā)奮學習?!边@是在將父輩作為榜樣來激勵自己。這一層也為后面菅原道真為什么要去擔任文章博士這個職位做了鋪墊,交代了原因。
緊接著第二層,是從第七句的“我舉秀才日”到第十八句的“慎之畏人情”。主要是向大家陳述自己得到文章博士職位這件事,以及父親知道自己成為文章博士之后的擔憂。這一層也是整首詩的核心所在。開頭交代說:“我舉秀才日,箕裘欲勤成。我為博士歲,堂構(gòu)幸經(jīng)營?!逼渲?,這里的“秀才”,是文章得業(yè)生的唐名。菅原道真當時是在貞觀九年正月七日完成文章課程,并成為文章得業(yè)生的(《菅家御傳記》)?!拔遗e秀才日,箕裘欲勤成”與“我為博士歲,堂構(gòu)幸經(jīng)營”,不論在形式上,還是意義上都是相互呼應的,是說自己的學業(yè)就像造弓工匠的兒子或者鐵匠的兒子一樣,開始都是先由基礎(chǔ)和簡單入手,然后再通過一步一步的學習,逐漸由易到難,最終成就一定的業(yè)績。根據(jù)《三代實錄》的記載,道真是在元慶元年十月十八日,成為文章博士的?,F(xiàn)在的道真回想自己成為文章博士的時候,“萬人皆競賀”,好似萬人空巷一般的盛況,說明了當時人們都競相道賀,一方面說明菅原家族以及道真交情之廣;另一方面,從現(xiàn)實主義的角度看,不得不承認的是,當時好些人道賀的背后其實更是為以后道真可能會幫助他們做準備,是在提前疏通人情。在這里道真運用了一種正反對比的手法,與“萬人皆競賀”相對的是“慈父獨相驚”??梢哉f這是一個華麗的轉(zhuǎn)身,一個“獨”字表現(xiàn)出父親當時的表現(xiàn)與眾不同與反常;而一個“驚”字,則同時又將父親當時的具體神情清楚地表現(xiàn)了出來。而其實在父親“獨相驚”的同時,詩人當時也是頗為不解的。自己經(jīng)過努力終于不辱使命,為家門爭光了,為什么父親得知自己成功的消息時會表現(xiàn)出擔憂呢?
這其實也是詩人為讀者提出的一個疑問,也是一個懸念,為的是要從思想上調(diào)動起讀者的好奇心。提出問題之后,詩人并沒有賣關(guān)子,而是緊接著就給出了答案:“相驚何以故,曰悲汝孤煢。博士官非賤,博士祿非輕。吾先經(jīng)此職,慎之畏人情?!边@既是父親對道真意味深長的勸誡和忠告,也是全詩的中心,同時也呼應了題目。這六句就交代出了為什么詩人在題目中就說“博士難”,它到底“難”在什么地方。“孤”在古文中一般指“沒有依靠的孤單的人”。作為父親,擔心的是菅原道真孤孤單單的,沒有兄弟可以依靠?!安┦抗俜琴v,博士祿非輕”,是說文章博士官職既不低,俸祿也不薄。重點在最后的這兩句“吾先經(jīng)此職,慎之畏人情”。道真在詩歌中之所以會表現(xiàn)這方面的現(xiàn)實主義內(nèi)容,也是受到當時特殊社會現(xiàn)狀的影響。“他所處的時代,正值日本律令制時代行將崩潰,而以藤原家族勢力為代表的攝關(guān)政治正在形成的轉(zhuǎn)折時期。兩種勢力的尖銳斗爭改變了他的文人生涯,將他推進了激烈沖突的政治漩渦之中?!眥5}父親擔心的理由,最關(guān)鍵的就是這句“吾先經(jīng)此職,慎之畏人情”。在這里,我認為這也是緊接著父親前面的教訓的話語,這是在講父親的經(jīng)歷。因為父親也在官場中為過官,正因為有了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擔憂。官場中魚龍混雜,人言可畏,有時候自己雖然問心無愧,但卻要受到流言蜚語和人情的威脅,一不小心可能就跌入到官場的泥潭當中。但是關(guān)于這一句,在川口久雄校注的《菅家文草》當中,還有另一種不同的理解。就是把“吾先經(jīng)此職,慎之畏人情”理解為菅原道真已經(jīng)接受文章博士,也就是說把這句話看成是菅原道真的陳述:“自從接受了文章博士的俸祿,在對待身邊的人的時候,我總是非常的慎重和格外小心,害怕和畏懼別人的議論。”{6}我認為這個地方還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討論,本文暫且按照我上面的論述接著往下分析。
剩下的就是第三層,從十九句的“始自聞慈誨”到最后,寫聽完父親教訓之后的菅原道真,親涉官場的時候是如何做的,又遇到了怎樣的情況。“始自聞慈誨,履冰不安行”,說道真聽了父親飽含慈悲的教訓之后,自己總是內(nèi)心畏懼,小心翼翼的,平常都不能以一顆安逸的心情來行動。其實,也就是父親的話對道真起到了一種警示的作用,讓他對官場產(chǎn)生了一種心理上的畏懼和不安?!八哪暧谐h,令我授諸生”:元慶元年開始擔任文章博士,自己一向小心翼翼,沒有什么不妥當?shù)牡胤?。同時,也因為道真的杰出才能,使道真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在元慶四年的時候,經(jīng)過集體討論,道真開始被授權(quán)教授大學寮的學生。隨后又是一個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南面才三日,耳聞?wù)u謗聲?!边@里的“南面”是面向南方的意思,是指自己當時作為老師站在北堂的講臺上,站在南面的位置,面對著學生。在這里“南面”是指代自己開始教授學生這件事。一個“才”字,準確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菅原道真當時的驚訝和半信半疑的狀態(tài),甚至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這當中是不是有什么誤會。這不過才是開始的第三天,怎么就聽到了關(guān)于誹謗自己的流言了呢?
下面四句:“今年修舉牒,取舍甚分明。無才先舍者,讒口訴虛名?!钡勒鎸@件事給出了自己的解答?!芭e牒”是指文章生測試的時候,自己被委任為合格了的文章得業(yè)生推薦舉送的牒狀。自己秉持的標準就是“取舍甚分明”,自認為在考試判定的過程當中,自己已經(jīng)很公正了。即便這樣,仍然招來的是:“無才先舍者,讒口訴虛名?!蹦切┯捎跊]有真才實學,不管是在文法還是在內(nèi)容方面都不合格的人,依照規(guī)定肯定要將他們判為不合格。可是這些無才落榜之人,不是回去反思自己的學術(shù)問題,而是故意編造流言來誹謗自己判定不公,進而詆毀自己的人品。面對這些人的惡意構(gòu)陷,菅原道真一再重復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教授我無失,選舉我有平?!闭J為自己在教授學生方面并沒有什么過失,即使是在為了選定舉送官吏而進行的考試中,自己也是公平的。而最后的“誠哉慈父令,誡我于未萌”,是道真的一句長嘆,既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慶幸。作這首詩的時候,菅原道真的父親已經(jīng)不在了。因為沒有了父親的庇護,也因為自己的才華和官場的得意,因此招致了權(quán)門藤原氏的嫉妒和憎恨,還有一幫無聊的文人跟在其后煽風點火,制造一些子虛烏有的流言。所以道真慶幸說:幸虧父親在我沒有遇到這些事情之前,就已經(jīng)給過我忠告了。因為有父親的忠告在心中,所以道真更多了幾分面對的勇氣和相對從容的心態(tài)。
三、總體歸納
通過對全詩內(nèi)容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菅原道真是通過講述父親在自己擔任文章博士之初就給予的忠告和道真在官場中的親身遭遇,從言和行兩方面有力地揭露了官場上這種相互中傷、勾心斗角的行徑。即便自己再公平無失、再廉潔自律,也始終避不開那些奸佞小人的誹謗。當然,除了這首《博士難》詩,道真早期還有一首《詩情怨》詩,也是表現(xiàn)自己因才遭讒的憤懣與不平的。
這首詩在謀篇布局方面,可謂一波三則。在情感的跌宕回環(huán)之間,展示出自己的遭際和情感。在語言方面,菅原道真也深受白居易平易淺切特點的影響,通篇沒有晦澀的詞匯,而且以真實的生活感受作為線索展開論述,就使得語言的感染力更強,并且讀起來更容易理解和產(chǎn)生共鳴。此外,從韻律方面來說,這首長詩雖然不是嚴格押韻,但韻腳確是很有規(guī)律的,ing、eng、ong的交錯,在保持了基本節(jié)奏一致的基礎(chǔ)上,反而多了一些變化,為詩歌增加了幾分生動和趣味。
誠然,在這首詩中菅原道真雖然已經(jīng)開始進行有意的揭露和批判,但是在語言的力度和批判的深度方面,與白居易諷喻詩中達到的能夠令“執(zhí)政柄者扼腕”、使“握軍要者切齒”的凌厲氣勢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但同時,又必須肯定菅原道真對白居易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的這種實踐,特別是能夠在他仕途顯達的早期表現(xiàn)出這種諷刺批判的鋒芒,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1} 文章博士:在日本古代大學寮教授詩文和歷史的教官。
{2} 肖瑞峰:《從“詩臣”到“詩人”的蛻變——論菅原道真的漢詩創(chuàng)作歷程》,《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第5期。
{3} 呂元明:《日本文學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6頁。
{4}{5} 高文漢:《論平安詩人菅原道真》,《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年第4期。
{6} [日]川口久雄氏校注:《菅家文草·菅家后集》,《日本古典文學大系(72)》,巖波書店1966年版,第176頁。
參考文獻:
[1] [日]川口久雄校注.菅家文草·菅家后集[M].日本古典文學大系(72).東京:巖波書店,1966.
[2] 程千帆,孫望選評.日本漢詩選評[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
[3] 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 高文漢.日本近代漢文學[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5.
[5] 陳福康.日本漢文學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6] [日]加藤周一.日本文學史序說[M].葉渭渠,唐月梅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作者:陶文娟,青島大學文學院在讀研究生,專業(yè)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向:日本菅原道真的漢詩研究。
編輯:張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