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保證教學的效果,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獲得最好的發(fā)展。我們在中職《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嘗試開展分層教學。本文分析了開展分層教學的必要性,介紹了分層教學在課程《職業(yè)道德與法律》中的實施方法,并對實施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分層教學 職業(yè)道德與法律 改革 考核方案
三百多年前,夸美紐斯創(chuàng)建了集中式的班級授課模式。實踐證明,這是迄今為止進行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和大量培養(yǎng)人才最為有效的形式。這種模式也是當前廣大學校普遍采用的教學組織模式。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跟這種大一統(tǒng)的集體化教學模式之間的矛盾也日漸突出。
一、開展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從2010年起,我校進行了教學方法的全面改革,在教學過程中推行“行動導向法”,實施“項目教學”。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課程《職業(yè)道德與法律》也進行了項目教學的系統(tǒng)化改革。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由于學生存在智力、興趣愛好、前期知識儲備等方面的個體化差異,以統(tǒng)一的教學項目和評價標準去應對所有的學生,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學有余力而部分學生達不到教學目標的情況。
根據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在滿足吃飽穿暖等低層次的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和安全需要(Safety need)之后,就會產生被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和自我實現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等方面的高層次需要。如果學生能順利地完成課程所要求的教學項目,就會獲得“高峰體驗”而帶來的心理滿足感,追求這種體驗的行為動機,可以推動課程的學習。相反如果不能完成課程的項目任務,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導致對課程的厭煩感,教學效果不能保證。
為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有必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與其能力相匹配的項目任務,使得所有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產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力。
二、《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分層教學的實施
(一)分層的方式
課程開始的時候,我們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采取無差別的方式,發(fā)布教學項目任務。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把學生按甲、乙、丙、丁四個層次分組。
在這個基礎上,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布不同的項目任務,確保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
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動態(tài)地調整教學項目的難度,乙組的學生經過努力可以升到甲組。甲組的學生不能勝任該組的項目任務,也可以調入乙組。
(二)統(tǒng)一授課和分層輔導相結合
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為了保證授課的效率,課程《職業(yè)道德與法律》采用集中式的班級授課模式開展。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講授的內容和授課的方式是一致的。為了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程度,我們采取“統(tǒng)一授課,分層輔導”的方式。對于接受程度比較好的甲組和乙組的學生,強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教師幫助點撥為輔”的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丙組和丁組的學生則以“幫助”為主,重在帶領學生學習。目的在于引領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三)關注學生的自尊,避免分層教學的負面效應
分層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習潛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適合自身的發(fā)展。然而,給學生進行分層,難免會給學生貼上“三六九”等的標簽。尺度把握得不好,會給處于低層次的學生帶來心理陰影,對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對“分層”的操作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在分層的過程中,弱化“層”的概念,強調“分”的原則。
(四)課程《職業(yè)道德與法律》的評價方式
為了配合“項目教學”的實施,課程《職業(yè)道德與法律》采用了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
1967年美國哲學家斯克里芬(M.Scriven)首先提出了過程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隨后,過程性評價被美國教育家盧姆(B.S.Bloom)應用于教育實踐中。過程性評價將評價對象過去的表現跟現在相比較,或者把被評價的個體的有關側面進行相互的比較,從而得到評價的結論。這種評價方式的主要特點在于能及時、客觀地反映學生學習中的情況,評價更為真實、客觀。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地將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學生,可以使學生全面地了解到自己階段性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反思和總結,端正學習的態(tài)度,調整學習的方法和心態(tài),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雖然過程性評價有著終結性評價無法比擬的優(yōu)點,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教師工作量大,不同教師對評價標準的把握主觀性大等缺點。相比之下,終結性評價具有評價效率高,客觀性強等方面的優(yōu)點。在教學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可以作為過程性評價的補充評價方式。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效果和存在的問題
實踐證明,在班級集中式授課的組織模式下,對課程《職業(yè)道德與法律》進行教學改革,采用分層教學的形式,可以迎合各種層次的學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解決了后進生和優(yōu)秀生之間,獲知進度不均衡的矛盾,使所有的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分層教學在《職業(yè)道德與法律》課程項目式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堵殬I(yè)道德與法律》不同于專業(yè)課,項目的主觀性較強,項目難度的界限不好界定。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授課教師必須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準備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資料。如何解決這些分層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是一個我們需要繼續(xù)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馬斯洛.人類動機理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2]覃莉莉.分層教學在《AutoCAD》課程項目式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1(34).
[3]徐國慶.職業(yè)教育項目課程開發(fā)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程秀鸞(1982— ),女,廣西桂林人,法學學士,柳州市第一職業(yè)技術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經濟政治、刑法。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