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映民
【摘 ? ?要】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普遍低下是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面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要想提高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一件艱巨的任務。筆者在自身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效率 ?提高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124
政治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政治課一直在高校里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不受廣大師生的重視,甚至連校領導都不甚重視,在選拔政治老師的時候,十分不嚴謹。我們知道,處于高中時期的學生,身心發(fā)展及其不成熟,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影響,他們極易受到好的行為的影響,也容易受到不良行為的影響,如果政治教師,本身思想道德有問題,又怎么能培養(yǎng)出有正確價值觀的學生呢?
我國的教育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這種教育理念導致的后果就是,容易培養(yǎng)出“高分低能”的人,相反那些有能力但不擅長考試的學生卻不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課堂上,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考試來設定的,教師在課堂上居于主體地位,一切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之間很少互動,自然老師也就無法及時知道學生是否掌握了自己所教的知識,在這樣的一種狀態(tài)下,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就可想而知了。
我國實行的是市場經(jīng)濟體質(zhì),一切都以市場為導向,教學亦應該是這樣,只有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技能型的人才,才不會被社會所拋棄,也才能符合新課改的教學目標。面對新課改之后帶來的挑戰(zhàn),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高中政治的課堂教學效率。具體如何做,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教師要提前備好課,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和基礎所在。教學的成敗,教學效率的高低取決于上課的成敗、上課質(zhì)量的高低,因此,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想辦法提高上課的效率。教學活動有好幾個環(huán)節(jié),比如備課、上課、作業(yè)檢查和批改、課外輔導等,上課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想成功地上好一堂課,就要備好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備課的前提就是教師要對教材十分熟悉,比如說,單元與單元之間的關系、銜接等,只有熟悉教材,教師才能制定更好的教學策略、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順利的講好課。比如,先講什么,后講什么;講課的思路、步驟等。
當然教師備課,不僅僅是只備課本,還要備學情,這主要包括三點:一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要知道班里學生的基礎知識怎么樣;二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能力型結(jié)構(gòu),這主要指的是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像創(chuàng)新能力、討論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三是,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意志、習慣、情感等。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并使教學內(nèi)容更易于被學生所接受。教師只有備好課,才能有更好的上好課,上課的質(zhì)量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會被提高。
其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把學生看成是課堂上學習的主體,尊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都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新課改之后,師生雙方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主體,課堂教學活動也不再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成為了課堂上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要處理好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教師還要發(fā)揮學生的這種主體作用,在課堂上不要把知識點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應該引導、幫助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知識,教師要相信學生是有這種學習能力的,因此,教師只要做好自己幫助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就好。學生不是教師的附屬物,學生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有自己的頭腦和想法,教師不可能把自己的意志和知識強加于學生,也不可能代替學生學習、思考等,學生只能自己去分析、觀察、學習,因此,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再次,教師要及時與學生互動,以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并針對此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不僅與教師的教有關,也與學生的學有關,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和質(zhì)量也關乎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與低。教師要想知道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是否聽懂、學會了,是否當堂消化、吸收了,就要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既可以知道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以知道自己教的效果怎么樣,可以說這是一種雙向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可以通過向?qū)W生提問題的方式來實現(xiàn),問題并不是隨意提出來的,教師要思考問題的難易程度是否學生能接受?問題的數(shù)量以及質(zhì)量也是十分關鍵的。
班級里的學生智力發(fā)展水平并不一樣,對于那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要提一些難度大一點的,看看他們是否了解了與這個問題有關的知識點,是否會舉一反三地思考問題。而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一定不要問他們比較難的問題,只需檢查他們是否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就行了,否則,不僅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會使他們逐漸失去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因此,問題的難易程度一定要符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才能檢測出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最后,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求滿足全班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相應的教學策略,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首先,教師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成績來施教,發(fā)揚每個學生的長處,同時要知道學生的短處,揚長避短。其次,教師要因男女生的性別差異來施教。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發(fā)展的成熟度上是不一樣的,思維習慣也不一樣,教師如果用同一種原因來解釋他們的成績差異,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教師要努力改善這種情況。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也就是“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尊重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新能力等,課堂上與學生及時互動,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同時還要學會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相信,經(jīng)過教師的努力,一定能在不久的將來提高政治的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