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日同傳初學者的漏譯分析

2015-06-26 11:38:11王娉婷
東北亞外語研究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源語演講者譯員

龐 焱 王娉婷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

中日同傳初學者的漏譯分析

龐 焱 王娉婷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

漏譯是影響口譯質(zhì)量的一種常見傳譯錯誤,也是困擾同傳初學者的一個難題。在相關(guān)先行研究的基礎(chǔ)上,本文主要運用觀察法,針對中日同傳課堂上的口譯語料,從漏譯比例、漏譯位置和漏譯性質(zhì)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jié)論:對于中日同傳初學者來說,除背景知識不足、外語基礎(chǔ)較弱之外,源語語速快、信息密度大也是主要漏譯原因。

中日同傳;漏譯性質(zhì);課堂語料;實證分析1

評價口譯質(zhì)量時,譯語是否忠實于源語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問題。傳統(tǒng)的筆譯研究者提出了“對等”概念來描述源語與譯語的關(guān)系,而口譯的研究者也非常重視譯語的準確、完整和忠實。同聲傳譯由于其特殊的即時性特征,傳譯的難度更大,完整準確的口譯變得更加困難。口譯錯誤使譯語信息不能正確表達源語,常見的口譯錯誤有省略、增添與其他錯誤等?!笆÷浴?,要區(qū)別于作為口譯策略的省略,此處指不恰當?shù)氖÷裕谙刃醒芯恐幸卜Q為“信息遺漏”或“漏譯”。

Dillinger. M(1994:155-190)的研究證明,漏譯在同聲傳譯中非常普遍,無論是專業(yè)的資深譯員還是精通雙語者,都無法做到百分百的準確口譯,學生譯員則漏譯更多。Barik. H. C(1994:121-136)的實驗發(fā)現(xiàn)口譯表現(xiàn)較好的專家和通過專業(yè)考試的學生譯員,平均漏譯原文的5-10%左右的信息,口譯表現(xiàn)較差的譯員則多達20-25%。由此可見,不論是口譯專家還是學生譯員都會有漏譯,但學生譯員的漏譯往往更嚴重。學生譯員們都期望通過不斷學習和訓練口譯技能,減少漏譯,從而提高口譯質(zhì)量。研究分析學生在口譯時漏譯數(shù)量和漏譯傾向的特點,對學生的口譯表現(xiàn)進行針對性分析并且將學生口譯學習中的難點明晰化,或許對尋求更有效的口譯訓練方法有一定借鑒。

一、文獻綜述

譯語與源語的內(nèi)容有差別,主要表現(xiàn)為三種方式:譯者可能會省略演講者說的部分信息(漏譯);譯者可能在演講者說話的基礎(chǔ)上增加一些內(nèi)容(增譯);或者譯者改變演講者說話的內(nèi)容,導致譯語與源語在意思上出現(xiàn)差異(錯譯)(Barik. H. C,1994:121-136)。其中“增譯”往往是為了增強傳譯的效果或厘清語篇的邏輯關(guān)系,一般不算作是傳譯中的錯誤。在同聲傳譯實踐中,漏譯和錯譯是不可能避免的,Dillinger. M(1994:155-190)和Barik. H. C(1994:121-136)都通過實驗證明了漏譯錯誤的比例。

Barik. H. C(1975:272-297)將漏譯分為四種,即跳過漏譯、理解漏譯、滯后漏譯和混合漏譯。Kopczynski認為漏譯象征表現(xiàn)上的錯誤和能力上的錯誤,表現(xiàn)錯誤可能是記憶力中斷,口譯員來不及翻譯或感到疲勞等等(轉(zhuǎn)自Napier. J,2004:123)。

在同聲傳譯中與漏譯非常類似的一種現(xiàn)象就是省略,不過“漏譯”是口譯中的失誤,而“省略”則是提高傳譯質(zhì)量的策略。張維為(1999:57)曾說過,出于語言本身特性的需要,比如由于漢語與英語的習慣差異較大,有些英語表達如果機械地進行翻譯,會使?jié)h語表達不自然、甚至影響聽眾對意思的理解,這時適當省略一些可有可無或者有違漢語習慣的詞匯或者短語可以在不扭曲原意的基礎(chǔ)上更好地達意。Winston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原文有些部分在譯文里顯得冗余,因此譯員刻意省略這些部分,Winston也表示,即使在譯入語中能找得到對應(yīng)的字詞,譯員仍能夠借著省略的策略,提升自己輸出譯文的效率(轉(zhuǎn)自Napier. J,2004:124)。

從先行研究可以看出,在譯員的主動選擇下,省略原文信息也有可能不會影響口譯質(zhì)量,甚至有可能使聽眾更容易理解原文。為了明確研究范圍,區(qū)別開作為策略的“省略”和作為口譯失誤的“漏譯”,本研究中的“漏譯”,只關(guān)注那些明顯的信息遺漏,會對源語的傳遞、聽眾對源語的理解造成障礙的漏譯;而那些不影響信息傳遞的遺漏,源語冗余部分的遺漏,則不納入本研究的研究范圍。

二、研究方法

(一)語料描述

本研究使用的語料是由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①研究生二年級的中日同聲傳譯課課堂口譯錄音轉(zhuǎn)寫而成。筆者在赴臺灣地區(qū)的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學習期間,旁聽了該研究所研究生二年級的中日同聲傳譯課程,在授課老師的幫助下,獲取了課堂口譯錄音,并將其轉(zhuǎn)寫為語料,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筆者收集兩名學生的六次口譯錄音,轉(zhuǎn)寫成文字,利用Excel軟件進行語料的標記、統(tǒng)計和分析。該兩名學生均為中文母語者,且在研究生一年級口譯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優(yōu)秀成績,得以選修二年級的同聲傳譯課。雖然這兩名學生使用的臺灣話在表達以及用詞上與標準普通話相比有個別差異,但本文的研究課題在于同傳中的漏譯,而不是詞義的表述,因此表述的差異在本研究中忽略不計。

該中日同聲傳譯課中,有帶稿同傳的訓練也有無稿同傳的訓練。由于帶稿同傳和無稿同傳在口譯形式、技巧策略、口譯準備方法等方面明顯不同,本研究將研究范圍縮小在無稿同傳上,只選用無稿時的口譯材料作為研究語料。語料的構(gòu)成與長度、字數(shù)等特征,匯總?cè)绫?漢譯日語料特征,學生譯員分別以A、B代稱。四篇源語的講話形式主要是名人演講。整體來看內(nèi)容都比較貼近生活,基本上是在學生譯員了解的范圍內(nèi),沒有特別專業(yè)化的或超出學生譯員知識范圍的主題。

表1 漢譯日語料特征

筆者還對語料的語速進行了統(tǒng)計和分類。鄧敏君證明了不同的講話形態(tài)(有稿演講或無稿演講)或者說信息量的大小、密度對于漏譯的多少、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影響。故本文在考察初學者的漏譯情況時也將語速、信息量等影響因素考慮在內(nèi)②。各源語語速情況分別為:“翻譯學研究所介紹”語速為156字/分鐘,語速較緩慢;“王品董事長戴勝益演講”語速為366字/分鐘,語速較快;“黑幼龍的座右銘”語速為220字/分鐘、“嚴長壽演講”語速為243字/分鐘,語速較和緩。

(二)漏譯的分析原則

本研究在分析漏譯時,首先對照源語與譯語,找出差異,再將譯語中欠缺的信息在源語中標記出來。在考量哪些是譯語中欠缺的信息時,以源語信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基準。也就是說如果譯者沒有譯出的語句,如原本就是可以省略不譯的內(nèi)容,就不作為漏譯處理。因此總結(jié)為以下四種情況不作為漏譯處理。

1.源語演講者的習慣用語、冗詞、口誤。源于演講者的習慣用語、冗詞往往沒有實際意義,與主題的關(guān)聯(lián)度也很低,以及口誤,都是沒有必要譯出的部分。

2.中日語言習慣的差異。由于中日語言習慣差異,源語中的有些內(nèi)容沒有必要在譯語中顯示。如是日語中表達說話者的自謙語氣、使講話更委婉的表達方式,中文譯語的聽眾并不習慣這種表達,不翻譯出來也不會影響源語語意的理解和信息的傳達。還有是日語中典型的結(jié)構(gòu),起到語法和語氣緩和的作用,也是可以省略不譯的。3.前后照應(yīng)的省略??谡Z演講時或談話時,為了使聽眾更容易理解,講話者往往會提及前后文,使前后照應(yīng)。在同聲傳譯時,這些提示前后照應(yīng)的語句,在不影響信息完整性的前提下,可以省略不譯,如表示“如剛才所說”,可以不作為漏譯處理。

4.信息的壓縮、簡化、誤譯。源語的信息在被譯出時,意義的壓縮或簡化在此都不視為漏譯。因為壓縮或簡化是口譯時的信息處理方式,并不意味著信息的遺漏。而誤譯都是信息處理的失誤或失當②,且誤譯屬于另外一種口譯失誤,影響因素恐怕比漏譯更加復雜,在此不做分析。

三、漢譯日漏譯分析

(一)漏譯比例

初學者在同聲傳譯整篇講話時漏譯所占的比例,以漏譯次數(shù)和漏譯的字數(shù)來計算。標記漏譯次數(shù)時,有必要被譯出但沒有被譯出的部分(不論漏譯內(nèi)容長短)出現(xiàn)一次,即按照漏譯一次計算。A譯者的漏譯比例如表2 A譯者漢譯日漏譯次數(shù)和字數(shù)。B譯者的漏譯比例如表3 B譯者漢譯日漏譯次數(shù)和字數(shù)。

表2 A譯者漢譯日漏譯次數(shù)和字數(shù)

表3 B譯者漢譯日漏譯次數(shù)和字數(shù)

觀察以上兩組表格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兩名譯者的三次口譯中,漏譯比例最大的都是“翻譯學研究所介紹”這一主題源語。不可思議的是,這一篇演講的語速最慢,并且演講內(nèi)容也是學生譯員較為熟悉的,但是漏譯比例卻最高,值得推敲。反觀“翻譯學研究所介紹”與其他主題演講的不同點,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很明顯的特征:“翻譯學研究所介紹”是事先寫好的演講稿,再請教學助理錄音,然后在課堂上播放錄音,由學生進行同聲傳譯,而與之相比,其他的主題演講材料都是將實際演講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由學生同聲傳譯,并且源語演講者都是脫稿演講的。概括來說,大概有兩點不同:前者只有音頻,看不到演講者的視頻,后者不僅有音頻還可以看到演講者的視頻;前者是事先寫好的演講稿,書面化程度偏高,而后者多為即席發(fā)揮,冗余和重復比較多,口語化程度偏高。當冗余和重復比較多時,演講的實際內(nèi)容含量相對降低,需要譯者分配的注意力相對較少,即使語速比較快,也不容易遺漏重要信息;而當冗余和重復較少時,演講內(nèi)容的信息密度則相對提高,需要譯者分配的注意力就相對較多,就算語速較慢也難以做到不遺漏或是漏譯少。

(二)漏譯位置

龐焱(2013:49)論證了以句子為信息單位進行日中同傳研究的可行性。由于中日句法結(jié)構(gòu)的不同,在同聲傳譯的實踐中,譯員大多數(shù)情況下往往必須要等到句子結(jié)構(gòu)結(jié)束,才能領(lǐng)悟發(fā)言人的言語之意,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語言的重新整理和組織。再加上時間上的壓力,譯文的產(chǎn)出過程面臨諸多困難。本研究中對漏譯位置的標記分為四種:句首、句中、句尾和整句。在此還需要說明的是,句首、句中和句尾三種標記僅表示在一個句子中的相對位置,不具有絕對性,并且標記時沒有考慮句子的長短,統(tǒng)計結(jié)果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具有絕對性。A、B譯者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分別如圖1和圖2。

圖1 A譯者漢譯日漏譯位置統(tǒng)計

圖2 譯者漢譯日漏譯位置統(tǒng)計

從以上統(tǒng)計結(jié)果來看,A譯者的漏譯絕大部分發(fā)生在句中,句首和句尾的漏譯較少。B譯者的漏譯比例高于A譯者,在漏譯比例達到46.67%的、漏譯比較嚴重的“翻譯學研究所介紹”這一篇講話的口譯中,有約60%的漏譯發(fā)生在句中,也就是說,譯者能翻譯出了句首或句尾的部分語句,而句中的大部分被漏譯了,返回語料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如表4。學生譯員B僅譯出了句尾的部分,而當下一句開始時又沒有聽到或沒有理解或沒有來得及譯出句首的部分,又直接跳過只翻譯了句尾的內(nèi)容。

表4 B譯者漏譯位置實例

(三)漏譯的性質(zhì)

Barik. H. C(1975)將漏譯分為四種:跳過漏譯、理解漏譯、滯后漏譯和混合漏譯。借鑒的分類方法,筆者在標記漏譯時從漏譯的嚴重程度上區(qū)分同傳中的漏譯:輕微漏譯和嚴重漏譯。然后再以嚴重漏譯為重點進行深入分析。輕微漏譯即相當于“跳過漏譯”實際上就是指那些輕微的省略性漏譯,比如跳過某些字詞和不重要成分。上述分類法中的后三種,可以認為是“嚴重漏譯”,因為通常來說,由于沒有理解源語信息或滯后于演講者而產(chǎn)生的漏譯,都會導致重要信息的遺漏。為了進一步考察學生譯員們的嚴重漏譯的情況,筆者將嚴重漏譯再分為詞組、子句、整句三種形式,并分小節(jié)討論其漏譯性質(zhì)。筆者統(tǒng)計A、B譯者的漏譯中“輕微漏譯”和“嚴重漏譯”各自所占的比重,按漏譯次數(shù)統(tǒng)計,匯總?cè)绫?和表6。

1.詞組漏譯

A、B兩位學生譯員的“嚴重漏譯”中,分別有5處和11處詞組漏譯。這些看似短小的單詞、詞組包含著重要的信息,一旦被漏譯便影響到了聽眾對信息的接受和理解。通過觀察語料筆者將嚴重的詞組漏譯歸為如下三類:

(1)并列成分

并列成分較多時,譯者的記憶負擔會較重,漏譯的危險性較大。如例1的句式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對于……”的狀語較長并包含了并列成分,主語短小且靠后,以致口譯員沒有很好地把握句子結(jié)構(gòu),只翻譯出了“學會創(chuàng)立”這一層信息。這個句子不僅有詞組的漏譯也有“本所都扮演了關(guān)鍵性的角色與任務(wù)。”這一子句的漏譯。

例1 此外,對于臺灣口譯教學理念及方法、

臺灣翻譯學學會的創(chuàng)立等,本所都扮演了關(guān)鍵性的角色與任務(wù)。(B譯者:そして臺灣翻訳學會の設(shè)立もしました。)

表5 A譯者漢譯日漏譯性質(zhì)統(tǒng)計

(2)修飾成分

太長或太復雜的修飾成分也是常被漏譯的內(nèi)容之一。例2中并列的修飾成分很多,僅定語就長達27字,所以A、B兩名譯者在口譯時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漏譯。

例2 培養(yǎng)具跨領(lǐng)域、跨文化研究視野及研究能力、與跨語言溝通能力的人才。(A譯者:多文化、あらゆる視野を持つ學生を…の育成を目標としています。)(B譯者:研究する視野を持ってもらいます。そのような人材を育成することを目標としています。)

表6 B譯者漢譯日漏譯性質(zhì)統(tǒng)計

(3)其他

除并列和修飾成分容易被漏譯外,也有其他的情況,如例3中的“無底洞”,該句源語的演講者語速較快,當譯員聽到“無底洞”這個詞時,沒有及時譯出,造成了聽眾的困惑。此處漏譯的原因,A譯者的筆記上寫到“想不出單詞”,B譯者則說“跟不上,不知道怎么翻”。

例3 去過品田山你們就知道,你四點多到那里五點多你看下去無底洞。(A譯者:四時、五時前くらいは、そこで見たら。)(B譯者:著いたのは、約5時頃でした。)

2.子句漏譯

筆者將復句中的從句和單句中包含謂語、賓語的子句的漏譯標記為子句漏譯。根據(jù)子句的語法性質(zhì)進行分類,如下分為并列子句、因果復句中的單句、狀語和賓語三種情況分析學生譯員的子句漏譯。

(1)并列子句

例4 本所在聲譽卓著的外語教學基礎(chǔ)上,發(fā)展口筆譯學科研究及人才培育,對中國大陸、香港地區(qū)、臺灣地區(qū)之口譯師資提供了具體的貢獻。(B譯者:外國語の研究が…素晴らしくて…先生、教師の育成にも貢獻をしています。)

該句中遺漏了“發(fā)展口筆譯學科研究及人才培育”這一子句“中國大陸、香港地區(qū)、臺灣地區(qū)”這一修飾語。該句雖不長,但主語“本所”二字之后有很長的述語,且并列出現(xiàn),造成了口譯時的困難。

(2)因果復句中的單句

在本研究的口譯語料中,筆者觀察到較多因果復句中的漏譯,或是漏譯了原因,或是漏譯了結(jié)果。如果增加語料數(shù)量,或許能夠觀察到更多復句的漏譯特征??谡Z中的因果復句,并不一定原因在前還是結(jié)果在前,都會隨著演講者的思維而改變,邏輯性的強弱也沒有定數(shù),所以譯者的推測也不一定準確。

例5 因為任何判斷都會隨著一時情緒性的那種挫折,或者興奮,而把他往前走或者往后退,那個都是不正確的。(B譯者:それは、正しくないことです。)

例6 他說你必須到那個招牌,那個招牌譬如說大霸尖山,在此登頂,什么不能上去怎樣,你必須照那個才有效,所以我這次四天只為了照那一張相就回來了。(A譯者:結(jié)局その委員會の人は、下から取った寫真はだめです。全部下から見ると全部の山は同じようなことしか見えません。最上までいかないとその認証はくれないです。)

例6的源語的邏輯比較有跳躍性,對譯者來說很難迅速理清其中的邏輯關(guān)系,句尾的“所以我這次四天只為了照那一張相就回來了”,雖然與前文是因果關(guān)系,但仍然難以被迅速理解。

(3)狀語和賓語

狀語是句子的重要修飾成分,附加在謂語中心語的前面,從情況、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肯定、否定,范圍和程度等方面對謂語中心語進行修飾或限制。如下兩個例句中,例句7漏譯了表示動作方式的狀語成分。賓語是動作、行為的對象,是動作的承受者。賓語由名詞、代詞、不定式或相當于名詞的詞、短語、句子來擔任。例8漏譯了賓語成分,造成了信息的缺失。

例7 而是因為我覺得,我還同樣的可以利用我自己的公司,利用我自己的資源,能夠為社會做一點事情。(B譯者:この社會のために何かしようと思い出しました。)

例8 結(jié)果回家以后看了資料才知道說,那么我

們撤退的那個地點,距下去又上來總共三百公尺而已,就到品田山山頂。(B譯者:そして帰ったら、資料を見てたら、私たち、が、帰ろうと決めた時は。)

3.整句漏譯

(1)感嘆句

感嘆句,顧名思義就是表示感嘆的句子,往往不是演講中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有時甚至會被當作冗詞而被放棄不譯。不過因為感嘆句較容易引起源語聽眾的現(xiàn)場反應(yīng)或互動,若譯語聽眾沒有聽到那句話也會引起聽眾的疑惑,讓聽眾不明所以。在本研究所使用的語料中就多次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

(2)插入成分

當演講者的思維突然跳躍,在演講中即興插入臨時想到的事情時,譯者要馬上做出反應(yīng)并巧妙譯出,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例9中劃線部分這樣的句子就是即興插入的成分,講到“花蓮的鄉(xiāng)親有問他”時,不是繼續(xù)講問的是什么,而插入一段描述“他”如何與人對話的細節(jié)。

例9 后來他走……走到花蓮的時候,花蓮的鄉(xiāng)親有問他,因為他耳聾,他聽不清楚,他就看人家的唇語,人家問他說:“你為什么這么辛苦,要用騎環(huán)島,騎單車環(huán)島來當作送自己的畢業(yè)禮物?”(A譯者:段々段々花蓮になったら、ある人と出會って、聞かれました。その人は、何であなたはこんなに辛いことをやるんですか?何で自転車で臺灣一周をするんですか?と聞いて。)

(3)連續(xù)漏譯

Barik. H. C(1975)對漏譯的分類中,有“混合漏譯”一類,是指口譯員將一些子句重新組織后翻譯,而那些子句里面又各有遺漏。筆者收集到的語料中也出現(xiàn)了混合漏譯,且連續(xù)成段出現(xiàn),其嚴重性也已經(jīng)超過了Barik. H. C(1975)的定義,甚至基本的意思也保留得不是很完整。出現(xiàn)這樣大段漏譯的原因,筆者認為可能是因為口譯員落后于源語演講者過多,無法將源語全部譯出造成的。

例10 施行同時聽、講的暖身演練,以譯入母語的同步口譯為目標。訓練學生將演講語言內(nèi)容以簡潔、易懂方式傳達出。藉實際演練、觀摩與示范,使學生熟悉同步口譯技巧、方式及會前準備工作。第一學期為一般性題材,第二學期則配合進階逐步與進階視譯采專門性題材,有系統(tǒng)地擴充學生知識領(lǐng)域。并透過由學生為所內(nèi)演講進行同步口譯,增加學生臨場反應(yīng)能力。(B譯者:また、仕事の前の準備の仕方も教えます。系統(tǒng)的に學生の知識の幅を広げます。また、反応力も育てます。)

四、漏譯要因分析

Campbell. S. J(1991)從翻譯過程解釋漏譯發(fā)生的原因,認為口譯員在翻譯的過程中出現(xiàn)遺漏,可能是無法理解源語(與理解過程相關(guān))或是無法說出譯語(與輸出過程相關(guān))。以下將在量化數(shù)據(jù)的基礎(chǔ)上,從理解過程和輸出過程兩個方面探討漏譯的要因。

(一)與理解過程相關(guān)

背景知識的欠缺。背景知識可能是陌生的人名或地名,也可能是某些專業(yè)知識。雖然譯者可以通過譯前準備補充一定的背景知識,但遇到即興演講等難以預(yù)測其演講內(nèi)容的情況時,還是難免會有疏漏。如下面例句中的“太麻里山”和“許藍寶”,如果事前沒有充分了解演講者其人其事,恐怕很難想起臺灣地區(qū)的這個山名和這個在德國音樂學院取得過優(yōu)異成績的小朋友。

例11 前一段時間,我們在太麻里山上有一個小朋友,叫做許藍寶。他在去年的時候,要去美國,不,要去德國。(B譯者:そして、もう1つの例を挙げましょう。ある子供が、ドイツに行こうとしていました。)

(二)與輸出過程相關(guān)

1.日語表達困難

本研究使用的同傳語料的兩位譯者均是中文母語者,日語是其第一外語,當日語的詞匯量不足、或糾結(jié)于如何表達時,會出現(xiàn)日語表達的困難。在語料中有“愛打牌的太太”一詞,A譯者沒有譯出“打牌”的含義,但前后文都準確無誤地譯出了,且兩次出現(xiàn)時都是一樣的情況,可見譯者在該詞的日語表達上有困難。再如例句“形成整合創(chuàng)新之跨學科與跨文化學術(shù)領(lǐng)域,為學術(shù)的進步與文化的創(chuàng)新貢獻一己之力”中的“整合創(chuàng)新”一詞,從B譯者的筆記中得知,雖然當時聽出了是哪些漢字,但一時無法理解其意義導致無法準確地翻譯成日語。

2.源語語速過快

本研究使用的同傳語料中,源語語速最快的是“王品董事長戴勝益演講”這篇,平均語速為366字/分鐘,雖然演講者的口語中有不少冗余和重復,但是在較快的語速之下,即使冗余較多,有時還是會因為語速過快而不能完全把握全部重要信息,或者是因為聽不清,或者是來不及理解。在A譯者的譯語上,見到多處“來不及”的標注。

另外,當演講者語速過快、來不及一一對應(yīng)翻譯時,譯者往往會嘗試對源語進行歸納整合,而歸納也需要占用譯者的精力和時間,若精力不足或精力分配不當就會導致獲取不到新的源語,以致產(chǎn)生更多遺漏。在B譯者的筆記上寫有“因為訊息多,所以就自己歸納出講者可能想講的話”“因為前句落后了,來不及譯出,就只譯了最后一句”這樣的標注。

3. 源語長句結(jié)構(gòu)復雜、并列信息多

源語長句結(jié)構(gòu)復雜、并列信息多,一方面會給譯者的聽力、理解過程帶來負擔;另一方面也會因為結(jié)構(gòu)的復雜和信息量巨大讓譯者在譯出時感到無從下手,造成漏譯或者原意的扭曲。嚴格來說這個問題是與譯者的理解過程和輸出過程都緊密相關(guān)的?!胺g學研究所介紹”這一篇源語語料的語速只有154字/分鐘,但其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幾乎沒有冗詞?;仡櫘敃rB譯者在自己譯文上做的標記,可以看到“訊息量大完全跟不上”、“并列訊息太多”等語句,可見源語的信息密度太大,是造成這次口譯中漏譯多的主要原因。

五、結(jié)語

譯語信息的忠實度是評價口譯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方面。減少口譯時的信息遺漏、提高信息完整度和準確度是口譯教學的基本目標。在先行研究的基礎(chǔ)上,本文利用語料分析的方法,初步把握了中日同傳初學者的漏譯情況,從漏譯的數(shù)量、位置和性質(zhì)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漏譯的原因。限于語料篇幅和同傳活動的復雜性,本研究僅作為探討性研究,以個案研究方法研究初學者的漏譯,嘗試描述其大致的漏譯傾向及特征。作為今后的研究課題,將在本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以30-50名同傳初學者的口譯語料為研究對象,繼續(xù)研究。通過更進一步的實證性研究,更準確把握同傳初學者的學習困難,提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訓練方法,以推動口譯教學的發(fā)展。

注釋:

① 原名為“臺灣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自2010年8月1日起更名為“臺灣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

② 此處資料來源于2012年由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主辦、輔仁大學外語學院和臺灣地區(qū)翻譯學學會協(xié)辦的第十六屆口筆譯教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上鄧敏君(名古屋大學國際開發(fā)研究科博士)發(fā)表的題為《中日同步口譯中的訊息脫落——原講話形態(tài)與談話結(jié)構(gòu)之影響》的學術(shù)論文。

[1] Barik.H.C.1975.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Qualitative and Linguist data.[J]. Language&Speech,(3):272-297.

[2] Barik.H.C.1994.A Descrip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Omissions, Additions, and Errors of Translation Encountered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A]. In S. Lambert& B. Moser-Mercer(Eds). Bridging the Gap: Empirical Research in Simultaneous Interpr et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3] Campbell.S.J.1991.Towards a model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J]. Meta,(2+3):329-343.

[4] Dillinger.M.1994.Comprehension during Interpreting: What do Interpreters Know that Bilinguals Don’t[A]. In S. Lambert& B. Moser-Mercer(Eds). Bridging the Gap: Empirical Resear ch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5] Napier.J.2004.Interpreting omissions: A new perspective[J]. Interpreting,(2):117-142.

[6] 龐焱.2013.日漢同聲傳譯長難句及應(yīng)對策略[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7] 張維為.1999.英漢同聲傳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The analysis o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beginners’ omission from Chinese to Japanese

Omission, as a problem that perplexes th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beginners, always affects the quality of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mental studies,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ratio, location as well as the nature of omission with the method of observ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 from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clas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fo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beginners, the fast speed of source language and high density of information are major causes in addition to the insufficient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poor command of foreign languages.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from Chinese to Japanese; The nature of omission ; linguistic data from th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class; experimental analysis

H059

A

2095-4948(2015)01-0090-07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口譯教學研究”(11BYY014)、2014年度廣東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廣東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新戰(zhàn)略語境下日語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GDJG20141099)、2014年度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基地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翻譯研究中心項目“日中同聲傳譯長難句研究”(CTS2014-10)的階段性成果。

龐焱,女,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日語系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翻譯學、口譯及口譯教學;王娉婷,女,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日口譯。

猜你喜歡
源語演講者譯員
會議口譯中譯員的譯前準備研究——一項基于上海譯員的問卷調(diào)查
釋義理論指導下的口譯教學新模式探究
關(guān)于卡特福德翻譯理論的思考
英語翻譯中悖論的發(fā)現(xiàn)與理解
口譯中的“陷阱”
英語學習(2017年3期)2017-04-10 23:21:37
源語概念對英語專業(yè)學生隱喻詞匯習得的影響研究
會計時的話筒
會計時的話筒
論機器翻譯時代人工譯員與機器譯員的共軛相生
外文研究(2016年3期)2016-03-17 12:41:05
譯員與翻譯企業(yè)的勞資關(guān)系及其和諧發(fā)展
天中學刊(2015年4期)2015-08-15 00:51:01
台北市| 西吉县| 新源县| 伊宁县| 塘沽区| 馆陶县| 万盛区| 鹤峰县| 金湖县| 合水县| 阳新县| 棋牌| 阿勒泰市| 宁国市| 察雅县| 广东省| 佛学| 保靖县| 凉山| 垦利县| 东源县| 登封市| 丰城市| 张家港市| 松阳县| 瑞金市| 开化县| 互助| 两当县| 博兴县| 富锦市| 兴义市| 武宁县| 凯里市| 平湖市| 原阳县| 佛教| 木兰县| 崇义县| 南安市|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