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義
摘要:課堂提問的質量直接影響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有效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啟迪思維。精心設計一堂數(shù)學課的提問,孩子們的生命潛能將在課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將會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提問;藝術性;優(yōu)化;提高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有效方式。教師要提高提問的藝術性,就是要加強提問方式、問的內容和對象研究,使課堂提問能喚起學生質疑意識,主動參與。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和思維能力。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設計課堂提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呢?經過多年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下面幾個方面著力,提高提問藝術性。
一、加強提問新穎性設計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學生。我們要抓住學生這種“好奇心強”的特征,創(chuàng)新提問方式,盡可能讓“問”新穎奇特,具有吸引力,能緊緊扣住學生的“心”。而實踐中,很多教師不注重“問”的設計,提出的“問”總是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具有吸引力,提或不提,學生沒有多大變化,無法引起思維參與。相反,如果教師在設計時多花一點心思,比如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該直問的改為曲問、該正問的改反問、該明問改為暗問等,使學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們就會產生興趣,就會積極動腦思考。例如有位老師上“用字母表示數(shù)”課時,利用多媒體出示兒歌:一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二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三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四只青蛙……學生們特感興趣,一口氣讀了很長一串。這位老師就提問了:“奇怪了,兒歌沒有了,你們怎么還能讀下去呢?”“你們從數(shù)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這首兒歌存在著數(shù)量關系,那么你們能把它們表示出來嗎?”學生回答這樣的問題積極性就會很高,從而達到激趣的目的。
二、加強提問趣味性設計
提問的趣味性,主要是指“問”在一定情境中,以情境為載體,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研究相關聯(lián)的氣氛里,然后把學生思維帶入“問題”中來,在心理上造成一個懸念,處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從而開動腦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例、實物、實情入手,設計謎語情境、故事情境、游戲情境、動畫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與生動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學“分數(shù)應用題”時,可以講《八戒吃桃》的故事:孫悟空在花果山種了一棵桃樹,桃子成熟了,孫悟空因事外出,被嘴饞的豬八戒鉆了空子。第一天偷吃了整棵樹上桃子的1/5 ,以后每天都分別偷吃了現(xiàn)有桃子的1/4,1/3,1/2,當他偷吃了4天又要飽饞一頓的時候,孫悟空回來了,看著被吃掉的桃子,孫悟空十分惱怒,舉杖將豬八戒痛打一頓,豬八戒忍痛逃了。孫悟空看著樹上剩下的20個桃子,搖頭嘆惜。同學們,你知道這棵桃樹結有多少個桃子嗎?設計這樣的故事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fā)起來,使學生處于主動探索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紛紛躍躍欲試,積極思考:把樹上桃子分為5份,第一天吃了總數(shù)的 ,剩下4份,第二天吃了1/4 ,剩下3份……,這樣每天都剛好吃了總數(shù)的1/5 ,因而可求總數(shù):20÷( ) =100。
三、加強提問明確性設計
提出的問題應當具體、明確,具有指向性,不能模凌兩可,學生聽后能找到思考的方向和目標,從而快速地組織思維,順利地找到問題的答案。例如:教學“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一課,在推導關系式這部分,要求學生觀察“⑴70-20=50,⑵70-50=20,⑶20+50=70”,并比較它們的異同時,如果這樣問:“這三個算式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顯然不夠明確,學生不知道怎樣比較:以誰為標準?誰和誰比?比什么?我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是這樣設計提問的:①第一個算式中有哪三個數(shù)?②第二個算式中與第一個算式有什么聯(lián)系,有什么區(qū)別?③第三個算式與第一個算式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④第二個算式與第三個算式有什么相同?⑤怎樣求被減數(shù)、減數(shù)?……這樣不斷遞進提問,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就能有條理地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四、加強提問啟發(fā)性設計
“問能激思”,有效的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fā)性,能引導學生多方面地進行思考,讓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能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把問題引向縱深,并最終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提問不能基于簡單的判斷,要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要具有思考價值。通過巧妙的提問,指引思維方向,引導學生在分析、比較、歸納中受到啟迪。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的對比練習中,我出示例7的表1、表2并設計以下問題來引導學生:⑴在表①中,你發(fā)現(xiàn)哪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⑵它們是怎樣變化的?⑶你以為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⑷同樣在表②中你發(fā)現(xiàn)哪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⑸你發(fā)現(xiàn)它們是怎樣變化的?⑹你認為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⑺在表①和表②中,你能發(fā)現(xiàn)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通過一系列的提問,揭示題意,找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在思考理解的過程中,既學習到了知識,又掌握了矛盾轉化的方法。
總之,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二者的高度有機統(tǒng)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探究數(shù)學問題興趣,激活學生思維,還能集中學生注意力,誘發(fā)創(chuàng)新思新問題。因此,我們要加強提問的藝術性研究,盡可能設計出優(yōu)質有效的問題來,做到根據(jù)教學內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來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把問題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海燕,有效提問讓小學數(shù)學課堂更精彩[J].內蒙古教育,2013.2.
[2]方小燦,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