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孝宗 潘明艷
“攝衣謝之”與“攝敝衣冠”分別出自于蘇教版《〈史記〉選讀》之《高祖本紀》和《魏公子列傳》。蘇教版編者認為這兩處“攝”的意思應(yīng)該是不同的。前者,蘇教版編者在注釋中寫得很明確,認為作“提起”解釋,“攝衣謝之”即為“提起衣服,向酈食其表示道歉”之意;后者,蘇教版編者在其《〈史記〉選讀教學(xué)參考書》(2008 年8 月第3 版)中認為,應(yīng)解釋為“整理”,“攝敝衣冠”即為“整理了一下破舊的衣帽”之意。個人以為,這兩處理解有待商榷。
文言實詞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這兩處對“攝”的不同解釋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推斷某個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的時候,我們尤其應(yīng)該注意揣摩上下文的語境,既要“瞻前”,也要“顧后”。不僅要考慮到字形的構(gòu)造、語言結(jié)構(gòu)上的對仗、語法層面上的詞性,更要注重從整體語意、作者情感、行文脈絡(luò)等角度來推斷其具體義項。
“攝”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2005 年7月第4 版)中列舉了9 個基本義項。其中,第一個義項為“拉、拽”,并舉《論語·鄉(xiāng)黨》中的“攝齊升堂”來說明(攝齊升堂即拉起衣襟升堂之意)。其中第四個義項為“整理”,舉的例子就有《史記·高祖本紀》中的“于是沛公起,攝衣謝之”。暫且不論《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對“攝”的解釋。筆者想從上下文語境的角度,從作者司馬遷展現(xiàn)人物形象特征的角度入手,依據(jù)文章的行文脈絡(luò),分析一下“攝衣謝之”中的“攝”為“整理”意,“攝敝衣冠”中的“攝”為“提起”意的合理性。
“攝衣謝之”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節(jié)選部分的第五段,原文如下:“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與俱攻秦軍,戰(zhàn)不利。還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可四千余人,并之。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之軍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過高陽。酈食其為監(jiān)門,曰:‘諸將過此者多,吾視沛公大人長者?!饲笠娬f沛公。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酈生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谑桥婀?,攝衣謝之,延上坐。食其說沛公襲陳留,得秦積粟。乃以酈食其為廣野君,酈商為將,將陳留兵,與偕攻開封,開封未拔。西與秦將楊熊戰(zhàn)白馬,又戰(zhàn)曲遇東,大破之。楊熊走之滎陽,二世使使者斬以徇。南攻潁陽,屠之。因張良遂略韓地轅?!?/p>
結(jié)合前文“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以及“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拔劍擊斬蛇”(選文中未選入)等情節(jié)來看,劉邦對于自己的人生是有著較為長遠的打算的。這種長遠打算從后文來看,即為取代暴秦,自己稱帝。此為大前提。從“瞻前”角度來分析,此時的劉邦處于“與彭越俱攻昌邑,戰(zhàn)不利”,“與魏將皇欣、魏申徒武蒲之軍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過高陽,亦不克”的艱難境遇中,內(nèi)心應(yīng)該是相當焦灼的。此為小前提。當酈食其來“求見說沛公”的時候,“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酈食其以“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委婉地批評了沛公的“慢而侮人”。基于前面的分析可以推斷,當劉邦聽到“足下必欲誅無道秦,不宜踞見長者”時,他的內(nèi)心應(yīng)是馬上警覺起來。因為“誅無道秦”可謂是劉邦最根本的人生追求,因而考慮到自己前面“踞床”“洗足”等怠慢行為,更有可能是“整理衣服”,穿戴整齊,表示對酈食其的尊重。這種做法在生活中也較常見,可為佐證。
再從司馬遷展現(xiàn)人物形象角度來說,沛公此時有一系列的行為動詞,即“起”“謝”“延”。展現(xiàn)的是劉邦立刻采納酈食其意見,改正過錯的形象,表現(xiàn)的是劉邦“禮賢納士”的個人品格。而這“禮賢納士”正是劉邦日后能夠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谶@樣一個上下文語境,沛公是因“踞見長者”,故心生愧疚,于是為了表示對酈食其的恭敬,劉邦馬上整理衣服,向酈食其表示道歉。再者,劉邦“禮賢納士”,何需“提起衣服”,難道是劉邦向酈食其“盈盈一禮”?于理不通。
“攝敝衣冠”出自《史記·魏公子列傳》節(jié)選部分的第二段,原文如下:“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jiān)者。公子聞之,往請,欲厚遺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終不以監(jiān)門困故而受公子財?!佑谑悄酥镁拼髸e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欲以觀公子。公子執(zhí)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右嚾霂垼钌乱娖淇椭旌?,俾倪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當是時,魏將相宗室賓客滿堂,待公子舉酒。巿人皆觀公子執(zhí)轡。從騎皆竊罵侯生。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p>
在此段中,作者通過侯生這一人物形象想要展現(xiàn)的是魏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的光輝形象。侯生的所作所為是為了“以觀公子”“就公子之名”。因此,此時的侯生應(yīng)該表現(xiàn)得“無禮”“粗俗”一些,甚至是“傲慢”一些。用侯生的傲慢無禮來反襯魏公子的“禮賢下士”。如果“攝”理解為“整理”,則展現(xiàn)出的是侯生重視這次宴會,也就談不上對公子的試探了。如果“攝”理解為“提起”,則不僅刻畫出侯生上車時的大模大樣,契合人物心理,符合人物個性,同時又照應(yīng)了后一句“直上載公子上坐”。從上下文語境來看,此處應(yīng)是侯生“提起衣服下擺,徑直上了公子的車”。
因此,從上下文語境和人物形象角度來分析,“攝衣謝之”的“攝”為“整理”意,“攝敝衣冠”的“攝”為“提起”意,于理才通。從學(xué)生閱讀的角度看,文言文閱讀的最大問題是讀不懂,而這種讀不懂的根源恰恰就是對文言知識的不理解。文言閱讀固然不能只見“言”而不見“文”,但文本內(nèi)涵的解讀豈能無視學(xué)生文意的不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學(xué)中,除了文言知識的不斷積聚之外,教師還應(yīng)該多一些方法的點撥、技巧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yǎng),既著眼于“是什么”,更著眼于“為什么是”。
能自主閱讀淺易文言文,是高中文言文教學(xué)的整體目標。在具體的文言教學(xué)中,固然需要如王榮生教授所說“文言文教學(xué)需要一體四面,需要考慮到文字、文章、文學(xué)、文化四個方面”,言文要統(tǒng)一。但文言的教學(xué)應(yīng)該是實現(xiàn)“一體四面”的基礎(chǔ),文言詞義推斷方法的實踐應(yīng)該是教學(xué)的重點,因而在實踐中引導(dǎo)學(xué)生關(guān)注上下文語境,結(jié)合語境中的各種信息,上下勾連,“瞻前顧后”,方能讓眾所周知的“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推斷詞義”的方法不至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