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真
摘 要 社會急劇發(fā)展,團隊力量不可或缺。當今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自我意識膨脹,合作意識潛藏。如何因材施教、激發(fā)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是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更是踐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的必要。筆者認為,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應基于對幼兒的觀察分析,在一日生活中激發(fā)意識,巧施方法,因材施教,讓合作意識在幼兒階段扎根成長。
關鍵詞 因材施教 培養(yǎng) 合作 合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63
Grab the Opportunity, Contraceptive Methods and Use the Advantages
——Children 's Cooperation Ability Training Practice Strategy under "Guide" Background
HUANG Shuzhen
(Xiamen Huli District Teachers Training College, Xiamen, Fujian 361009)
Abstract Rapi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eam strength is indispensable. Today's children, set the "thousands" of pet in a self-inflated ego,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potential. How individualized, ability to cooperate to stimulate children's culture, is the need for children's lifelong development, it is putting the "3-6 years ol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guide" spiritual nee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ooper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ability to cultivate children's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to stimulate awareness in daily life, and skillfully methods, individualized, so that the sense of cooperation rooted i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ability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但這種競爭是合作中的競爭,能否成功與其精誠一致的團隊合作精神離不開。《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多處提到: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當下,雖然教師們都知道合作教育的重要性,但對合作的引導還屬欠缺,幼兒的合作行為少之又少。如在幼兒園大班上學期期初(以A幼兒園大段的幼兒為主),我們參照幼兒合作能力的評價內容對本年齡段的120名幼兒進行前測,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30%還不到的幼兒能樂意與小朋友合作,而70%以上的幼兒合作行為較為缺乏;當活動材料缺少時,只有10%的幼兒選擇與同伴合作;當同伴遇到困難時,只有8%的幼兒能表現(xiàn)出合作行為;當組畫或合作建構或游戲時持續(xù)時間不超過五分鐘,且常常以爭吵而告終。這種現(xiàn)狀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和深入思考,加強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能力成了我們工作的重點,深感在此背景下,對幼兒進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極具教育價值。
1 創(chuàng)造條件,抓契機
“合作”應具有三要素——共同完成同一個目標(或同一個主題、或同一個任務)、協(xié)商解決辦法、分工完成。對于幼兒來說,合作就是在游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xié)商解決問題,協(xié)調關系,從而確?;顒禹樌M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xiàn)了目標?!吨改稀范嗵幹赋觯谟變弘A段應滲透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從自我個體走向幼兒園群體,這一過程是學習合作的最佳契機??v觀幼兒一日生活,其中有許多合作的機會,如值日生工作、分發(fā)材料、整理玩具、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游戲、學習等等都隱藏合作的契機,這需要帶班老師的留意觀察、有意引導,同時,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讓幼兒體驗什么是合作,感知合作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合作意識。如,我們曾引導幼兒制作“七彩陀螺”,在制作過程中幫助幼兒感受合作的三要素。幼兒圍繞“七彩陀螺”的制作,有的找紙皮,有的描畫輪廓,有的剪底板,還有的準備彩色畫筆;圍繞七種顏色,幼兒又進行分工合作,每一幼兒負責涂一種顏色,最后,將七種顏色組合在一起時,幼兒不約而同地大聲喊道“哇!這是我們分工合作的!”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游戲、故事、生活實踐活動,讓幼兒充分感知合作的重要性。如數(shù)學活動“有趣的分類”,師有意設置兩種不同條件下的分類活動,如在材料、任務都相同的情況下,其中一組幼兒分工合作;另一組幼兒則用各自的辦法進行,然后,比較哪一組快?為什么?在分別感受分工合作的分類活動后,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合作的意識。
因此,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有培養(yǎng)幼兒合作的意識,進而為幼兒合作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抓住合作的契機,讓幼兒時時處處開展合作活動,在合作中交流互動成長。
2 因勢利導,孕方法
幼兒合作方法的貧乏,目標意識薄弱,興趣容易轉移,導致在合作中經(jīng)常爭吵或有始無終,最后不歡而散,這是在幼兒園屢見不鮮的事。可見,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是提高幼兒合作能力和保證合作質量的關鍵。為此,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幼兒孕育合作的意識與方法,促使他們有效合作。
2.1 合作方法在需要中產(chǎn)生
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有很多培養(yǎng)合作能力的契機,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善于把握契機,交集問題,巧施方法。以組畫“美麗的幼兒園”為例,鼓勵幼兒在嘗試實踐中發(fā)現(xiàn)合作的方法:師先提出組畫的內容“美麗的幼兒園”要求“分組完成”,對合作的方法只字不提,有意設置障礙,讓幼兒在問題中主動尋求合作的方法。幼兒接到任務后就埋頭畫起來,最后,在欣賞作品中發(fā)現(xiàn),組畫上的內容出現(xiàn)三個太陽、三個大門、兩個大一班等重復的情況,特別是出現(xiàn)三個太陽時,師不予批評指責,而是用“太熱了,怎么辦”來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沒有商量好所致的錯,鼓勵他們從問題的根源出發(fā),尋求解決的辦法。在這過程中,初步的合作方法在大家的實踐商討中出現(xiàn),即先商量再分工,并用心智繪圖記錄商量結果,以防說的與做的背道而馳。之后,教師有意引導幼兒根據(jù)所討論的方法進行驗證,重新進行組畫,從而體驗了合作方法的重要性。
2.2 合作方法在解決問題中產(chǎn)生
幼兒在商量時無法按同一個主題進行討論,而是想到哪說到哪,時有跑題現(xiàn)象;耐心傾聽同伴講話的習慣還沒養(yǎng)成,因此,出現(xiàn)爭先恐后發(fā)言的現(xiàn)象,討論的時間也占據(jù)太多。針對這些問題,經(jīng)由大家的討論商量,于是,又想出了“團討”這一辦法。
何謂團討?就是由組長帶領,組織大家圍繞一件事或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后,由組長牽頭,對大家所提的意見進行一一表決,然后把大家一致決定的方案記錄在心智繪圖上,再分工分頭操作,最后由組長檢查驗收后集體對外推銷合作成果。團討的內容在幼兒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如集體活動的開展、幼兒爭執(zhí)的問題、任務的完成、班級常規(guī)的建立等等都可以作為團討的內容;團討組的組長需由組員選出,并參加班級“組長訓練營”的培訓后才能“上崗”。這樣的團討,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又一體現(xiàn),在自由、平等的討論合作中,幼兒的個體得到發(fā)展,他們暢所欲言,為集體出謀獻策,發(fā)揮自己所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在享受合作的成功時他們是多么地滿足;特別是團討為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了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能力強弱的人都有自己精彩的表現(xiàn),每次的團討都能讓每一幼兒有所收獲,更可喜的是,團討突破了合作的難點,促使幼兒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 以點促面,用優(yōu)勢
《有特殊需要的腦與學習》指出:每一個人都具有其不同的特質,都有其優(yōu)勢和劣勢,教育應因材施教。筆者認為,每一個幼兒猶如一顆種子,都有屬于自己的根、莖、葉,都能收獲到屬于自己的花和果。因此,“以優(yōu)帶弱,因材施教”也是幼兒合作能力培養(yǎng)的又一策略。
讓喜歡音樂的幼兒組合一組,師為他們提供必需的材料,為他們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合作演唱、創(chuàng)編歌曲、舞蹈、演奏等;喜歡美工的幼兒組合一組,進行集體創(chuàng)作、組畫等;喜歡表演的幼兒組合一組,進行創(chuàng)編故事合作表演等等;同時,在合作結束后提供一個給幼兒表演展示的時間、空間。這樣,幼兒在全班的掌聲中體驗了合作的快樂,大大激發(fā)了幼兒合作的意識,在各組合作表演的帶動下,班級的合作氛圍增強了,幼兒的合作興趣增強了,在此過程中,每個幼兒的優(yōu)勢得到發(fā)揮,自信心得到激發(fā),其弱勢會得到有效改善,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即通過優(yōu)勢帶動,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如紹勛小朋友的數(shù)學方面發(fā)展較好,但語言表達卻是弱項,為了展現(xiàn)其合作成果,紹勛小朋友的言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激發(fā)鍛煉,在期末還報名參加幼兒園舉辦的康幼“能說會演”之星的比賽活動,也從喜歡獨自游戲向樂于合作游戲轉變。
又如,對個別不善合作的幼兒可以建立個案進行愛心指導。如芷含小朋友不善交往,害怕失敗,對合作表現(xiàn)旁觀態(tài)度。我對她進行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她的美工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喜歡畫畫,做手工,耐心、細致,對顏色的搭配敏感,有較強的審美能力;不足的是:膽小、拘謹,不善言辭,對自己自信心不足?;谟^察分析后提出指導策略:以美工方面的優(yōu)勢帶動其大膽參與集體活動,逐漸樹立其自信心;鼓勵參與自己小組中的合作,發(fā)揮其優(yōu)勢,讓自己和同組的組員看到其價值;鼓勵參與各組的活動,并給予正強化刺激,不斷激勵其合作行為;取得家長的配合,多帶其參與各種活動,鍛煉膽量等等。實踐一學期后,芷含小朋友進步很明顯,成了孩子們眼中的人氣王。
經(jīng)過一學年的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幼兒園大班下學期末,我們又參照幼兒合作能力的評價內容對A幼兒園大班年段的120名幼兒進行后測,結果令人驚喜。由原來30%上升至93.7%的幼兒能樂意與小朋友合作,而幼兒合作行為較為缺乏則由原來的70%以下降為6.3%;當活動材料缺少時,由原來的10%上升至95%的幼兒選擇與同伴合作;當同伴遇到困難時,由原來的8%上升至96%的幼兒能表現(xiàn)出合作行為??梢姡献饕庾R已在幼兒心中樹立,并樂意與伙伴合作,幼兒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等能力均得到明顯提升,由于成功體驗較多,幼兒也都陽光開朗、自信聰明,深受家長的肯定和贊賞。
合作能力地培養(yǎng)是幼兒終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踐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的必要。教師應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有意滲透,因材施教,讓幼兒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感知并收獲合作所帶來的愉悅心情,讓合作意識在幼兒階段扎根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