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輝
讓每個學生都能受到適當的教育,讓每個學生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是教育本源意義上的真正公平。因此,理想的義務教育是全面性和差異性、社會化和個體化的統一。以人為本,實施班級授課制下的個性化教育,是現代義務教育應有的新理念。
2015年3月30日,浙江省教育廳發(fā)布了《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在體現義務教育基礎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礎上,強化選擇性教育思想,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進教育評價,積極推進差異化、個性化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這一輪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對我區(qū)而言,是在高中課程改革、義務教育階段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展開的,這既是區(qū)域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學校品牌特色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教師專業(yè)成長、學生全面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要。扎實開展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有利于落實我區(q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qū)的目標,有利于改變育人模式,有利于改革課堂教學,建設“生動課堂、快樂課程、品質教育”。
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必須充分認識、準確把握、扎實實踐《指導意見》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
一、我們的思考:堅守與突破
《指導意見》的重點,也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亮點,是首次把義務教育課程分成兩大類: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
基礎性課程指國家和地方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統一學習內容;拓展性課程指學校提供給學生自主選擇的學習內容。這是按照課程功能進行分類,以前我們習慣按照課程管理權進行分類,把課程分為三級: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兩類課程的關系可以用下圖表示:
功能
管理權 基礎性課程 拓展性課程
國家課程 大部分 小部分
地方課程 一部分 一部分
校本課程 小部分 大部分
《指導意見》要求:“開齊開好兩類課程。各地和學校要按規(guī)定開齊開好基礎性課程,確保每一位學生具備適應社會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積極探索拓展性課程的開發(fā)、實施、評價和共享機制,體現地域和學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課程的興趣性、活動性、層次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p>
認真研讀《指導意見》,結合我區(qū)課程實施現狀,我們認為,開展小學課程改革要堅守,更要突破。
(一)堅守:規(guī)范化實施基礎性課程
1.堅守常規(guī)底線。規(guī)范實施基礎性課程就是要以《浙江省義務教育教學管理指南》《鄞州區(qū)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為學校教育教學準則,開齊、開足、開好規(guī)定的基礎性課程,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這是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前提,必須堅守。
2.堅守課程底線。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要強化兩個領域:一是強化德育課程。樹立“大德育”理念,進一步梳理每個學段的德育目標,把少先隊課、團課、各類專題教育與德育課有機結合起來,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二是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僅綜合實踐活動內部的四大塊內容可以整合,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也可以整合實施,三者的課時由學校根據實際統一安排,集中和分散相結合。尤其必須保障學生參加“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時間,課程計劃內小學三、四年級每學年不少于5天,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每學年不少于10天。
3.堅守課時底線。本次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既做“加法”也做“減法”,給學校更多課時安排自主權,今后不同的學??梢杂凶约禾厣恼n程安排表。我們對課時安排設立兩條底線:第一,不得增加、不減少周總課時、周教學總時間和學段總課時;第二,不得“挪用”音體美、品德、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在此前提下,學??稍趪乙?guī)定的課時比例范圍內,自主安排其他課程的課時,增加拓展性課程的課時。
(二)突破:個性化實施拓展性課程
個性化實施拓展性課程是落實《指導意見》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指導意見》要求學校盡可能開發(fā)多種類型的拓展性課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科目和活動,了解自己的興趣點,找到自己的長處,為將來選擇合適的學校和進入高中后的選課學習打基礎。
那么,怎樣實施個性化拓展性課程呢?我們應該在差異教育理論框架下,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強調課程整合,統籌實施各門各類課程。具體實施中要做到以下兩點。
1.強調整合
(1)三級課程整合。要梳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中內容重復、相通的部分,進行有效的整合教學。
(2)跨學科教學整合。要加強各類學科課程之間的聯系和整合,減少教學內容的重復,讓學生在相同時間掌握更多內容。
(3)學科教學內部整合。學科教學不要面面俱到,建議采用主題教學、板塊教學等策略,以騰出更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2.統籌實施
(1)統籌學校課程實施。要統籌各學段、各學科的課程改革實施工作。
(2)統籌設置課程表、統籌安排課時。要統籌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六個年級、初中三個年級)的課程安排;要統籌安排每一個學期的課時安排。
(3)統籌拓展性課程開發(fā)與開設。要統籌開展體藝特長類、綜合活動類、知識拓展類的課程開發(fā)與開設,不能隨意開設。
(4)統籌教師的配置,培養(yǎng)全科教師。在師范教育沒有全面跟上課程改革的現狀下,根據教師特長安排課程、課務,在區(qū)域、學校內部培養(yǎng)全科教師是當前解決問題的主要辦法。
二、我們的行動:頂層設計,分步實施
(一)探索德育課程橫向整合
當前學校德育教育的問題主要是“顯德育”太多、“反德育”太多。需要我們對學校德育進行系統梳理、整合。
《指導意見》指出:“強化德育課程。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著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行和學習、生活習慣。把少先隊課、團課、各類專題教育與德育課有機結合起來,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思想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把德育目標滲透于各門學科教學,實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弊龅竭@些要求,就能體現德育工作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特點和原則。
我們可以探索側重“德育”的整合課,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不能唯教材、唯課堂,要把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與少先隊課、行為規(guī)范達標活動、地方課程(特別是我區(qū)《弘德敬廉》課程)、校本課程中的德育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特別要整合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環(huán)境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等,按照主題重組、整合,以主題單元的形式對多學科進行梳理后實施教學。
(二)推動綜合活動縱向整合
提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兩種極端的看法。有人認為,這是最前沿,最有活力,最指向核心素養(yǎng),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也有人認為,這是最游戲化,最娛樂化,最空泛,最低效的課程。究其原因,是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教材、沒有師資,也沒有平時的扎實實施,有的只是應付、應景的課堂教學!
《指導意見》要求:“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積極探索綜合實踐活動校本化實施的有效途徑,建立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機制,確保課程計劃內三、四年級每學年不少于5天、五至九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間。把各學科課程的社會實踐要求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整合,以主題模塊的形式,組織多種多樣的科普活動、拓展訓練和公益性勞動,努力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集體觀念、責任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p>
根據《指導意見》要求,我們可以構建側重“實踐”、側重“研究”的綜合實踐課程。
(1)把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省市地方課程《人 自然 社會》《我看寧波》、校本課程活動內容等,以主題模塊的形式加以整合,進行校本化的教學實施。如: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學校不安全行為調查主題;校園民謠的利與弊主題;視力與生活習慣關系主題;等等。程序為:選定主題、分組研究、成果展示。
(2)結合周邊地方資源、家長資源,借助社會實踐學習基地,多學科多崗位協同,實施研究性學習、實踐。如:生存學習一周;國防學習一周;農事學習一周;勞動技術學習一周;等等。
(3)安排課程表時可以單獨安排。適度集中,3~5天集中有效使用,可以利用每個學期期中或期末的一周左右時間開展全校性的綜合實踐活動,保證小學三、四年級每學年不少于5天,小學五、六年級和初中每學年不少于10天。
(三)探索社團活動課程化整合
在義務教育階段,社團活動課程主要是指體藝特長類課程。
要以學生發(fā)展為社團活動課程的宗旨,以興趣愛好和特長發(fā)展為社團活動課程的兩翼,推進社團招生制度、活動制度、考核制度建設。安排課程表時可以適度集中,2~3節(jié)聯排,采取長短課的形式。同時要做好以下三項工作,以滿足學生選擇性學習和個性發(fā)展。
(1)規(guī)范社團活動,積極開發(fā)校本課程。
(2)處理好興趣和特長的普及、提高的關系。
(3)嘗試開展分類、分項的跨年段走班。
(四)嘗試始業(yè)畢業(yè)教育課程整合
可以確定每年9月份為小學一年級“幼小銜接月”,研制幼小銜接小課程,打破學科界限,適當放慢教學進度,從課程安排、作息時間、教學方法等方面,著重培養(yǎng)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心理。
相應的,六年級可以嘗試開發(fā)、實踐“小初銜接月”“畢業(yè)季”等小課程;初中一年級可以嘗試開發(fā)、實踐“初小銜接周”等小課程;初中三年級可以嘗試開發(fā)、實踐“初高銜接月”“畢業(yè)季”等小課程。
(五)研究基礎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這是從學科核心思想、學科關鍵問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等角度出發(fā),對基礎學科體系中的知識、能力進行系統的梳理,然后進行必要的歸并、精簡、整理、補充、加工、調整等。建議基礎性課程的教學要指向核心學習內容,以模塊學習等方式實施,教學刪繁就簡,指向學生基礎課程中的核心素養(yǎng)。
(六)探索課程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
(1)基礎性課程評價:可以采用筆試、成績報告單與描述性評價,階段性評價,免試評價,模塊游考評價等方式。
(2)拓展性課程評價:可以采用日志手冊評價,成果展示評價,特長申報評價,《學生成長檔案袋》評價,榮譽評選獎勵,志愿者積分評價等方式。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 3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