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程勝 廖良美
摘要:隨著農產品貿易競爭的不斷加劇,中國農產品出口遭遇著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出口現(xiàn)狀不容樂觀。為了測定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水平,選取出口市場占有率、凈出口、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指數、出口貢獻率、相對國際競爭力指數7個指標,通過R軟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描述中部地區(qū)六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現(xiàn)狀。結果表明,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不強。針對這一情況,提出提升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部地區(qū);農產品;主成分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20-5173-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0.062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entral Region
Liao Cheng-sheng,Liao Liang-m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68,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competition in agricultural trade, the agricultural exports of China encounter more and more trade barriers, so the situation of export is not optimistic.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entral region, this article selects seve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export market share, net exports, trade competitiveness index,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 export contribution rate, relative competitiveness index. By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d via software 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six provinces of central region were described. It concluded that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entral region is feebleness.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situation,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entral reg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entral region;agricultural product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中部地區(qū)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糧食主產區(qū),耕地面積廣闊,擁有中國10.7%的耕地,承載全國28.1%的人口,有著豐富的農業(yè)資源,在糧食供給方面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qū)崛起戰(zhàn)略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鞏固中部地區(qū)糧食生產基地地位,提高中國糧食保障能力。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加深,尤其是加入WTO后過渡期的結束,農產品進口關稅大幅降低,發(fā)達國家綠色貿易壁壘增加,農產品國內市場國際化和國內競爭國際化新趨勢凸現(xiàn),中部地區(qū)農產品貿易面臨的國內外競爭日趨激烈。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動蕩加速,國際農產品市場結構變化,給中部地區(qū)農產品貿易帶來巨大挑戰(zhàn)的同時也帶來許多機遇。
近年來,中部地區(qū)面對國內外競爭壓力,農產品出口不僅維持了順差狀況而且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但農產品出口在全國農產品總出口中所占比重一直不高,對中部地區(qū)出口的貢獻率很低,整體出口競爭力不強。為了擴大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貿易,改善出口貿易經濟效益,提升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水平,對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進行計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農產品競爭力研究概述
加入WTO后,中國農產品市場開放加深,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問題更加被國內學者關注,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張金昌[1]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以出口數據為基礎進行國際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這個指標體系包括了國際市場占有率指標、凈出口指標、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指數、相對國際競爭力指數6個基本指標,并指出在進行產業(yè)對國際競爭力影響的分析時可以使用滲透率、產品的進口份額、出口貢獻率、出口增長優(yōu)勢指數這些指標進行補充,該指標體系可以從進出口數據的角度,對一個國家、一個產業(yè)或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進行評價。熊玉娟等[2]通過較有代表性的農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MPS)、貿易競爭力指數(TC)和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三項指標對中國1978-2006年數據進行分析,考察加入世貿后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狀況,并得出了加入世貿后中國農產品競爭力較弱,并持續(xù)下降的結論。張清正[3]分析了中國農產品貿易、農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同時采用MPS、RCA、TC指數對1993-2008年中國各類出口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和競爭優(yōu)勢進行了實證測度和分析,并得出了2002年后中國農產品整體國際競爭力趨于下降,在國際市場中,土地密集型農產品處于競爭劣勢,部分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競爭優(yōu)勢較強。李丹等[4]在張金昌[1]所建立的產業(yè)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增加了出口依存度,去掉了相對競爭力指數,通過2007-2011年各省農產品數據,利用7個指標加權平均的截面數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描述了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現(xiàn)狀,認為金融危機導致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加劇和美元疲軟,提高了中國農產品出口價格,降低了其競爭優(yōu)勢,出口農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附加值低,無法適應國際市場消費多樣化的需求。薛選登[5]選取了同樣的7個國際競爭力指標,利用各省2008-2010年農產品出口平均值,對中國13個糧食主產區(qū)的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進行實證分析。
從當前的實際研究中可以看出,關于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研究還不夠成熟。一方面,各個學者選擇的評價體系各不相同,指標選擇的科學性值得商榷,從而造成的評價結果可信度令人懷疑,最終的政策建議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另一方面,在地區(qū)選擇上,研究多是針對國家層面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而很少針對主要農產品地區(qū)進行研究。在時間節(jié)點上,特別針對金融危機后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的研究不是太多。為了更深入地對農產品競爭力進行研究,本研究在對既有文獻大量研究的基礎上,采用了一個既完整又科學的指標體系對中部地區(qū)農產品競爭力水平進行評價;選取中部地區(qū)6個省份2009-2013年農產品出口數據試圖對金融危機后中部地區(qū)農產品競爭力水平進行實證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定量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并進行對策建議。
2 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實證分析與評價
2.1 指標選取
為了選擇一個既完整又科學的指標體系,對國內外關于產業(yè)出口競爭力的大量文獻進行了梳理,目前學界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以出口數據為基礎對各個產業(yè)進行國際競爭力評價的指標體系。為了更好地對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水平進行評價,依據該指標體系選取了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山西、安徽等6個中部地區(qū)2009-2013年的農產品平均出口量作為原始樣本(原始數據來源:中國農業(yè)部、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UNCTAD網站),選取出口市場占有率、凈出口、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指數、出口貢獻率、相對國際競爭力指數7個指標,根據各指標計算公式計算出5年平均值,計算結果見表1。
2.2 主成分分析
2.2.1 運用R軟件對各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確定主成分個數 主成分分析就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將X1~X7這7個指標降維,重新組合成相互無關的綜合指標,這樣既能消除各個指標的相互關系,也能保持樣本的主要信息量,提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具體步驟是首先計算經過標準化處理后的樣本數據的相關性矩陣、矩陣的特征根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然后根據方差累計貢獻率超過85%的原則提取K個主成分,分別可以表示為:
Z1=a11X1+a12X2+…+a1nXn
Z2=a21X1+a22X2+…+a2nXn
......
Zk=ak1X1+ak2X2+…+aknXn
最后,計算各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綜合得分C并進行排序,從而反映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的綜合競爭力。
C=w1Z1+w2Z2+…+wkZk(1)
對以上樣本計算出來的各指標,運用R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在R軟件執(zhí)行結果中,由碎石圖可以看出,主成分1、主成分2特征值比較大,都大于1,接著計算這兩個因子累積方差貢獻率是否超過85%。由表2可以看出前兩個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87.059%,根據R軟件默認系統(tǒng)的提取原則(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和累積貢獻率≥85%的原則,用前兩個因子作為主成分,來代替7個原始變量。
2.2.2 求各主成分中指標的載荷因子,并確定主要因子 主成分載荷矩陣見表2,主成分1中出口市場占有率、凈出口的載荷量遠大于其他指標的載荷量,所以主成分1由這兩個指標所反映,代表現(xiàn)實的農產品出口的現(xiàn)實競爭力,用Z1代表。主成分2中相對國際競爭力指數的載荷量遠大于其他指標載荷量,可以由相對國際競爭力指數來反映,它可以代表農產品出口的基礎競爭力,用Z2代表。所以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水平主要由Z1決定,其次由Z2決定。
2.2.3 求各地區(qū)主成分得分及排名,并對結果進行分析 根據表達式(1),將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和標準化的數據帶入表達式中可以計算出各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綜合得分并排名(表3)。由表3可以看出,中部地區(qū)各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整體水平不太高,與全國整體水平差距還很大,除河南省競爭力水平略高于0外,其他各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都低于0??梢钥吹絺鹘y(tǒng)農業(yè)大省河南、湖南、湖北排名明顯靠前,河南省有著較高的農產品的現(xiàn)實競爭力,說明其農業(yè)在近些年來增長速度很快,盡管它的基礎競爭力主成分得分倒數第二,但綜合競爭力還能排名第一。其中湖北省的基礎競爭力遙遙領先,說明農業(yè)基礎很好,但是現(xiàn)實競爭力不是太強,農業(yè)增長速度相對較慢,使得它的綜合競爭力屈居第三。湖南省農產品現(xiàn)實競爭力與基礎競爭力均處于較高水平,說明其農業(yè)發(fā)展相對較為平穩(wěn)。安徽省與江西省的農產品均具有一定的基礎競爭力,但是農產品現(xiàn)實競爭力太弱。山西省農產品的現(xiàn)實競爭力與基礎競爭力都很差,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很弱。
從單個指標來看,中部地區(qū)六省的出口市場占有率都有待提高,相比較而言,湖北省和河南省稍高,分別為0.497‰、0.407‰,而山西省遠遠落后于其他五省,只有0.072‰,僅為湖北的14.49%。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1.0,表明該國或地區(qū)某產業(yè)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弱,說明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國際競爭力都很弱,全國的該指標也僅為1.06,說明中國農產品整體上也只有中等的國際競爭力。從出口的角度出發(fā),貿易競爭力指數在-1和1之間,江西貿易競爭力指數約為0.627,貿易競爭力較強,河南省很弱,只有-0.14,全國的貿易競爭力更是不容樂觀,為-0.516[6]。從出口貢獻率指標看來,六省的外匯貢獻都不高,只有湖北省稍高點,也只有7.54%而已。再看看凈出口,除了河南省農產品貿易處于逆差狀態(tài),其他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順差,湖北省的順差最大為48.494億元。從顯示性競爭指數這個角度出發(fā),可以看到中國農產品出口整體競爭優(yōu)勢指數為-0.204,嚴重缺乏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但在中部地區(qū)中,除了河南省(-0.281)缺乏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外,其他省區(qū)都大于0,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顯示性競爭優(yōu)勢。從各省相對出口競爭力來看,湖南省、湖北省農產品既能滿足國內需求,有一定的凈出口,在國內和國外市場上的地位高,而其他四個省區(qū)相對競爭力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劣勢,其中山西省劣勢最為明顯。
可以從外部環(huán)境和自身產業(yè)結構兩個方面來對中部地區(qū)農產品競爭力現(xiàn)狀進行探討,第一,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加劇,人民幣相對于美元呈升值態(tài)勢,提高了中國農產品出口價格,減少了中國農產品出口量,同樣也就降低了中部地區(qū)的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第二,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多為散戶經營,勞動力素質低,不善經營管理,營銷觀念不夠先進;生產規(guī)模小,機械化程度低,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不夠,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出口企業(yè)也以小企業(yè)為主,自身比較優(yōu)勢不夠明顯;出口農產品質量不高,附加值低,往往僅靠低價來贏得市場。因此在充斥著風險的國際市場上,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水平普遍不高。
3 提升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對策
3.1 轉變農產品經營管理理念,樹立正確的營銷觀念
中部地區(qū)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應轉變傳統(tǒng)的集中于國內市場銷售的經營管理理念,樹立國際化經營的理念,將農產品出口作為重要的銷售途徑,加強農產品出口的營銷力度,提高農產品出口市場占有率。
3.2 培育和扶持具有潛力的出口增長點
大力引進先進技術,提高各農產品生產標準,積極推進傳統(tǒng)種養(yǎng)模式的轉變,以提升農產品質量的方式來促進農產品出口的增長,大力引進先進技術來提高各農產品生產標準,積極推進傳統(tǒng)種養(yǎng)模式的轉變,以循環(huán)經濟的發(fā)展方式來促進生態(tài)農業(yè)的發(fā)展,加快生物工程、生物有機肥料等高科技生態(tài)農業(yè)技術的研發(fā)和推廣,加強農業(yè)化學投入品管理,降低綠色貿易壁壘對中部地區(qū)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增加農產品凈出口[7]。
3.3 大力發(fā)展各省具有明顯比較優(yōu)勢的農產品
爭取形成規(guī)模經濟以降低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實現(xiàn)這種比較優(yōu)勢的最大化[8]。在各自比較優(yōu)勢的基礎上開發(fā)特色產品、有機產品出口,爭取建立自己的品牌,并使這些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形成自己所獨有的比較優(yōu)勢,以此提高農產品出口的現(xiàn)實競爭力。
3.4 降低匯率風險,增加農產品出口對外匯收入的貢獻
出口企業(yè)應加強風險防范意識,積極關注匯率對企業(yè)的影響、國家各項政策的實施以及國內的外匯需求情況、分散出口貿易地區(qū),以硬幣和多種貨幣報價,預測匯率變動趨勢,靈活運用各種規(guī)避匯率風險的措施緩解和降低匯率的負面效應,減少匯率風險,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出口貢獻率[9]。
3.5 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并實現(xiàn)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提高勞動力素質,提升各省農產品出口基礎競爭力
加快農業(yè)現(xiàn)代化進程,利用自身優(yōu)越的地理優(yōu)勢大規(guī)模引進機械代替人工,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土地生產率、資源轉換能力[10]。政府注重加大對農業(yè)科研部門的投入,通過各種教育形式和專家技術交流方式對農民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勞動力素質,增加勞動力生產技能,引進高新技術以及先進的生產模式,為農業(yè)出口快速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金昌.用出口數據評價國際競爭力的方法研究[J]. 經濟管理,2001(20):17-25.
[2] 熊玉娟,曾煜洲. 加入世貿后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分析[J]. 特區(qū)經濟,2008(8):274-275.
[3] 張清正.基于比較和競爭優(yōu)勢的中國農產品競爭力路徑選擇[J].經濟問題探索,2014(5):80-85.
[4] 李 丹,吳 玲. 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實證研究[J]. 統(tǒng)計與決策,2012(19):145-147.
[5] 薛選登. 我國糧食主產區(qū)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J]. 統(tǒng)計與決策,2013(16):109-112.
[6] 王培志,張雙雙. 山東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分析研究[J]. 東岳論叢,2014(1):173-177.
[7] 曾海燕. 湖南省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0(6):369-371.
[8] 丁 玨. 比較優(yōu)勢與競爭優(yōu)勢——對浙江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測度與分析[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3):120-122,125.
[9] 于慧君. 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與提升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 生產力研究,2009(20):102-104.
[10] 張克俊,張澤梅. 農業(yè)大省加快構建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體系的研究[J].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