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莎莎
【摘 要】在新課改的浪潮下,新的人教版初中數學中幾何的概念與定義方式與舊版相比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從改變的內容上來看,更適合現代初中數學教育,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通過新舊人教版的對比,可以看出,幾何概念和定義的變化方式主要有以直觀的圖形代替文字性的描述、將描述型定義變?yōu)榘l(fā)生型定義、對概念更加精煉化、對概念的決定屬性組有所放寬等四種。根據這些變化,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也應當有所調整,以適應新的發(fā)展形勢。
【關鍵詞】初中數學 ? ?幾何概念 ? ? 定義方式 ? ? 新教材 ? ? 舊教材
一、前言
目前,現行新的人教版數學教材與之前的相比更適合學生的學習,也更適合當前學生的學習。與舊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將原有的118個幾何概念改為93個,刪掉了47個,同時又增加了24個新的概念,并且,在概念的表述上與舊版教材的表述也差異較大。由于新版教材對舊版教材改動較大,而老師也對原有教材較為熟悉,就造成了對新教材概念的定義方式變化難以把握。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地對這些變化進行對比探討,以提高幾何教學的有效性。
二、用直觀的圖形代替了文字性的描述
在舊教材中,對概念的要求嚴格,表述抽象,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難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幾何學習的積極性;而新版教材降低了對概念的要求,多采用圖形和文字相結合或者舉例的方式來對相關概念進行了描述,使學生在學習中增加了感官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概念理解的難度。像這種概念的變化在新教材中有6處,下面我們就選取平行線中形成的內錯角、同位角、同旁內角等概念進行對比分析。舊版教材的定義如下:
圖1
如圖所示,AB//CD,則∠1、∠5都位于直線AB、CD上方,且都位于直線EF左側,像這樣位置相同的一對角叫作同位角;
∠2和∠5分別在AB、CD之間,且∠2位于直線EF右側,∠5位于其左側,像這樣的一對角叫作內錯角;
∠4和∠5也位于直線AB、CD之間,但它們在直線EF的同一側,像這樣的一對角叫同旁內角。
而在新教材中則簡單明了地說明∠3和∠6構成同位角,∠2和∠6構成同旁內角,∠4和∠6構成內錯角。
很顯然,新教材對概念的表述不像舊教材表述的那樣嚴格,且表述更為簡潔扼要,不會給學生造成學習壓力。這種改變,有利于學生概念表征的形成,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三、將描述型定義變?yōu)榘l(fā)生型定義
在舊教材中很多幾何概念都是通過文字描述來進行定義的,比較抽象,不利于學生直接獲得概念的本質屬性。在新教材中對這種描述型的概念有4處變化,例如,對于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舊教材定義為“當相交的兩直線形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為直角時,則兩條直線相互垂直,其中的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倍陆滩膶⑦@種描述型的定義直接轉變?yōu)榘l(fā)生型定義:“在相交線的模型中,固定木條a,轉動木條b,隨著b的位置變化,他們所形成的夾角θ也會變化,當θ=90°時,a與b相互垂直”。通過這種變化,學生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是如何發(fā)生的。與舊教材相比,這種變化有利于學生建立起概念間合理的聯系,使得概念進一步分化。
四、概念定義更加簡潔化
新教材將舊教材中的一些概念更加簡潔化,減輕了學生的閱讀負擔,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在新教材中有5處這種變化,例如舊版教材對“逆命題”的定義是:“在兩個命題中,若第一個命題的假設是第二個命題的結論,而第一個命題的結論又是第二個命題的假設,則兩個命題稱為互逆命題?!倍掳娼滩闹兄苯雍喢鞫笠囟x為“命題1與命題2的假設與結論正好相反就成為互逆命題?!焙茱@然,雖然在舊版教材中的定義更加嚴謹,符合公理體系的要求,但是這種概念的表述形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進而容易導致厭煩的情緒,而新版的教材定義中雖然缺乏一定的嚴謹性,但簡明扼要,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也更容易接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概念的抽象性和復雜性,使學生更容易把握概念的本質。
五、概念的決定屬性組有所放寬
通過對概念決定性屬性的放寬,使得學生能夠在概念的表述中直接獲得概念本質屬性的信息,進而不需要對一些專業(yè)的數學語言進行解釋,有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在新教材中這種變化有8處,例如在對正方形的定義過程中,先通過“平行四邊形和相鄰兩邊相等”推出“正方形四邊相等”,通過“平行四邊形和一個角是直角”推出正方形是四個角都是直角且四條邊都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但在新版教材中,直接定義正方形為“四邊相等,四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從變化上看,新教材很顯然放寬了決定性屬性組,但是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學習和運用。
六、結束語
總之,新的人教版初中數學幾何概念的定義方式相比于舊版變動較大,但是更加符合現代學生的特點,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和知識運用的培養(yǎng),適應了新課改和時代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徐文彬,彭亮.我國初中數學教材中數學史料的分析與思考——基于蘇科版、人教版、北師大版教材的比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4(3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