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是目前許多高校都很重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河南工業(yè)大學為此進行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探索,取得了積極效果。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048-02
隨著2004年、2005年兩份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意見》的相繼出臺,各個高校都紛紛重視起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教學。那么,什么是實踐教學呢?一般認為,實踐教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狹義上說,實踐教學指的是在思政課教師的指導下,大學生走出校園進行社會問題調查的實踐活動,與課堂理論教學互為補充;從廣義上說,實踐教學指的是圍繞社會實踐問題展開的課堂教學,以及課堂外的調動和激發(fā)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各種實踐活動,即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連成一片。本文是在廣義的含義上來談論實踐教學的。河南工業(yè)大學是一所本科院校,有“省內211”之稱,歷來視教學質量為生命,因此在教學工作方面常抓不懈。在思政課實踐教學方面,河工大積極貫徹黨中央有關指示精神,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已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每門思政課程都有社會實踐教學
河南工業(yè)大學面向全體本科生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形勢與政策》五門課程,五門課程都有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占教學總學時的三分之二,實踐教學占三分之一。五門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在講授理論的同時,都引入現(xiàn)實的熱點難點問題,力圖從本課程的角度給以分析和解讀,給學生以正面引導。此外,除《形勢與政策》課外,其余四門課都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課堂外社會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期末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時,調查小組撰寫的社會調查報告按一定比例折算計入總分。在調研題目的確定上,具有高度靈活性,思政課教師既可提供調研題目給學生以參考,學生也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擬題目,但都要結合現(xiàn)實問題和學生關注的問題。學生撰寫調研報告時,要結合該門課程的相關知識點,體現(xiàn)該門課程的特色。
二、專題化教學
課堂教學是提高思政課實效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此,在課堂教學方面,河南工業(yè)大學首先進行了專題化教學的嘗試。在學校黨委相關領導的指導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進行專題化教學,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思政課五門課程都打破教材的章節(jié)編排,根據(jù)課程內容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重新安排授課內容,一個專題是一個較為完整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上下專題之間承接相續(xù),各個專題之間相互銜接成一個課程體系,渾然一體。學校要求五門課對應的五個教研室必須集體備課,制作PPT和設計課堂討論題,專題PPT及相應的說課內容必須經學校相關領導檢查通過,否則修改到領導滿意為止。通過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為每位思政教師上好課打下基礎。當然,每位教師在具體授課時,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改動,便于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以增強教學效果。除了精心制作PPT和設計課堂討論題外,教師在收集教學的新資料和相關視頻方面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時代在發(fā)展,數(shù)據(jù)也在不斷更新,教師平時得留意和保存這些新數(shù)據(jù)。為課堂內容選擇的視頻,要爭取恰到好處或錦上添花。一般來說,視頻時間不宜過長,挑選那些學生不清楚的、感興趣的、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或融知識性和教育性為一體的、畫面清晰且解說詞好的視頻。這樣,才能達到播放視頻的效果。必要的時候,教師還可適當板書,與多媒體教學互補。
三、打通課程教學
河南工業(yè)大學負責思政課教學的相關領導別出心裁,繼專題教學實行之后,又提出了打通課程教學,即一位思政課教師要上五門課,承擔某個或某幾個學院從大一到大四學生的五門思政課,目的是提高思政課專職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教學水平,加強師生的相互了解,增進師生情感。之所以將五門課打通,一方面是因為高校的思想政治課五門課程彼此間關系密切,互為補充,缺一不可?!恶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是讓大學生了解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主要是讓大學生了解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尤其是中國的屈辱史和奮斗史,真正理解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課是讓大學生了解和掌握一般的法律和道德知識,提高個人修養(yǎng);《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是讓大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歷程及其成果,深刻理解只有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我們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形式與政策》課緊跟時事熱點,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剖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五門課的共同點是教書育人,重在以理服人,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yǎng)。另一方面,打通五門課也是給予高校思政課現(xiàn)實情況的考慮。一般來說,高校思政課教師授課的班級多,因而學生也多,尤其是大班上課,每周一次課,師生的了解和交流僅限于課堂有限的時間,期末課程結束,任課教師竟叫不出幾個學生的名字,或者大多是人和名對不上號,而學生也往往是連老師姓甚名誰都說不清楚,更何況師生不在同一個院里,此后師生之間幾乎不再打什么交道。不像專業(yè)課那樣,小班授課,師生之間能較快熟悉了解,并且因為同屬一個院系,師生情感較深厚。而且,打通課程教學已有現(xiàn)實基礎,河南工業(yè)大學思政學院的部分教師已經上過兩到三門課程,教學效果良好,因此,五門課全面打通在實際中能夠行得通。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形式多樣
為了發(fā)揮學生學習思政課的主動性,河南工業(yè)大學采取的形式可謂多樣:辯論、討論、做PPT發(fā)言、社會調查匯報、課外閱讀活動、藝術表演、寫小論文等。在授課過程中,除了有些內容必須教師主講外,那些學生能動手動腦不難解決的問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目前的熱點問題等都可以試著讓學生來講,采用PPT、小組討論后推薦代表發(fā)言、小組辯論甚至藝術表演等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他們對思政課的興趣。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現(xiàn)自我。對于積極參與其中的學生,教師及時適當鼓勵學生,充分肯定其表現(xiàn)好的方面,不吝贊美之詞,對其不足之處要委婉指出。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教學中,緒論中可讓學生進行“偉人介紹”,要求學生多角度介紹、評價偉人馬克思恩格斯及其友誼。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對材料進行概況總結,得出自己的觀點。這比教師主動講學生被動地聽要好許多。配合第一章的內容,教師可讓學生用相關原理知識點來分析當今的醫(yī)患矛盾、霧霾問題,這些身邊的熱點問題,學生比較感興趣,有話說,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考查、鞏固了學生對該章知識掌握和運用情況。endprint
五、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
河南工業(yè)大學近年來尤其重視和提倡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測評。所謂綜合考評學生,就是不僅以學生的書面作業(yè)為依據(jù)來給學生評分,更重要的是把對學生平時表現(xiàn)的考查也包括在內。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主要包括平時表現(xiàn)和書面作業(yè)。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包括學生出勤情況(遲到、早退、曠課及請假)、課堂表現(xiàn)(如回答問題、課堂討論及辯論的發(fā)言情況,是否認真聽講);書面作業(yè)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或在此基礎上的調研論文、讀后感之類的小論文、隨堂測試等形式,思政課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某一種或兩種形式的書面作業(yè)。每個部分占不同比例計入總分。力圖使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是對學生較為貼近實際的考查,是對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真實情況的反映。平時考勤由任課教師在上課時把握。而課堂上對學生回答問題、討論及辯論發(fā)言的評價,則由老師制定相關的評分標準,由各班一到兩名學生組成評委打分后算平均分。當然,對于學習極不認真的學生,適度懲罰是必要的。如多次曠課的學生,學生的出勤一項可為零分甚至平時表現(xiàn)為零,書面作業(yè)明顯拼湊或抄襲的該項評分較低甚至以零分計。
自學校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以來,思政課教學實效性明顯增強。一方面,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挑戰(zhàn)了教師,促使教師轉變觀念,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思政課堂不是思政課教師的滿堂灌,而是師生互動的課堂。課堂時間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高質量完成教學內容,既要保證教師的理論教學,又要激發(fā)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反復思量和精心設計。教師在吃透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更要關注相關學術成果,關注現(xiàn)實問題,關注學生的興趣點,無形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以前教師講清楚理論知識就行了,現(xiàn)在做到這一點還不夠,還要琢磨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學,促使他們對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感興趣。另一方面,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包括對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及書面作業(yè),學生的考勤也占一定分值,所以學生隨意曠課的情況明顯改觀,而且,為了在綜合測評中有優(yōu)良的成績,許多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活動,在課堂上踴躍發(fā)言,較為認真完成各項書面作業(yè)。這樣,提高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事物都有兩面,我校在實踐教學的創(chuàng)新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打通課程教學要求逐漸在全體思政課教師中推廣,對一些多年來講授一門課程的教師來說,難度較大。即使是曾經擔任一門以上五門以下的教師來說,畢竟還有未接觸的新課程,無論是誰主講新課,充分備課上好課都需要花費相當?shù)木蜁r間。而且,就是上過的舊課,也需要教師時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改變教學方法。因此,思政課教師會疲于應付備課上課。所以,打通課程教學在短時間內會影響教學效果。二是幾乎每門課程每學期都要求學生參加課堂外的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次數(shù)偏多,也存在學生取巧敷衍的情況。必如,把一門課程的社會調查報告稍作修改交到另一門課程充當該課程的實踐報告。這樣,實際上幾名思政課教師批閱了大致同一份報告,浪費了師生的寶貴時間。
參考文獻:
[1]李宗玲.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情況調查分析與思考[J].高教論壇,2008,(1).
[2]周世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實踐教學模式新探[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