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
摘 要:通過開展系列活動,以創(chuàng)建“禮”文化特色教育為抓手,扎實推進品牌建設。在繼承傳統(tǒng)“禮”文化精華的同時賦予“禮”文化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禮”文化教育;以禮立德,以禮治學,以禮育人
中圖分類號:G40-0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26-0037-04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一向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但在當今現(xiàn)實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國格的不文明現(xiàn)象依然存在。我校位于東二環(huán)路與北二環(huán)路交匯之處,生源以本村村民子女為主,改革開放以來,外來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來校就讀越來越多,現(xiàn)已占學生總數(shù)的74%。由于各地文化的不同、對文明禮儀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文明素養(yǎng)差異較大。一些家長不僅仍有“重文化知識學習,輕思想品德教育”的觀念,而且更忽視內(nèi)在素養(yǎng)和外在形象的樹立。再加之獨生子女居多,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會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關心、體諒他人,“不懂禮貌,做事不計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在少數(shù)孩子身上還較為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決定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形式在學生中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教學生學會做人。
一、開展系列活動,以創(chuàng)建“禮”文化教育為抓手,扎實推進品牌建設,讓文明禮儀之花絢麗綻放
(一)開展月修一禮活動
“習慣是練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據(jù)有關研究,一個好習慣的初步養(yǎng)成大概需要21天。行為遵循從不自覺到自覺,從簡單重復到模仿有意識訓練,進而達到習慣成自然的規(guī)律。因此,學校德育處制定了“月修一禮”活動,每月制定一個禮儀主題,強化學生的文明修養(yǎng)。如9月份:校園禮儀;10月份:儀容、儀態(tài)禮儀;11月份:稱呼禮儀及招呼禮儀;12月份:餐桌禮儀等等,來強化學生的文明修養(yǎng),進一步深化”禮”文化。每天上午大課間活動利用1分鐘時間全校集體講解、示范禮儀養(yǎng)成要求。并且根據(jù)每周所學內(nèi)容,教育處制定了“月修一禮”養(yǎng)成評價表,要求學生每天記錄自己的養(yǎng)成情況,家長周末總評,每周末、月末德育處匯總、評比、表彰,每周評出禮儀小標兵,每月評出禮儀之星,每學期末評出校園禮儀大使。把獲得“校園禮儀大使”的學生照片及事跡在班級的板報和校園櫥窗中展示,利用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講話等宣傳陣地,介紹他們的事跡,以點帶面,起到榜樣的作用。同學們紛紛效仿,懂得了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當文明習慣好少年。
(二)開設禮儀校本課程
教學處把禮儀教育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相結合,將禮儀教育引入課堂。通過課堂教學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禮儀規(guī)范的認知教育和禮儀實踐教育,既讓學生理解我國禮儀文化,又幫助學生了解其他民族的禮儀文化,以及部分國際禮儀文化,懂得文明有禮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訓練學生學會日常交往禮儀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尊重他人,悅納他人,關愛他人的健康情感,不斷提升學生文明有禮的文化素養(yǎng)。各年級段禮儀教育內(nèi)容均分為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公共場所禮儀三部分,并根據(jù)年級段的變化,不斷調(diào)整三部分禮儀教育內(nèi)容的比重和提高禮儀教育要求。同時課堂上還側重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在實踐中達成知行統(tǒng)一,最終實現(xiàn)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讓學生的文明禮儀風范得到提高。自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我校將禮儀課程納入學校校本課程體系,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進行教學活動。既重視知識的傳授,又重視行為訓練,學練結合,以練為主。訓練方式不拘一格,如示范、表演、選擇、判斷、激情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言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使“文明禮儀”教育更具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避免了隨意性,構建了一個較為理想、系統(tǒng)的文明禮儀教育體系。
(三)開展禮儀特色實踐活動
少先隊以多種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為有效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直觀形象的禮儀教育活動。如禮儀知識競賽、禮儀示范表演、小品劇、文明禮儀用語征集、演講、征文等,各個年級進行國學經(jīng)典的誦讀,《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和古詩詞,交錯進行學習,并舉行各種形式的誦讀表演比賽。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禮儀活動中,使學生在活動中磨煉意志,在活動中揚褒棄貶,在活動中學會如何做一個知禮明義的好少年。同時還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開展文明禮儀與傳統(tǒng)美德相結合的系列活動,如植樹節(jié)——環(huán)保教育,開展“我是綠色小衛(wèi)士”活動;學雷鋒活動月——學雷鋒做好人好事;清明節(jié)——愛國主義教育;勞動節(jié)——熱愛勞動教育;母親節(jié)——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育;教師節(jié)——尊師教育;國慶節(jié)——愛國主義教育;重陽節(jié)——尊老敬老教育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在愉快、生動、有趣的氛圍中接受反復的行為訓練,掌握規(guī)范行為的要領和技巧,在鍛煉中體驗,在體驗中內(nèi)化,從而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習慣。
(四)小手拉大手,共樹禮儀新風尚
學校通過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讓家長和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參與學校管理;成立了家教研究會,積極開展調(diào)查研究,找準家教突破口,提高家長的家教能力和水平,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還召開多層次的家長會,讓學校、家長、教師和學生及時進行溝通;通過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充實和升華了家庭教育。使學生成為孝順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jié)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讓每個人都能做到:體貼父母,尊敬長輩、關心他人;尊重父母的意見和教導,經(jīng)常把生活、學習、思想情況告訴父母;生活儉樸、不擺闊氣、不亂花錢、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jīng)濟條件的要求,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主動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等。
我們還利用社會聯(lián)動,把文明禮儀教育輻射到社會中。通過向社區(qū)居民分發(fā)“告別陋習,踐行文明”的倡議書;組織學生走上街頭,清除衛(wèi)生死角,清潔家園,并規(guī)勸人們的不文明行為;讓中高年級學生做一次調(diào)查活動,列舉出校園、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不文明、不規(guī)范現(xiàn)象,提出合理化建議等一系列活動,利用小手拉大手,把文明禮儀教育輻射到全社會。
二、在繼承傳統(tǒng)“禮”文化精華的同時賦予“禮”文化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禮立德,以禮治學,以禮育人
通過開展小學生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禮儀的內(nèi)涵和外延。實踐中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內(nèi)在的素養(yǎng),外在的儀式性的表現(xiàn)形式要求得再精細也只是皮毛。廣義的“禮”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禮的精神實質(zhì),體現(xiàn)的是一個人修身做人的準則和內(nèi)在涵養(yǎng)。二是禮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氣質(zhì)、風度、形象言談舉止等,是內(nèi)在涵養(yǎng)的外顯,是人們通過具體的行動及一些程序化、儀式化的行為和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在素養(yǎng)。因此,我們調(diào)整了課題思路,由原來的單純研究禮儀教育調(diào)整為“禮”文化教育,就是要讓老師和學生內(nèi)外兼修。通過外在的形象、行為訓練培養(yǎng)其內(nèi)在的素養(yǎng),通過其內(nèi)在素養(yǎng)的提高促進其在外的高雅文明舉止、形象。
在繼承傳統(tǒng)“禮”文化精華的同時賦予“禮”文化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做到以禮立德,以禮治學,以禮育人。
(一)校本課程的調(diào)整
我們將原定的禮儀校本課程調(diào)整為 “禮”文化校本課程。
1.一二年級“禮”文化課程為“基禮”。基禮是指基本的文明語言、舉止、禮節(jié)。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基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的特征,一些基本的禮儀需要規(guī)范。包括“個人禮儀”、“學校禮儀”、“家庭禮儀”、“社會禮儀”等現(xiàn)代禮儀部分和對古代禮儀的了解。
2. 三、四年級“禮”文化課程為“知禮”。知禮是以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nèi)容,主要包括誠信、感恩、孝道、勤儉、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
3.五六年級“禮”文化課程為“雅禮”。雅禮是以高雅的形式感悟禮的教育,“禮”文化兼學美術、書法、音樂、茶藝、剪紙、擊劍、圍棋等技藝,讓學生真正做到內(nèi)外兼修,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為文明高雅,頗有情趣的人。
(二)利用“禮”文化形象征集和代言人活動推動“禮”文化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1.禮文化形象征集。學校在全校師生中開展“禮”文化形象征集活動,整個活動收到學生作品112份,而后我們根據(jù)學生們的意見最終確定了一個聰慧伶俐的女孩“小雅”,溫文爾雅的“小智”作為“禮”文化形象代言人。這兩個人物成了伴隨校園內(nèi)每一個學生的最好的朋友,同時也是學生們在言行舉止方面的表率,讓學生們踐行禮文化活動更明確更有目標性。
2.禮文化卡設計與開發(fā):在禮文化形象代言人設計完成后,將這一人物形象引入到學生學習、紀律、衛(wèi)生、讀書等各項實際活動中,制定各項評比制度。將校園生活分為七大類,設計七色卡引導學生通過征集各種卡片來達到強化行為、培養(yǎng)習慣、提升品質(zhì)的目的。爾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又制作了 “禮”文化形象代言人頭像的小印章,讓評價量化并具有可操作性,受到了學生歡迎。目前集卡活動正在各班級如火如荼地開展中。今年春季開學我們啟動了“禮文化”銀行,讓學生將手里越來越多的卡片存入到“銀行”中,激勵他們更多的集卡熱情。
3. 禮文化游戲棋的開發(fā)。為將禮文化中的各項行為習慣更有趣地、有效地深入到學生心中,我們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棋與校園禮文化各項知識融為一體,制作了一套有趣又有教育意義的禮文化游戲棋,讓學生在游戲中明白禮儀與美德的重要性,在游戲中加深對禮文化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在霧霾天的大課間有了新的活動項目。
三、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通過兩年多來的文明禮儀教育實踐,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中,學生的禮儀素養(yǎng)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校整個學生群體在禮儀行為上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我要做一個文明人”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大多數(shù)學生已養(yǎng)成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的基本禮儀行為,文明禮儀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校園文明禮儀的改善
碰見老師熱情地向老師問好,師生親切打招呼,已成了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文明禮貌”用語不絕于耳, “請”、“謝謝”、“對不起”成了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語言。課間活動文明守紀,做到輕言輕語,不高聲喊叫;輕手輕腳,不追逐奔跑,放學路隊整齊有序。校園整潔美麗,賞心悅目,學生舉止文明,說話彬彬有禮,相互謙讓,同學友好互助等方面有了可觀的進步。
(二)家庭文明禮儀的改善
禮儀教育獲得了家長的高度認同,和睦了親子關系。在家長的反饋中,在孩子的文明禮儀體驗日記中,我們看到了禮儀教育給家庭帶來的越來越多的和諧音符。孩子們孝敬父母,不再跟父母頂嘴;尊敬長輩,家中吃飯請長輩先就座;平時主動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在我們的校門口,每天的進校禮儀和離校禮儀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學生在每一次進校之前都會先向送自己上學的家長真誠的道謝,再與家長道別;放學見到來接的家長,也會向家長表示感謝之情,并主動與同學的家長打招呼、道再見。孩子的改變讓家長們樂在心里。
(三)社會文明禮儀改善
每次外出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都讓老師們感到欣慰和光彩。外出時,隊伍整齊,自覺遵守交通規(guī)則;春游時,同學們良好的文明言行受到了景點工作人員的交口稱贊。我校的學生在參加公益活動中的談吐和舉止體現(xiàn)出較強文明意識,受到了社區(qū)領導和居民們的高度評價。學生良好的文明言行為學校塑造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得到了社會的贊揚。
“禮”文化教育需要我們持之以恒,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結合時代特征,不斷探究,不斷去尋找更科學、更規(guī)范的好方法,我們將不斷努力,積極探索更好的“禮”文化教育之路。
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