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集體備課的幾點思考

2016-01-23 02:08:25茆曉明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15年12期
關鍵詞:集體備課教育信息化思考

【摘 要】程式化的集體備課,難免會讓教師產生倦怠。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集體備課的形式、主題、宗旨、原則等核心要素也應隨之轉型;當然,教師更需要“以生為本,不失師心”。

【關鍵詞】集體備課;教育信息化;范式轉型;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6-0055-02

【作者簡介】茆曉明,江蘇省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江蘇太倉,215421)副校長。

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集體備課,由教務處牽頭,以備課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訂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教學設計、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這樣的“自上而下,以面帶點,先管后理”的程式化的集體備課,教師經常認真參與,但難免會產生不可抗拒的倦怠。例如重復性勞動,一備、二備、三備帶來的是精力極度消磨,更何況獨立完成原創(chuàng)式的第一次備課已經“恍如珍品”。再如不同意見的爭鳴與討論,在集體研討時備課組如果缺少敢于直抒己見的風氣,那么學術民主就會成為空談,更不用說個性化教案了。

近幾年,微課(學科知識呈現(xiàn)形態(tài))、慕課(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翻轉課堂(課堂教學模式)、未來教室(支持課堂教學的教學環(huán)境)、智慧教育(智能化校園管理平臺)已經成為教師耳熟能詳?shù)臒嵩~,而這一切又都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梢哉f,教育信息化為優(yōu)化集體備課提供了可能性。

一、創(chuàng)新形式,快樂教研

信息技術具有把人類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的特點,因為信息社會追求效率、注重創(chuàng)新。集體備課的核心在于觀點碰撞和思想激蕩,源自內心交流的強烈愿望。在信息社會,碰撞與激蕩完全可以不用面對面發(fā)生,或者說,利用網絡渠道,大家相互研討,可能思想、觀點、想法等等更加自由,也更容易產生火花。所以不妨采用“在線式集體備課”,通過QQ群或OA辦公系統(tǒng),即時在線“備教材、備學情、備教學設計”等等,此時備課組長類似論壇“版主”角色。這種形式的集體備課打破了封閉的時空限制,也不再拘泥于“兩周一次、一次兩課時”的束縛。或許這種形式的集體備課更能給教師們帶來快樂教研的幸福感。

二、點面結合,傳承完善

教育信息化是以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為支撐,支持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傳統(tǒng)教育中的學生“先學”是靜態(tài)的、平面化的,未來教育中的學生“自學”是立體的、動態(tài)化的,“微課”(微視頻)的“音視同步、圖文并茂、反復學習”的優(yōu)勢必然鑄造學生的學習能力;傳統(tǒng)教育中的教師“后教”是模式化的、控制式的,未來教育中的教師“引領”是開放的、多元的。試想如果上述情形是教育的常態(tài),那么我們還有什么必要苦惱于“先學后教”、“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等教法學法的改進呢?這樣的藍圖或許還很遙遠,但是教育信息化的日新月異已經催促我們不能再固步自封,更何況西方發(fā)達國家已經把這種教育形態(tài)付諸實踐并逐漸成熟。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社會只會淘汰有學歷的人,不會淘汰有學習能力的人,包括教書育人的教師。正如佐藤學教授所說:“教師的責任不是上好課,而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實現(xiàn)學習,保障每一個學生挑戰(zhàn)高水準的學習機會?!苯處熞矐騽荻鵀?,改進集體備課的做法,制定學校為適應未來教育的新形勢的路線圖,適當適時地分解“微課制作”“如何利用未來教室上翻轉課”等新課題的研究步驟,并把它們作為集體備課的主題,以點帶面引領教師走在變革與創(chuàng)新之路上。教育信息化帶來的機遇,既是對過去傳統(tǒng)教育優(yōu)秀成果的傳承,更需在行動中加以創(chuàng)新完善。

三、自研先行,磨評結合

集體備課中有時免不了“試點施教——集體評議”的環(huán)節(jié),先由一位教師先行試講,根據(jù)集體研討達成的教學思路,在課堂實際中施教,同組教師帶著觀點、困惑,有目的、有準備地聽課,再由備課組長組織聽課教師對這節(jié)課進行剖析、評議和審視,評議時一般先由授課教師交流授課感受,然后其他教師提出改進和完善的建議或意見,形成較為完備的施教方案。當然,這是理想狀態(tài)下的集體備課。而在現(xiàn)實狀態(tài)下,授課教師往往從自身個體的教學實踐升華為一種教學套路、流程的表現(xiàn),可能會導致課堂教學中教師實踐性知識自然流露和釋放的缺失,授課教師為這節(jié)課會傾注大量的精力,課一結束整個人就松懈下來,缺乏個性化的反思和總結,并不能借助這一次備課形成指導自己常態(tài)教學的有效經驗。其他聽課教師對課的理解可能也停留在用目光觀察及瞬時感受層面,缺少及時記錄后的深度思考。有人把這種集體備課概括為“任務驅動式集體備課”。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更方便旁觀者提出意見或建議,并且讓授課教師自己從主人翁的角度去審視課堂、審視學科教學。學校管理者完全可以采取“拎著攝像機去聽課”的方式組織集體備課,集體評議時讓授課教師靜靜地觀看自己的授課實錄。有教師為了曬出一節(jié)自己滿意的課,先后在未來教室上了5次,邀請同組教師進行若干次磨課,多去觀看自己的課堂實錄,利用集體備課讓教師梳理自己的課堂得失。教師通過梳理課堂,就會轉入開拓教育新視野、追求教育新境界。

四、由備到研,不失師心

集體備課作為教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應用以及整合為中心,宗旨是縮小教師間的差距,充分發(fā)揮團隊力量,最終實現(xiàn)教育公平、提高教學質量,推動課堂改革。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優(yōu)質教育資源譬如優(yōu)秀教案、課件及課堂實錄在互聯(lián)網中俯拾即是。對于備課組來說,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已經不再是難事,只要花一定的時間在互聯(lián)網中“淘”便可得到“寶貝”。問題是,“拿來主義”的教學資源是否適應校情、師情、學情呢?我們經常遇到“無法預約的尷尬”:備課組集全組之力精心研討的通用教案,教師在上課時常常感覺“此路不通”。這種“尷尬”次數(shù)多了,必然造成“集體備課、個人上課、學科教研”三者游離。

例如語文課中,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時,教師往往采用課件,配上作者圖片及文字說明,或者教師說,或者學生讀。盡管效果不太好,但我們集體備課時很少研究“知人論世”的呈現(xiàn)方式,因為大家都采用舊有的模式。如果我們經過中國教師教育網學科遠程網絡培訓,特別是學習了初中通識課程第二單元“數(shù)字故事的制作”,或許就有了思考。如果我們通過網絡觀看了“愛與教育”的數(shù)字故事的成功作品《泰迪的故事》,或許就有了震撼。如果集體備課時備課組長先讓大家觀看《泰迪的故事》,再讓大家網上重新學習“數(shù)字故事的制作”,然后布置“用數(shù)字故事來知人論世”的任務,下次集體備課評選大家的作品誰最感人,或許研究就開始了。

回想信息技術還不普及的“昨天”,教師先獨立備課并個體研究了,集體備課時才敢發(fā)言;反思信息技術較為普及的“今天”,教師先聚沙成塔反而迷失了自我,集體備課時不愿發(fā)言;試想信息技術高度普及的“明天”,教師先復制粘貼并墨守成規(guī)了,集體備課時則不能發(fā)言。由此看來,無論教育信息化如何發(fā)展,教師的獨立研究始終不應消失。我們常說,教育信息化畢竟是技術的革新,不能讓教育信息化駕馭教師;教師“自出心意、不拘成規(guī)”的“師心”思想亙古不變,應該讓教師駕馭教育信息化。教師要駕馭教育信息化,必須鼓勵從“備課”到“研課研教”的轉型,找到適應校情、師情、學情,提升教學質量的方式并矢志不渝。唯有如此,教育理想與教育現(xiàn)實才能完善融合。

【參考文獻】

[1]何錫濤,沈堅.智慧教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蘇瑜.讓集體備課回歸本質[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2(11):23-26.

[3]王靖.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03):223-225.

猜你喜歡
集體備課教育信息化思考
如何高效開展集體備課
初中物理有效課堂背景下集體備課的作用及方式的研究
集體備課在病理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應用與實踐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探討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科技資訊(2016年19期)2016-11-15 10:19:53
提高集體備課有效性的途徑初探
高職學院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和思考
科技視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29:57
創(chuàng)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宣汉县| 孝感市| 刚察县| 拉萨市| 股票| 南部县| 德兴市| 蒙自县| 宜丰县| 桂林市| 安国市| 北宁市| 大余县| 周口市| 大渡口区| 手游| 三门县| 株洲县| 临澧县| 耒阳市| 崇阳县| 余干县| 铁岭县| 五峰| 浪卡子县| 阿克陶县| 克什克腾旗| 枣庄市| 彩票| 大冶市| 沽源县| 合山市| 嫩江县| 石景山区| 慈利县| 望都县| 南涧| 株洲市| 漳平市| 宝山区|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