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樺
【摘要】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不但要符合時代要求,也需將課程標準精神良好體現(xiàn),這就要求編寫高中歷史教科書時兼顧繼承與創(chuàng)新,以繼承為前提不斷創(chuàng)新。本文主要圍繞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寫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展開討論。
【關鍵詞】 教科書編寫 高中歷史 繼承與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12-041-010
繼承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因此,需分析現(xiàn)有的高中歷史教科書,總結其中的得失,進行合理的評價,對優(yōu)秀的部分進行繼承,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新,完善歷史教科書的功能。
1.功能方面
歷史教科書的功能會隨著教學理念的優(yōu)化以及時代發(fā)展的變化而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其基礎功能都不會改變,因此,只有對其基本功能有所掌握才能做好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歷史教科書的基本功能是作為承載歷史學科基礎知識的工具,學生通過這一工具學習歷史,教師通過這一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從“新學”推行以來,不論世事如何變遷,各版本的歷史教科書均較好的實現(xiàn)了這一基本功能,為歷史教科書的編寫、為教學的展開積累了經驗。以人教版歷史教科書為例,從建國至今的多年探索與改良,該教材為歷史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學生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也能夠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
傳統(tǒng)的歷史教科書有不少值得繼承的優(yōu)點,其中的諸多經驗也值得借鑒,在時代不斷發(fā)展與變化的情況下,一方面應繼承前人的優(yōu)秀經驗,保證歷史教科書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則需創(chuàng)新其功能。課程標準改進后的一大特點是注重培養(yǎng)過程與方法,因此,歷史教科書的功能不僅僅是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掌握歷史知識與相關的能力,也要使學生能夠具備相關的學習方法,了解學習的一般過程。近年來,以人為本的理念愈發(fā)受到重視,歷史教科書也應具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的功能。
2.知識體系方面
在新的歷史課程標準中不再分編中外歷史,而是采取混編方式,通史被特定歷史專題所替代,在這一背景之下知識體系的構建備受關注。需將學生學習特點與課程標準要求相結合來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歷史學科有其特點,雖然學科的系統(tǒng)性被淡化,但依然需遵循其特點。歷史的基本要素為人物、地點、時間、事件,歷史基本知識的合理安排需考慮這幾個要素及其內在關系,才能保證知識體系的建立具有邏輯發(fā)展線索。如此一來才能實現(xiàn)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某一歷史專題時掌握其中的橫向、縱向聯(lián)系,同時也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真實的情境。
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主動學習,教育基礎功能被強化,歷史專業(yè)體系特征被淡化,學習內容以學習專題與模塊進行安排,是以對麻雀式案例的解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歷史。因此,知識體系的建立需以課程標準要求為依據,應具備系統(tǒng)建構靈活、知識取向集中等特點。八九個中外歷史專題構成了必修的三個模塊,從思想文化、經濟、政治等角度剖析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特征。專題中的案例選擇是為某一個特定歷史現(xiàn)象服務,意在突出主題。在不同專題之間對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并無要求,但卻有發(fā)展邏輯上的關聯(lián)要求,從而能夠靈活安排各個專題,實現(xiàn)知識體系多角度、多方位的建構。
3.內容方面
教科書的內容蘊含著教學的理念,是教科書基本的載體,編寫教科書必然要考慮內容上的選材。內容選材上需符合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符合歷史學科的特點,滿足課程標準要求。在內容選材上的傳承為堅持教育性、基礎性原則。教育性原則指的是其思想品德教育作用,涵蓋歷史觀、民族精神、思想品德等方面?;A性原則具體指的是在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學術觀點上的選材必須能夠將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反映出來,并且是得到公認的知識,切忌以一家之言作為選材。此外,也需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認識能力進行充分考慮進行內容選材。
內容選材上的創(chuàng)新即以時代的發(fā)展、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調整教材內容,不斷更新、豐富教科書。需以社會的需要為依據對教材的范圍與角度進行調整,并及時跟進學術研究,對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篩選,添加到教材中。高中歷史教科書近年來較大的一個變化表現(xiàn)在加大了社會生活史、文化史、經濟史的比重,而政治史則逐漸減少。因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知識體系有了較大的變化,內容上的選材關系重大。因此,在知識點的取舍方面需以專題與模塊主題作為依據,不再以知識點的詳細講解為側重點,而是突出某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而知識點的選擇只是服務于某一問題的解決。
4.表述方面
在表述方面,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是傳統(tǒng)的教科書所關注的內容,即讓學生知道結論,而主動認知知識是新教科書所強調的內容,重在讓學生自主獲得結論??梢姡虒W改革的新方向是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在表述方式上采取未知結構更為適宜。在教科書中應增加生動事例的內容,同時逐漸減少已知結論所占的比重,通過未知歷史情境的預設,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歷史。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師生間的互動,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改變教師機械授課的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教師能夠發(fā)揮正確的引導作用,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師生之間形成合作關系,提高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程度。
5.結束語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寫需以教學實際作為立足點,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因此,作為編寫者需及時總結教科書的優(yōu)缺點,結合課程標準新理念,從功能、知識體系、內容、表述等方面進行繼承與創(chuàng)新,提高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