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艾玲 石紹金
摘要:古典名著是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典名著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積累寫作素材以及形成閱讀能力上有著重要的價值,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帶著問題閱讀,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古典名著 作用
一、前言
古典名著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中國文學在發(fā)展過程當中累積下來的重要財富。中國古典名著具有非常豐富的文化積淀,以及生動細膩的文字,鮮明的人物形象等,這些都能夠給讀者帶來非常多思想上的啟發(fā)。當前在小學的高年級階段,引入了諸如《三國演義》《史記》等部分古典名著的節(jié)選內(nèi)容,小學生通過學習古典名著,也獲得了非常多的幫助。實際上,針對古典名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分析,才能夠充分發(fā)揮好古典名著的重要作用。
二、古典名著在知識面拓寬和積累素材提供的作用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語文閱讀教學訓練,對于拓展小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學和歷史教學實際上是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正所謂“文史不分家”,良好的語文功底往往需要充實的歷史功底作為基礎進行支持。而當前小學階段并沒有正式開設歷史專門課程,很多小學生對于歷史的了解不夠全面,導致他們在進行寫作時候往往在征引例子上出現(xiàn)一些史實混淆不清、張冠李戴的狀況。實際上小學生可以通過古典名著對于部分中國的歷史進行學習,比如四大名著都是根據(jù)具體的歷史背景展開的,如明代羅貫中創(chuàng)作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這一段歷史如果對《三國演義》有過涉獵的學生,自然能夠如數(shù)家珍,但是對于沒有接觸過這一部古典名著的學生,則可能完全不知道,甚至不清楚劉備、曹操或者孫權(quán)等人,在歷史常識上的貧乏,實際上是可以通過古典名著的選章閱讀上進行補充。
小學教師要注重進行脈絡化梳理,對于《三國演義》這一類相對故事內(nèi)容比較復雜、歷史跨度比較大、人物眾多的小說,要幫助小學生建立歷史框架,讓小學生形成基礎性的歷史觀。對于歷史事實的掌握,是小學生形成批判性歷史思維的重要基礎,對于特定歷史事實的既有判定,小學教師也可以適當引入。比如劉備素來被認為是宅心仁厚的君主,曹操在傳統(tǒng)歷史觀中是奸雄的角色等,但是這些觀念的引入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來進行反思,劉備是不是絕對的宅心仁厚?曹操又是不是完全是殘酷不仁的?教師引發(fā)學生在閱讀中的思考,顯然是非常必要的,而歷史本來就是具備多元復雜性的,學生在知識面的拓寬,以及在面對歷史事件的客觀思維時,能夠幫助他們在語文閱讀以及寫作上取得一定的進步。
又如《西游記》,這一部小說是以唐太宗李世民讓唐僧三藏去天竺取經(jīng)的過程為主,雖然加入了非常廣泛神怪故事的內(nèi)容,但是其在各種俗語的運用、歷史、地理人情的戰(zhàn)線上都非常的豐富。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隋唐的一些簡要的歷史,了解李世民這個重要的中國帝皇的基本狀況,甚至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宗教文化、古代各國和中國的文化交流等,比如日本人阿倍仲麻呂來中國留學、歷史上玄奘到天竺的那爛陀大學學習各種佛教的經(jīng)書教義等,這些歷史非常新鮮,很多小學生未曾接觸,所以很容易就為學生所接受和記憶。
三、古典名著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的作用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其中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古代名著為后人所喜愛。古典名著往往是非常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比如明代作家施耐庵創(chuàng)作的《水滸傳》,通過對北宋后期的山東宋江揭竿而起的歷史故事進行藝術塑造,形成了非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施耐庵這一部《水滸傳》,在對主要的英雄好漢的刻畫上,主要從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以及動作描寫等方面,都是處理得非常到位,在很多重點人物的章節(jié)當中,都可以看到施耐庵是獨具匠心的。而且《水滸傳》的敘事具有很強的曲折性,比如插翅虎雷橫、豹子頭林沖等,一開始都是北宋朝廷的官員,但是卻在情感和法理之間徘徊,面對歹人當?shù)辣黄瘸鍪郑墒菂s遭人陷害,整個故事過程有非常強的可讀性。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這一類型的古典名著的閱讀,不要純粹讓學生知道這樣一個小說傳奇故事就結(jié)束,要避免學生了解故事后淺嘗輒止,要讓學生想一想,某個故事的發(fā)展脈絡是什么?某個故事的起承轉(zhuǎn)合基本過程是如何的?或者是在這個特定的章節(jié)之中,某個人物有多少種描寫方式?上述的這些都可以作為古典名著閱讀的引入問題,學生要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
實際上,學生如果能夠思考就能夠發(fā)現(xiàn),在閱讀《水滸傳》過程中,這些主要的英雄好漢,其心理發(fā)展過程是不同的,他們并不是純粹就依靠個人的蠻力行兇的殺人犯,而是一群被迫選擇暴力的英雄好漢,在北宋末年權(quán)臣當?shù)赖臅r代,善良的人民遭到各種壓迫,而英雄好漢有一身好武藝,只能夠忍氣吞聲,其經(jīng)歷了漫長的心理煎熬,才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水滸傳》中的魯智深,他一開始是關西經(jīng)略五路廉訪使手下的提轄官,但是面對歹人欺侮善良的老人和婦孺,才采用暴力的方式打了鄭屠夫,錯手打死了鄭屠夫。實際上,魯智深只是想要教訓鄭屠夫,而不是將這個人殺死,在《三拳打死鎮(zhèn)關西》中,無論是動作描寫還是心理描寫,都是非常生動的,通過這些心理描寫,可以看出魯提轄并不是一個心性兇惡的人,更不是趕盡殺絕的人,但是通過動作描寫,魯提轄的一身好武藝卻顯露出來??墒窃诹硗庖粋€章節(jié)當中,當梁山的軍師智多星吳用在桃花山看到魯智深的城寨,又發(fā)出了感慨,說這是軍中的人才能夠布置的城池,易守難攻。對于魯智深的描寫,也可以通過這些其他人物的語言來進行刻畫,可以看出《水滸傳》在人物刻畫方式上的流暢和成功。這一點也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并且思考的重要內(nèi)容。
學生從古典名著上學習到的語言表達技巧,可以通過寫作課程進行承接,也就是讓小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閱讀課程也可以加入一些相關的片段寫作的聯(lián)系,讓學生運用古典名著當中某種特定的方式進行文字組織,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形成文字表達上的基本能力,更加貼切地理解各種具體的文學技巧等。
四、結(jié)束語
小學閱讀課程,實際上是小學生積累更多文字素材、培養(yǎng)基本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述的就是一個人通過大量閱讀才能夠積累出優(yōu)秀的寫作能力。因此,小學生的閱讀課程當中,適當?shù)丶尤胍欢ǖ墓诺涿?,能夠讓學生逐漸積累各種語言文字素材,從模仿古典名著的寫作筆法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的文筆以及文字品格。這一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點滴閱讀、點滴積累的過程。語文教師也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喧賓奪主,要以語文教材為主體,適當進行引入,對于古典名著當中涉及到部分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部分,語文教師也有指出的義務,這一點需要引導下循序漸進地開展,才能夠讓小學生喜歡閱讀、善于閱讀,逐漸形成獨立思考、辯證思維的閱讀習慣。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