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媛
(大連教育學院 職業(yè)成人教師教育中心, 遼寧 大連 116021)
?
大連市中職學校數學學科教育教學調研報告
李慧媛①
(大連教育學院 職業(yè)成人教師教育中心, 遼寧 大連 116021)
從中職數學教師隊伍情況、教學現狀、教研需求、教師個人發(fā)展愿景,以及目前的主要困惑等五個方面進行調查與分析,并結合這幾個方面確定研訓活動。
中職;數學;研訓
為全面了解大連市中職學校數學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現狀,了解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需求,提高研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滿足廣大教師的研訓需求,我們通過下校聽課、座談交流、發(fā)放問卷等形式對大連市28所中職學校開展數學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情況摸底調研,內容主要涉及教師隊伍情況、教學現狀、研訓需求、教師個人發(fā)展愿景及主要困惑等五個方面。
1.教師隊伍
截止到2015年底,大連市28所中職學校共有數學學科教師118人。數學教師隊伍學歷水平達標,年齡結構相對合理,基本能適應中職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
教師學歷水平明顯提高。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較10年前明顯增加,達到17%。骨干教師比例加大,青年骨干及學科帶頭人比例達19%。青年骨干和學科帶頭人學習力強,能夠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能力。這支有學習力、善于提升自我的團隊,將為今后中職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交流研究提供優(yōu)質資源。今后,青年骨干和學科帶頭人應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做課、說課等形式展示交流,帶動區(qū)域內全員教研意識的加強與素質提升。
近幾年新入職教師有所增加,教齡10年以下教師人數占25%。因此,年輕教師的培養(yǎng)與培訓應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之一。
80%以上的數學教師承擔班主任、兼課或行政兼職工作。如何使教師在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投入一定精力兼顧教研和自身專業(yè)發(fā)展,也是研訓工作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加強教研活動溝通,滿足個性需求等都是以后研訓工作細化的重點。
2.教學現狀
教學現狀主要圍繞教學最大障礙、信息技術掌握情況及使用情況調研。
教學最大障礙問題依次為學生素質問題、領導不重視、教材內容問題、教學方式方法問題。56%的教師認為教學最大障礙是學生素質問題。開展適合學情實際的教學活動,使每名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是今后研訓工作應繼續(xù)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內容。17%的教師認為數學教學最大障礙問題是領導對數學教學不重視。這一結果很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由于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高技能的勞動者,重技能培訓是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共識。絕大多數人更認同用時短、成效明顯的職業(yè)技能訓練,對數學等一些基礎學科潛移默化的作用認識不足。有的學校數學減課時現象十分嚴重,個別學校只開設一學期數學課,每周1課時,遠遠達不到大綱要求的128課時;還有個別學校教學計劃上報的課時與實際授課安排的課時計劃不一樣,存在兩層皮現象。長此以往,中職數學的“培訓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yǎng),為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職業(yè)技能、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任務難以落實。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課時開設數學課程,既需要各學校自覺地踐行,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嚴格監(jiān)管。更重要的是,廣大數學教師要樹立責任意識,加強教學研究,通過有效教學活動改變目前中職數學教學的現狀,不抱怨,不放棄。 15%的教師認為教材內容問題是教學最大障礙。這表明仍有部分學校使用國家規(guī)劃教材有難度。繼續(xù)加強教材內容改革,結合各校專業(yè)特點與專業(yè)發(fā)展需要,增加教學內容的選擇性、實用性、適用性,加大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力度,也是今后研訓工作繼續(xù)著力研究的內容。12%的教師認為教學方法問題是教學的最大障礙。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探討和摸索適合中職學生、易于學生對知識認識理解和掌握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也是今后研訓工作繼續(xù)研究探討的問題。今后的研訓活動可借助案例分析、同課異構、專題講座、實踐觀摩等形式展開教法研究,不斷探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課堂教學方法。
調查數據顯示,47%的教師認為自己信息技術掌握較好,53%的教師認為自己信息技術掌握一般或不好;51%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49%的教師很少用或根本不用信息技術。調研發(fā)現,大部分教師信息技術掌握不夠理想,僅限于會簡單的PPT制作;部分教師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他們接受過通識性教學軟件的培訓(如PPT,flash動畫,word等),但對數學專用軟件(如幾何畫板,GeoGebra 及Micosoft Mathematics等)不了解、不熟悉。由于使用常規(guī)通識性軟件制作動態(tài)變化數學圖形難度大,教師不愿意浪費時間和精力,多使用高教社資源課件。由于內容限制,教師只能按照統一內容設計的模板講授,無法結合學情差異和不同專業(yè)特點來調整教學內容。如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更新觀念,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教學已然成為常態(tài)。近年來國賽中,南方學校不但在幾何畫板等專用數學軟件的使用上輕車熟路,網絡即時交流平臺、藍墨云班課等也在課堂中頻現,這些技術和手段改變了知識的呈現方式,幫助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大大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目前,我市只有參加國賽的學科教師重視信息技術運用,這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國賽的基本要求。如何變教師被動使用為主動設計、制作與運用,是今后研訓工作的重點任務。數學專用軟件的使用是我市絕大多數教師的短板,多數教師對數學專用軟件陌生,今后的研訓活動應該通過外請專家培訓、開展數學教學課件比賽等形式引導教師進行課件開發(fā)與制作,促進教師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
3.研訓需求
研訓需求主要從研訓意向及研訓后變化和研訓內容及方式兩個方面展開調研。其中,研訓意向及研訓后變化涉及問題有“參加研訓活動意向”“愿意參加的原因”“不愿參加的原因”“參加研訓專業(yè)水平變化”等問題;研訓內容及方式方面涉及“希望研訓安排的內容”“喜歡的研訓方式”等問題。
(1)研訓意向及研訓后變化。96%的教師愿意參加研訓活動,他們普遍認為研訓能夠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與同行有交流學習的機會、獲得新知識與技能。4%的教師不愿意參加研訓活動,原因包括“活動安排不符合教學需要”“學校不夠支持”等。今后研訓活動要加強與學校層面的溝通,積極聽取教師意見,及時改進,提供個性化服務,盡可能使研訓關注到每名教師教研需求。
71%的教師認為研訓活動后自己專業(yè)水平有較大提高,但也有27%的教師認為研訓后變化不大,2%的教師認為幾乎沒有變化。調查發(fā)現,后兩者中有一部分屬于對職業(yè)認可度較低的教師,他們覺得搞教學改革、搞培訓都是走形式,搞花架子,不大愿意接受新理念,學科本位思想比較重;還有一部分是歷經多次國賽訓練的教師,由于研訓的內容都是以他們的實踐做樣板,高度上他們有更多的渴求。今后研訓工作要充分體現層次化。
(2)研訓內容及方式。研訓內容需求由高到低依次為學科知識與能力再提高培訓,教育前沿理論培訓,信息技術培訓及學科新發(fā)展方面的培訓,課堂教學設計、實施與反思能力培訓,教育科研能力培訓,教材開發(fā)與編寫方面的培訓,教師基本功培訓。今后研訓活動內容應根據需求規(guī)劃不同培訓內容比例。實踐性強的學科知識與能力提升培訓,仍舊是大多數教師的需求,同時,培訓內容也要兼顧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需要。
研訓活動方式受歡迎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案例分析、實踐指導、研討交流、說課評課、理論講授。同時,對以往培訓形式調查得知,教學課例展示、送教下鄉(xiāng)、數學骨干教師培訓等形式頗受歡迎。顯然,大多數教師更喜歡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的案例研討交流形式。因此,今后研訓工作應繼續(xù)開展以案例分析為主的研討形式,同時,要深入研究融理論培訓于實踐案例于一體的研討形式。
4.教師個人發(fā)展愿景
我們從職業(yè)認同感及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情況、促進專業(yè)成長的方式途徑及需要提升的方面展開調查。其中,職業(yè)認同與影響發(fā)展要素涉及“職業(yè)滿意度”“影響個人發(fā)展主要因素”“專業(yè)發(fā)展面臨的最大困難”三個問題。促進專業(yè)成長的方式途徑及需要提升的方面涉及“有助于提高專業(yè)水平方式”“專業(yè)知識與能力需要提升的方面”“促進專業(yè)成長最有效的途徑”等問題。
(1)職業(yè)認同感及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情況。81%的教師對教師職業(yè)比較滿意,19%的教師對職業(yè)不太滿意??傮w上,多數數學教師對教師職業(yè)滿意度較高,今后教研工作的重點就是要讓教師獲得更多的職業(yè)認同,通過各種比賽、交流展示等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提升空間,激發(fā)他們的熱情,獲得職業(yè)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影響個人專業(yè)發(fā)展主要因素依次為學校管理與學校氛圍及教研組、學校校長、教研員、教育部門、同事評價。由此看來,學校的教學管理與學校氛圍是影響教師發(fā)展的最主要因素。日常教研也發(fā)現,重視教研的學校每次教研派出教師人數也較多,并且教師間“比、學、趕、幫、超”的勁頭足,不但競相參加各級各類比賽,而且能在日常教學中積極貫徹課改理念改進課堂教學;不重視教研的學校往往只派一名代表,還有的學校常年不參加教研活動,這樣的學校教師教學理念陳舊,教師的教學基本是填鴨式,教學效果較差。同時,調查顯示,教研組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影響較大。校長、教育部門與教研員在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影響方面占比相同。學校大環(huán)境才是教師置身的根本,樹立服務意識,協同、幫助學校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以學校為單位進行個性化教研是今后的常態(tài)工作。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面臨的最大困難依次為行政部門無相關政策支持、工作任務繁重、學校氛圍較差、自身缺乏動力。目前中職學校輕視文化課尤其是輕視數學課,刪減課時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盡管國家有相關的教學計劃規(guī)定,但是計劃和落實兩層皮的現象依舊存在。另外,80%以上的數學教師承擔班主任、兼課或行政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務,加上對數學普遍不重視及學校不支持等原因,導致教師自身缺乏專業(yè)發(fā)展動力。如何在以就業(yè)為導向形勢下,從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重視數學課程的教學,重視數學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不容再忽視的問題。
(2)促進專業(yè)成長的途徑及需要提升的方面。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有效方式依次為參加各級各類教研交流,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反思與教育科研,聽專家講座,與同事交流、合作,學歷進修,閱讀專業(yè)書刊。調研顯示,教研交流、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個人專業(yè)水平的最有效途徑。因此,今后研訓工作應加強教研交流,優(yōu)質資源共享,以問題為導向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和使用、教學方法的改進、課程內容的開發(fā)及評價手段有效使用方面提升愿望迫切,這也是今后研訓工作重點關注的內容。
5.教師困惑
中職數學教師主要困惑集中于課程內容、方法手段、專業(yè)發(fā)展、專題引領、培訓交流等方面,問題聚焦于教學方法策略、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評價實施、實踐性案例指導、培訓交流研討等內容,這也是全國絕大多數職業(yè)學校數學教育教學面臨的主要困惑與問題。
近年來,中職數學教學改革不斷推進。教育部針對中職教學改革先后出臺多個文件,包括《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8號)、《教育部關于制定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9〕2號)、《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等,這些文件對公共基礎課課程教學改革提出要求: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重點,遵循職業(yè)教育客觀規(guī)律,尊重學生認知水平和基礎差異,合理調整教學目標,優(yōu)化整合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手段,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方法,切實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為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滿足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需要,促進終身學習。這是對公共基礎課的共性要求,當然也是數學科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貫徹好、落實好是數學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近年來,全國性的教學競賽活動愈發(fā)頻繁,國賽由原來的兩年一次調整為一年一次,以敦促各地區(qū)教師加強教學研究,加快教改的腳步,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開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比賽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評價、信息技術運用等主要方面展開探索。盡管目前我們部分教師觀念轉變尚待時日,但是全國改革腳步卻從未停過,翻轉課堂,mooc等新的教學形式紛紛呈現,各種數學專用軟件也在國賽賽場紛紛亮相,一些新的教學手段、新的內容設計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教學優(yōu)勢與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師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教育教學能力是課程改革和社會發(fā)展形勢的需要。盡管目前一些教師對理論培訓的接受度不高,但是我們不能逃避改革,規(guī)避問題。我們要正視現實,加強理論研究,加深實踐教學探究,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探索適合中職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提高中職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研訓工作要以教師的研訓需求為導向、以課改理念為引領,重點滿足共性研訓需求,并兼顧個性化需求。
研訓形式采用案例分析、互動交流、參與體驗、觀摩診斷、專題講座、專業(yè)引領等。
研訓內容既要滿足數學課堂教育教學需求,也要關注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需求。研訓要結合中職數學的培養(yǎng)目標、任務要求及學生的學情實際,加強數學課堂教育教學研究,重點加強中職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的研究。教學內容要重點結合學生基礎,選擇恰當合理的教學內容,加強數學應用性研究。提倡各校結合專業(yè)特點研發(fā)校本課程,兼顧高職升學需要。教學方法要關注學生主體,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為特征的學習方式。開展專題交流、互動研討、案例分析等形式研究探討“如何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運用” “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等專題,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優(yōu)化課堂組織管理。開展調研收集案例,結合理論及案例剖析交流研討、頭腦風暴,探討實施課堂互動交流的有效方法。關注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加強數學專用教學軟件的培訓,使多數教師能熟練掌握幾何畫板的使用,骨干教師會初步使用GeoGebra 及Micosoft Mathematics軟件。同時,繼續(xù)把mooc納入到每名教師的教學輔助平臺。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習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自評互評的落實, 關注學習評價的及時性;研發(fā)使用評價系統;嘗試試點研究開發(fā)課堂教學及時評價系統,并借助評價平臺實現課堂學習評價的及時反饋。
研訓還要關注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需要,開展職后培訓。加強教學新理念及課改新動向方面專題培訓,針對教師需求開展課題研究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加強青年教師學科教學基本功培訓。
[責任編輯:惠人]
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Mat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Dalian City
LI Hui-yuan
(CenterofAdultEducationTeacherandVocationalSchoolTeacherEducation,
In the report, five items a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y are as follows: the situation of math teachers as a team, the status quo of teaching, demand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ers’ personal development vision, and current confusion. Aiming at these five aspects, the report determines plans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math; research and training
2016-07-10
李慧媛(1968- ),女,遼寧大連人,高級講師。
G632.3
A
1008-388X(2016)03-00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