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楊小剛(川北醫(yī)學院外國語言文化系,四川南充637007)
?
高級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思辨能力培養(yǎng)
陳建平,楊小剛
(川北醫(yī)學院外國語言文化系,四川南充637007)
【摘要】高級英語課程的重點已從語言知識的豐富、語言技能的提高和交際能力的增強等方面轉向了語言技能與思維活動的相互融合并共同提升,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課程的重要目標?;诟呒売⒄Z知識性強、語言難度大、話題涉及廣的特點,分別在課前預習、課堂設問、課堂討論和課后讀寫結合幾方面就教學過程中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實施路徑選擇做了細致的分析與討論,以致力于通過高級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關鍵詞】高級英語;思辨能力;文本解讀;讀寫結合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教育實踐中,具有重要思辨特質的批判性思維教育往往被忽視,太多的記憶和背誦是其主要特點。的確,我們的文化缺乏邏輯與批判思維的傳統(tǒng),在人們的思維特質中常常邏輯觀念淡薄,批判思維意識缺失;相反,權威意識濃烈,盲從心理盛行。重技能輕情感、重知識輕能力、重智商輕情商是我們教育的明顯特征,培養(yǎng)著大量有缺陷的“人才”,而大學外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能力更是令人擔憂?!八急嫒毕Y”[1]早被用來描寫外語專業(yè)學生的普遍病態(tài)現(xiàn)狀。何其莘等指出:“在語言技能訓練中往往強調(diào)模仿記憶,卻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yǎng)”[2]。文秋芳、張燕(2006)[3]將外語專業(yè)學生與其他專業(yè)學生進行比較也發(fā)現(xiàn),外語專業(yè)學生大學畢業(yè)時的思維水平明顯低于其他專業(yè)學生。外語專業(yè)學生思辨能力的缺席不適應高素質人才基本要求的同時,也嚴重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的高等教育目標相去甚遠。
值得高興的是,近年來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等思辨能力已成為英語教學領域的重要關注點?!矮@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提出見解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已被《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4]定為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目標之一。2013年10月,全國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與發(fā)展學術研討會就“基于多元人才觀,探索英語類專業(yè)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未來中國與中國的英語教學”的主題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討論與交流,并特別就英語專業(yè)知識課程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yǎng)展開了專門的研討。與此同時,不少專家教授從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課程測試、教材編寫、教師發(fā)展等各方面廣泛探討了思辨能力培養(yǎng)[5- 6]。
高級英語是英語專業(yè)高年級的核心課程,其文本題材多樣、體裁多元、語言原汁原味,正是“擴大學生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對名篇的分析和欣賞能力、邏輯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4]的最好機會。其課程重點不在于語言知識的豐富、語言技能的提高和交際能力的增強,而在于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融合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程與英語專業(yè)知識課程的課程訴求,提升專業(yè)水平和專業(yè)能力的同時,豐富人文內(nèi)涵、明確專業(yè)身份認同和清楚專業(yè)價值,以充分體現(xiàn)其“高級”的特色:綜合、思辨、學術、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從“語言符號”到“文化理解”和“一定的學術研究”的轉向,實現(xiàn)學生包括自主學習和終身教育學習在內(nèi)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7]。
國外思辨能力研究的兩個理論模型(特爾斐研究模型和思維結構模型)較為全面地定義了思辨能力:首先包括理解、分析和評價等核心技能;其次,也包括追求真理和公正、思想開放和自信、有正確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性格特質。英美等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將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列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這在他們的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材料選擇以及課程考核與評估方面都有充分的體現(xiàn)。
國內(nèi)學者關于思辨能力的研究多基于上述兩個模型,具體到了英語教學中的思辨能力培養(yǎng)更多地選擇批判性閱讀(critical reading skills/lietracy)或高級閱讀能力。在何強生、劉曉莉[8]看來,批判性閱讀就是讀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根據(jù)一定的原則和標準對文本的真實性、有效性及其價值進行判斷并做出評價的一種閱讀活動,一般包含理解文本、評價文本和做出反應三個步驟;與此同時,范莉[9]則強調(diào)批判性閱讀中對作者的觀點、傾向、假設進行分析、整合和評價的閱讀策略;文秋芳等于2009年結合國內(nèi)外的成果提出了“層級模型”[10],隨后在其層級模型的基礎上首次構建了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測量工具,并積極組織了一系列先導研究和測量工具修訂后的檢驗研究。他們?yōu)槲覈耐庹Z類學生思辨能力研究做了重要的前期基礎和探索工作[11-13],對具體的英語專業(yè)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yǎng)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
高級英語課程作為英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其重點已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方面轉向通過對廣泛題材語篇類型的閱讀、理解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語篇意識和文體意識、提高語篇分析和文體分析能力。在強調(diào)語言知識積累的同時,更強調(diào)學生邏輯思維、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等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對文本的表層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和推理性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基礎上,如何有效促進學生評判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能力的提升,這是高級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課前預習
高級英語是一門知識性強、語言難度大、話題涉及廣、課程要求高的核心課程,課前預習就顯得特別重要。否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定只會云里霧里,理解文本會很困難,更談不上就文本意義的深入討論和欣賞。詞匯、必要的背景知識和文本結構是預習的首要任務。鼓勵學生在掃清詞匯語法障礙的基礎上,試著全面理解文本,標出疑難點和重點詞句,并就文本內(nèi)容聯(lián)系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初步寫下評論和疑問,試著通過與同學討論和自己的更多閱讀來獲得文本的初步理解。
與此同時,教師就背景知識、文體、修辭、文本意義等方面布置幾個問題,并要求查閱相關資料,以獲得對所學語篇的初步認識,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深入探討的熱情。這種Globe-reading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為進一步對文本意義的深層探討做好準備。
(二)課堂設問
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diào)知識的動態(tài)性、學習者經(jīng)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學習過程的建構性,認為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由外到內(nèi)的轉移和傳遞,同時還是學習者主動構建自身知識和經(jīng)驗的過程[14]。語言文化知識的掌握不能過多基于記憶、重復和模仿,其個人意義建構不可忽視。同樣,語言技能的嫻熟也離不開個人已有技能與新技能的重新建構,學習者通過新經(jīng)驗與原有知識經(jīng)驗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它強調(diào)以“學”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和參與性,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主要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如何促進(facilitate)高級英語學習,如何激勵學生充滿熱情和好奇走進每一堂高級英語課,課堂設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畢竟,問題意識、問題能力是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喚醒學生思考、質疑和批判意識,鼓勵學生養(yǎng)成批判性思考問題的習慣,在使個人獲得解放的同時推動社會進步[15]。
一般來講,課堂教學主要有三種模式:填鴨式(教師講,學生記)、以學生為中心式(教師為組織者,學生為參與者)、互動式(兼容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作用,相互交流,多項互動)。為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技能,高級英語教學必須兼顧教師的指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配合。而課堂設問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如展示性提問可檢查學生對文本所涉及相關英語語言文化知識的知曉與掌握情況;參閱性提問(開放性問題的一種)往往能更為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大膽地思考、質疑、發(fā)表自己的觀點[16]。例如,在The Libido for the Ugly[17]中,有這樣一句話:The peasants, however poor, somehow manage to make themselves graceful and charming habitations, even in Spain.引導學生思考Why does the writer mention the peasants in Spain?進而鼓勵同學們大膽猜測并結合作者的寫作風格與所處的那個歷史時代等提出自己的合理解釋,即便是模糊的甚至混亂的,只要有個人的積極思考,在問題的指引下廣泛閱讀、多方考證,這對于培養(yǎng)包括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內(nèi)的思辨能力都是非??少F的[5]。
(三)課堂討論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S懻撌侵腔鄣慕讳h、思維的碰撞,在鞏固已有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拓寬視野;在同伴學習的氛圍中體會成就感的同時,感知差距,以激發(fā)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和熱情。在教學方式的變革中,從循序漸進向構建個性化的知識結構轉變[16]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而課堂討論更是教學理念實施的最合理和最現(xiàn)實的選擇。
鑒于高級英語課程的特點,著力于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實施,其課堂討論主要在兩個層面(宏觀)展開。第一,從詞匯的選擇、句段的安排到文章的謀篇布局。第二,從語篇的主題、作者的意圖到文本的更廣泛社會意義和人生意義(作者對主題的表達以及學習者基于個人閱歷的個人理解)。教師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給學生以啟示引導,把課堂教學活動從過去“教師講、學生聽”變?yōu)閷W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討論甚至辨論,鼓勵不同意見的交鋒,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說理能力[1],并在對問題的探討過程中逐步從印象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思辨型的理性認識,使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獨立提出見解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發(fā)展[18]。
充分的課堂討論,賦予了高級英語課程開展的強大生命力。一方面,走出了以往總是在詞匯、語法結構、難句翻譯等方面的過分糾纏,降低了學習的焦慮感;另一方面,對文本意義的廣泛而有深度的進一步探討,增添了學習樂趣的同時也賦予了學習的個人意義、社會意義和文本意義融合的契機,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再次考證文本的本身意義,并豐富了語言文化學習的過程。思想的交流取代了句句推進的單一釋義教學模式,置于更大文本網(wǎng)中的(所學)文本,這勢必豐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19],同時也極大地促進著學生思辨能力的發(fā)展。
(四)課后讀寫結合
語言學習者的讀寫能力密切相關,也難怪不少英語學習主流教材都冠以“讀寫教程”或Writing Skills with Readings之類的。只有有了有思想、有深度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輸出(主要是寫作),也才能談得上輸入的有效性。高級英語課程中的各個文本是學習理解的觀點源、進一步討論的基礎素材以及作文的范本,在“作者—文本—讀者”三者實現(xiàn)真正對話的基礎上,走進“文本(重讀文本)—更多相關的文本(課外拓展閱讀)—讀者自己的文本(寫作)”的教學模式中,而這后一個“3文本”階段是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補充和完善,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思考、收索相關信息、解決問題等能力。其中,讀者自己的文本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方面檢查學生的文本學習狀況,另一方面實現(xiàn)學生的成就感。因為在作者、文本、讀者的三角關系中,讀者絕不僅僅是被動的部分,“會從其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見聞、情感歷程、審美好尚出發(fā),循著作者的描述構想出自己心目中的林黛玉”[20],帶給語言學習的更多樂趣與動力的同時,強化了語言輸出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
讀是寫的思索與準備,也是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必經(jīng)過程。在這個階段,讀的活動包括文本的重讀、同樣話題相關文本的泛讀以及對文本不同角度解讀的學術文章的研讀。教師在組織推薦讀物、補充材料的選編方面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在文本不同角度解讀的學術文章方面給予一定建議,幫助學生減少盲目、拓寬視野、掌握素材,而學生課后查閱資料更是鍛煉獲取信息、評價信息和組織信息能力的過程,他們可以從中學習如何將新信息與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使用信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不同信息的整合能力。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是一篇有著豐富意義的短篇小說,文本的解讀與賞析可以從女性文學[21]、非裔美國黑人文學、美國黑人文化遺產(chǎn)[22]、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等方面展開深入的討論與研究,將看似平常的被子之爭賦予作者本想表達的諸多意義,在全球化語境下,美國黑人所不得不面對的這種困惑與迷茫,其人文內(nèi)涵和價值承載對于民族文化認同與重新建構有著深遠的意義[23]。如此廣泛而有準備的閱讀,始終伴隨著思辨,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學習意義的個人建構,充實學生學習高級英語過程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
寫是讀的深化與總結,也是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必然階段。在原文本主要意義的基礎上,梳理邏輯關系,明確寫作目的,結合對原文本的重讀、與話題相關文本的泛讀以及對文本不同角度解讀的學術文章的研讀和已有知識系統(tǒng),整合新信息,完成寫作過程中的“知識轉換”。在此過程中,調(diào)用并發(fā)展不同的批判性思維策略、概括總結策略、(根據(jù)生成文本的需要)合理的取舍策略,通過辨證思維比較和評價不同觀點、解釋等,進而寫出自己的讀后觀點啟發(fā)以及對先前思想的修正與感悟,或者參照規(guī)范的學術論文,表達自己的初步學術思想。
高級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理解、語法修辭和寫作上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而這三方面都與思辨能力密不可分。思辨能力不足,就難以正確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修辭是邏輯思維的反映,而寫作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高級英語教學是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的核心部分,幫助學生透過文本理解、分析和評價,擴大知識面,加深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進而在豐富傳統(tǒng)語言知識和提高語言技能的同時,在廣泛涉獵和深刻思考中發(fā)展縝密的思辨能力和成熟的世界觀,致力于培養(yǎng)有文化、有知識、有技能、有思想內(nèi)涵的英語專業(yè)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8(7):1.
[2]何其莘,殷桐生,黃源生,等.關于外語專業(yè)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24-28.
[3]文秋芳,周燕.評述外語專業(y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J].外語學刊, 2006(5):76-80.
[4]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5]張峰.基于問題解決的高級英語教學策略[J].山東外語教學, 2010(4):19-23.
[6]孫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養(yǎng),將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1(3):603-608.
[7]曹志希.論本科英語專業(yè)顯性課程改革[J].山東外語教學, 2003(1):37-40.
[8]何強生,劉曉莉.批判性閱讀及其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 2003(5):54-55.
[9]范莉.外語閱讀的新思維——批判式閱讀模式[J].英語研究, 2008(4):81-84.
[10]文秋芳.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 2009(1):37-43.
[11]文秋芳.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客觀性量具構建的先導研究[J].外語教學, 2010(1):55-58, 63.
[12]文秋芳.我國英語專業(yè)與其他文科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 2010(5):350-355.
[13]文秋芳.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修訂與信效度檢驗研究[J].外語界, 2010(4):19-26,35.
[14]張建偉.基于問題解決的知識建構[J] .教育研究, 2000(10):58-62.
[15]李忠.沒有問題的問題——大學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問題[J].大學教育科學, 2009(3):25-29.
[16]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7:46-49.
[17]張漢熙.高級英語(第一冊):第三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1:133-147.
[18]錢坤強.外語習得與思辨能力[J].山東外語教學, 1996(3):72-75.
[19]劉學明.重視高校通識教育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文學類公選課與通識教育的改革與實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4):135-138.
[20]宋耕.重讀傳統(tǒng)——跨文化閱讀新視野[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5:4-5.
[21]李潔平.《日用家當》中女性形象解讀[J].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7(8):37-39.
[22]李榮慶.試論《日用家當》中黑人的被子遺產(chǎn)與繼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9(1):95-98.
[23]陳建平,李秀琴.非裔美國人的文化遺產(chǎn)意識——《日用家當》解讀[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0(6):56-59.
責任編輯:吳強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CHEN Jianping, YANG Xiaogang
(Department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7, China)
Abstract:The focus of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has been transferred from language knowledge enriching, language skills improving and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strenghening to the combination and improving of language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activities. Given much knowledge concerning Engl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difficulty of English language, extensive topics and demanding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ossible approaches in great detail to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from five perspectives: preview, questioning, discussion and reading-and-writing-after-class activity.
Key words:Advanced English;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xt interpretation; writing with reading
作者簡介:陳建平(1974—),男,四川儀隴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英語教育、跨文化交際學教學與研究;楊小剛(1957—),男,重慶合川人,教授,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學、醫(yī)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地方院校英語專業(yè)課程優(yōu)化設計研究”(項目號:13s130119)和2013年川北醫(yī)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高級英語教學與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研究”(項目號:2013-12-4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6-19
中圖分類號:H31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004(2016)01-01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