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娟 郁文
【摘 要】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分享、交流、協(xié)作、探究、創(chuàng)造性的意義建構等為特征,可以作為網絡時代高職行業(yè)英語教學新模式的理論依據。本文在分析高職行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課堂學習共同體+網絡學習共同體”的高職行業(yè)英語混合教學模式,并具體論述了“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以期對當前的高職行業(yè)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建構主義;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
1 現狀分析
2009年,教育部發(fā)布的《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稿)》明確提出:“英語教學分基礎英語和行業(yè)英語兩個階段設置課程,兩者的學習內容自然銜接,或將行業(yè)英語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育者認識的提高,開設行業(yè)英語課程的高職院校不斷增多,但遠未普及。與基礎英語課程相比,行業(yè)英語教學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就教學模式而言,部分學校仍然停留在“一言堂”的灌輸式教學?,F在的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差且學習動機弱,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 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概述
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由中山大學的王竹立教授于2011年初提出,新建構主義理論主要適用于指導網絡時代的自發(fā)性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也可以指導學校內的正式學習。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網絡時代學習面臨兩大挑戰(zhàn):一個是信息超載,一個是知識碎片化。因此,新建構主義教學法主張鼓勵學生課外通過互聯(lián)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通過分享與交流,選擇大家共同感興趣的內容開展協(xié)作與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實現知識碎片的加工與整合,最終實現知識重構或創(chuàng)新。
3 高職行業(yè)英語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學習共同體” 是指一個由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共同構成的團體,他們彼此之間經常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分享各種學習資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因而在成員之間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聯(lián)系。一個學習小組、一個班級、乃至一個學校,都可能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在課堂上可以形成課堂學習共同體,在網絡上可以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
3.1 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課堂是進行教與學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行業(yè)英語課堂教學是由理論指導的實踐活動,行業(yè)英語課堂教學的目標是學習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我們可以在高職行業(yè)英語教學中構建課堂學習共同體。
將“學習共同體”引入行業(yè)英語課堂,一方面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時間和比例,調動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根據教師分配內容,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等自學手段篩選所需資料,并與小組成員溝通交流,共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對知識進行加工與整合,提高了自主學習意識和語言運用能力,從而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在英語學習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團體意識和社會交際意識。
3.2 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試行稿明確提出:“應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技術開展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互動與協(xié)作學習?!?/p>
除了課堂學習共同體,行業(yè)英語教學還可嘗試“網絡學習共同體”。我國學者張建偉認為,網絡學習共同體是指在基于網絡的虛擬環(huán)境里,學習者及其助學者共同構成的具有明確學習目標的學習共同體。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本質是共同體成員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經常在網絡環(huán)境下互相交流、溝通和協(xié)作,分享各自的學習資源、經驗和成果,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人際關系。具體操作如下:
課代表在學期之初組建英語課程QQ討論組,成員是各個共同體的leader和教師,這個QQ討論組的成員組成一個網絡學習共同體。依托于網絡,共同目標是:不僅自己學習而且?guī)訉W習共同體成員共同學習。當然,各個小組也分別組建各自的QQ討論組。教師作為助學者,會要求各個leader在每個階段匯報各個小組的課下學習情況,包括單詞記憶準備、ppt課件制作、演講者準備情況等,大家把小組活動實景照片,各自的課件上傳到群共享中;讓他們自己總結各單元單詞短語,將各自認為的重要詞匯、難記詞匯歸納整理,并在群共享中分享。作為助學者的教師會陸續(xù)把教學課件、教學筆記、教學心得分享給大家,同時也要求大家利用群共享、群相冊為課堂提供更多的學生們更感興趣的行業(yè)英語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從而完善課堂教學。
除了在班內建立網絡學習共同體之外,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還可以創(chuàng)設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在線行業(yè)英語網絡課程系統(tǒng)和移動客戶端等。
4 構建學習共同體過程中應處理好的的幾個關系
在高職行業(yè)英語教學中采用“課堂學習共同體+網絡學習共同體”的混合教學模式中,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4.1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教師是制定者、組織者和示范者。首先,教師是學習主題的制定者者和有經驗的組織者。其次,教師還是示范者。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示范自己的碎片整合過程,引導活動的順利進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4.2 個別學習與共同學習的關系
對于大家共同感興趣的主題或項目,教師要組織大家開展協(xié)作和探究:對于個別人或少數人感興趣的內容,要允許他們自行研究,只要他們將自己的學習進展和成果與大家共同分享就可以了。
4.3 課堂學習與網絡學習的關系
學習共同體是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有機整合的新模式。新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網絡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知識形成和流通的主要場所。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獲取信息與知識,并與“面對面”學習交流有機結合起來。也就是,在課前應該鼓勵學生圍繞某一開放性主題,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在課中則要求學生分享自己的所學,開展協(xié)作與探究;課后則繼續(xù)借助網絡來進行協(xié)作與探究式學習。
這一混合教學模式改變了高職行業(yè)英語“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高職行業(yè)英語教學中建立學習共同體的好處主要體現在:一是,讓學習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找到優(yōu)越感和用武之地;二是,讓學習相對較差的學生找到助學者;三,是讓全體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進程中,從而實現真正的學習;四是,讓學生學會合作、共享和共贏。總之,學習共同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yǎng);為他們提升就業(yè)競爭力及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冷國華,許翊,束鎖平.新建構主義理論支撐下的網絡課程建設和教學應用[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12,25(2):70-73.
[2]梁書鳳.英語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5):46-47.
[3]王竹立.新建構主義:網絡時代的學習理論[J].遠程教育雜志,2011(2):12-13.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