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明明
[摘 要]當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音樂課堂 自主學習 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5-057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突顯,自主探究已成為音樂教學的常態(tài);但是如何讓自主學習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呢?現(xiàn)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一些做法。
一、定準主題:有的放矢,把握重點
自主學習,首先要定準主題。確定自主學習主題,應考慮三個方面:一是學生的認知水平;二是學生已有的音樂技能;三是自主學習小組人員情況。只有充分考慮好這三個方面,定準自主學習的主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以深入開展。
例如,在教學歌曲《祖國,祖國我們愛你》時,我結合班級音樂特長生較多及學生音樂思維活躍、音樂素養(yǎng)較高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二度創(chuàng)作”的自主學習主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如何改編處理歌曲,使這首歌的色彩更加豐富。這樣定準自主學習的主題,更能讓學生有效把握自主學習的重點。
二、抓準時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在學生渴望參與、迸發(fā)思維火花時,用一句話語、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一堂音樂欣賞課中,學生欣賞了打擊樂合奏《鴨子拌嘴》后仍覺得意猶未盡,他們被打擊樂鏗鏘有力、生動豐富的樂聲所吸引,為之陶醉。在聽賞過程中,不少學生手舞足蹈,桌子、凳子成為他們的樂器。有的跟著節(jié)奏搖頭晃腦地拍打著桌凳,聲音很特別。為此我靈機一動,進行啟發(fā)引導:“同學們,你們知道擊打什么生活用品,能發(fā)出美妙的聲響嗎?”頓時大家的學習熱情被喚起了,有的說:“調節(jié)水杯里水的多少,再敲擊,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庇械恼f:“吹樹葉也能發(fā)出特別的聲音?!边€有的說:“敲擊鐵鍋發(fā)出的聲音也很特別?!睂W生們躍躍欲試。于是我抓準時機,讓他們從家里帶些能擊打的生活用品,準備開一場以“鍋碗瓢盆打擊樂”為主題的音樂會。這樣,使學生充分感受了生活的音樂元素,激發(fā)了學生對生活音樂元素的感受力和領悟力。
三、找準方法:多措并舉,啟發(fā)引導
教學本身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它旨在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音樂素養(yǎng)?!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苯處煈槍Σ煌虒W內容和對象選擇合適的教法,這不僅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考查,而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性的需要。
例如,學唱一年級新歌《拍手唱歌笑呵呵》時,其中一二樂句最后一個音的長短、高低不同,這是一個教學難點。為了讓學生自主領悟最后一個音的不同,我采用“對比分析法”逐一突破難點。先通過反復聆聽,比較一二句“我”和“你”在音的長短上的不同。聽出長短不同之后,再次反復聆聽,教師輔之以手勢,比較音高上的不同,學生聽出了“我”的音低,“你”的音高,使學生初步建立音高概念。接著,再采用師生對比唱的方式,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老師唱得短促而有彈性,從而自然激發(fā)學生對倒三角的頓音符號的興趣。這樣教學,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學生對后續(xù)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
四、用準成果:注重遷移,觸類旁通
自主學習過程,不是句號,而是逗號。教師應注重教學遷移、善于觸類旁通,鞏固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六年級下冊《音樂湖》這一章節(jié)中介紹了俄國偉大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內容比較簡單。針對前幾節(jié)課學生在音樂欣賞中“胃口大開”,不滿足課內幾個簡單的音樂作品這一情況,我注重自主學習的遷移,引導學生拓展欣賞面、觸類旁通。我布置任務,請每個學習小組上網搜集及下載柴可夫斯基的故事及其主要作品,留待下一節(jié)音樂課欣賞。下節(jié)課開始時,請幾個能說會道的學生簡單介紹柴可夫斯基的二三事,學生們非常樂意傾聽同伴的講演。接下來,請各小組將搜集到的作品以音頻或視頻的方式進行逐一展示。最后設計了柴可夫斯基作品有獎競聽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聽音樂片段,搶答曲名。這樣,開展講、聽、看、體驗、競賽等自主學習活動,學生音樂欣賞的深度和廣度明顯拓展,音樂欣賞能力也有所提高。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定準主題、抓準時機、找準方法、用準成果”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朝著科學、合理、高效的方向發(fā)展,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步體現(xiàn),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