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芬
【摘要】思鄉(xiāng),是中國文學作品中常見的題材之一,在詩歌中尤甚,這也構(gòu)成了高中階段詩歌鑒賞一個重要主題。杜甫的《月夜》與歐大任的《除夕寓九江》是眾多羈客詩篇中較為出色的佳作,二者既有異曲同工之妙,又有各表一枝之絕,筆者擬從主題、手法、意象選用方面進行分析,試探其中之微妙。
【關(guān)鍵詞】月夜;除夕寓九江官舍;主題;手法;意象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月夜》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guān),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今陜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便于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但當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他啟程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后的長安。望月思家,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作《月夜》。
歐大任,順德陳村人,因其官至南京工部虞衡郎中也被稱為歐虞部。他曾與梁有譽繼南園再結(jié)社,振興詩學,世稱“南園后五子”。他的文學成就主要集中在詩歌上,受當時“前后七子”復古思潮較明顯,但也有獨抒性情之作,如《除夕寓九江官舍》。此詩篇是歐大任在除夕之夜,寄寓于九江客舍而寫下的思鄉(xiāng)懷人之篇。
一、主題:同為故鄉(xiāng)明,戀是家中人
思鄉(xiāng)懷人類詩歌是高中詩歌鑒賞一個主要的內(nèi)容。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流離漂泊,或久戍邊關(guān),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xiāng)懷人之情,所以此類詩文尤其多,它們或?qū)懥b旅之思,或?qū)懰寄钣H友,或?qū)懻魅怂监l(xiāng),或?qū)戦|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當時杜甫被安史之亂叛軍虜至已經(jīng)淪陷的長安,而妻子兒女卻被拋在遙遠的鄜州,詩人獨自一人,望著天上懸著的月亮,想著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著一輪皎潔的明月,妻子一定一個人在閨房中獨自望月,盼著自己回來,妻兒在家中看著圓圓的月亮,可是家人卻不在身邊,由月傳相思,期待家人團聚的畫面躍然紙上。抓住關(guān)鍵詞眼“閨中”“小兒女”“憶”“何時”等,再聯(lián)系整首詩,詩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歌的思鄉(xiāng)懷人主題就清晰明了了。
除夕寓九江官舍(歐大任)
餞歲潯陽館,羈懷強笑歡。燭銷深夜酒,菜簇異鄉(xiāng)盤。
淚每思親隨,書頻寄弟看。家人計程遠,應(yīng)已夢長安。
除夕之夜,本該舉家團聚,共享人倫之樂,但是迫于各種原因,詩人卻不得不客居他鄉(xiāng),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此時,看到他人其樂融融的共享團圓之歡喜,此時此景,此番心情只有自己最懂,就算是笑,也是勉強出來的強顏歡笑。面對著美味佳肴,也索然無味,良辰美景,陳釀佳肴,也消解不了自己的心緒。不由自主,情難自已,頻頻落淚,這種懷鄉(xiāng)的心緒,恐怕只有自己獨嚼心酸。這首詩的主題更是能輕易把握,標題,點明時間,地點,“羈懷”“淚”“思”,字字含情,句句生情,夢里思鄉(xiāng),情深意切。
二、手法:曲盡其妙,思情更深
古人有云:“詩猶文也,忌直貴曲?!保ㄊ┭a華《峴傭說詩》),“凡做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袁枚《隨園詩話》卷四)、“文似看山不喜平”(袁枚《隨園詩話》)。詩文跌宕起伏,情節(jié)曲折,才會給人峰回路轉(zhuǎn)的美感。這是深得詩家三昧的經(jīng)驗之談,而巧妙運用曲筆是達到“忌直貴曲”的重要途徑之一。何謂曲筆?一般講是指文學創(chuàng)作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接抒寫其事其情的筆法。也稱對寫,這是中國古典詩詞慣用的藝術(shù)手法。
對寫法在古詩中運用頻繁,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昌齡《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yīng)說著遠行人”等。不直接抒寫自己的情感,而運用曲筆手法,使詩歌表達的情感更為含蓄、委婉、耐人尋味而意味深長。
《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詩人飄零在長安,面對皎潔的月光,不知道在鄜州的妻兒怎么樣了,衣暖?食足?但是詩人不寫“今夜長安月,客中只獨看”,他憂心的不是自己身陷囹圄,處境艱難,而是妻兒對自己情況的擔憂。而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賞自然風光,是“憶長安”,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更突出了那個“獨”字,顯出“閨中人”孤獨、冷清、無助。這種對妻兒的憂思之情比直接寫對月思人意境更為深遠一層。除了由對方寫自身,詩人還以未來寫現(xiàn)在,“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何時才能夫妻團聚,雙雙倚著薄帷,同看團圓之月,共享親人團聚之樂,流盡悲淚,綻放歡顏;散盡愁苦,舒展笑容。妻子笑臉上的淚痕襯托得笑容越發(fā)嬌艷,她淚眼中的笑意襯托得相聚之情更加濃厚。詩人寫“雙照淚痕干”實際上在于表明此刻正是“獨看淚闌干”,想象來日的團圓之美,正是源于今日的獨棲之苦,曲折含蓄地表達出迫切思念的感情。
《除夕寓九江官舍》詩人并未向杜甫開篇即對寫,“餞歲潯陽館,羈懷強笑歡。燭銷深夜酒,菜簇異鄉(xiāng)盤。淚每思親隨,書頻寄弟看?!痹姼璧那傲涿鑼懷矍爸畬嵕?,除夕夜中,詩人卻獨身在異鄉(xiāng)宴飲度歲,強裝歡笑,夜已漸深,燭已燃盡,酒尚溫存,菜肴佳品堆滿眼前,良辰美景,陳釀佳肴,詩人不由思念親人,只得含淚給弟弟寫起家書。后兩句則由眼前的實景轉(zhuǎn)入虛景,詩人實寫孤身過除夕之景,雖沒有《月夜》般綿長悠遠,卻給讀者描繪了一幅幅生活的畫面,真實的生活場景展示在讀者面前,讓人仿佛置身其中,獨嚼孤獨、羈旅之憂傷。
最后兩句,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家人計程遠,應(yīng)已夢長安”想象此時此刻家人也應(yīng)在計算路程,想到詩人也應(yīng)該在此時夢到長安,寫著寫著,突然由此及彼,想到此時的家人正在思念自己計算路程,沈德潛在《明詩別裁》云:“一結(jié)憶及家人,又于家人意中念己之夢長安,曲折往復,善學少陵。”此為反用杜甫《月夜》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詩人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更進一層,一個“夢”字帶出新境界,情意更為真摯。
杜詩通篇對寫,言有盡而意無窮,歐詩學習杜甫,同時推陳出新,寫出自己的新妙,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眺望遠方,同為出彩。
意象: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
意象,簡單的地說,即詩人心中的物象,意象是意中之象,滲透了詩人情感而有所變形的形象,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篇中曾有“窺意象而運斤”一語。
《月夜》中很典型的意象即“月”,在中國古典詩詞中頻繁出現(xiàn),也有著特定的象征意義,對月思親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而詩中正是對著長安的月亮,遙想鄜州的月亮,在空間上進行穿梭,從而寄托思念之情。相思由月起,千里之外的妻子望月懷人,凄苦冷清,最后期盼夫妻重逢,在月亮的照耀下,希望淚痕不再。詩人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虛晃”、對月舒愁的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時”的未來?!半p照”淚痕才干,詩人希望盡早結(jié)束這種兩地思念的痛苦生活。相思由月收,渾然一體,自然熨帖。
在《除夕寓九江官舍》,歐大任選用的意象就更為貼近生活,“燭”“酒”“菜”“盤”等,即將燃完的蠟燭,深夜里獨自飲酒,美食佳肴錦簇一團卻是異鄉(xiāng)盤,詩人多么渴望此時是家中盤,就算是清茶淡飯,清湯寡水,卻依然享用不盡。而現(xiàn)實的擺在眼前的美釀玉食反而更加刺激了詩人對家人的懷念,家人是否在除夕之夜食得豐足,衣得舒心,生活不是遙不可及的遠方,生活就是衣食住行的點滴,希望家人生活安康即是飄零在外的最好安慰,或許這是詩人用普通意象來表達自己情意的緣由吧!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意象即詩人情感的棲息之地,望月懷人是經(jīng)典,粗茶淡飯何不可?
比較閱讀是詩詞鑒賞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閱讀方法,通過對比,同中求異,異中存同,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詩作的理解,幫助其進入詩人的世界。
參考文獻
[1]張明.歐大任詩歌藝術(shù)特點淺探[J].順德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7).
[2]李思華.詩從對面飛來——杜甫《月夜》曲筆手法分析[J].名作欣賞,2014(35).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