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宗君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學習高中物理打好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掌握好相應的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習物理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多種物理思想,逐步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能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要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去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初中物理;興趣;方法探究
對于剛進入八年級的學生來說物理是一門新的學科。乍一開始還是蠻有興趣的,但隨著課程的深入,難度的增加,不少學生開始覺得失去新鮮感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擺在廣大初中物理老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結合我近十年的初中物理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基本功訓練,掌握好相應的物理知識
現行物理教科書中采用國際單位制,初學者對“米/秒”、“千克/米3”、“牛頓”、“帕斯卡”等單位感到陌生抽象;學生習慣于單位的單一性,開始學習功率的單位焦耳/秒這些知識時,對概念的多因性很難適應。又如,“電功”、“電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這對于剛入物理門檻的初中生的確感到困難。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法使學生的思維方法跟上,并側重對差生的基本功進行強化訓練,從而減輕差生學習物理的困難。
在強化訓練中,要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按每一條的預習提綱先預習新課內容,上課首先檢查預習情況,課后應要求學生把上過的課文復習一遍,對課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徹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業(yè),做作業(yè)時應該注意力集中,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并養(yǎng)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所以教師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去彌補原有的知識缺陷,從一開始,就查漏補缺,對差生緊盯狠抓不放,不讓一個人掉隊。
二、夯實物理教學中的閱讀理解
學生們在閱讀物理概念時往往只是一種粗淺的閱讀,不能深刻理解其含義。因為物理定義、定律一般是客觀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閱讀課文時必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從而提高閱讀效果,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壓力的定義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這里“垂直”一詞就是關鍵詞。又如在講光的折射時,讓一束光通過玻璃槽蓋子上的狹縫,斜射到水面上,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詞。
在指導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把關鍵性的詞自己找出來,把學生的閱讀感覺從模糊的總體轉變到精確的定位上來。在這些關鍵處放慢閱讀速度,從字面意義理解物理實質。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盡可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去閱讀,這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思維方式很重要。對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學前,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有一些感性知識的積累,如在學習慣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觀察思考題:
1.課下做跑步運動,注意自己停止運動時會發(fā)生什么現象。
2.坐汽車,突然開車和突然剎車時各有什么感覺等等。這樣學生在閱讀慣性概念時就覺得容易接受,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拓展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于聯(lián)想,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學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誘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比如:在初三的串、并聯(lián)電路實驗后,利用串聯(lián)電路中只要有一處斷開,整個電路中沒有電流這一特點以及電鍵與用電器一般只有串聯(lián)這些學生已有知識,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電路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鍵k兩個燈泡L1,L2,這兩個燈泡串聯(lián),當電鍵K斷開時,L1,L2均發(fā)光,但K閉合后,L1不發(fā)光,L2發(fā)光。這種情況可不可能存在,畫出可能的電路圖。由于已有知識的干擾,就將學生置于“矛盾”之中。學生只有敢于想象,沖出“電鍵只能與用電器串聯(lián)”的定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四、注重學以致用
學習就是為了利用和創(chuàng)造,我們每門學科都有各自的用處,尤其物理學科,它的生活利用性比較強。不少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感興趣,覺得很好玩,但要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他們便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緣故。因此,我們不但要學會理論知識,更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注重會學、會用,即學用結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和引導過程中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比如,我在教學中遇到很多學生上課能積極回答很多問題,也能自行解決很多難題??僧斈銌柕侥承┲車奈锢憩F象讓說其原因時就不知其所以然了。更談不上去創(chuàng)造什么原理性的作品,這就是我們物理課的失敗。我在課堂里會因此設計一些活動,讓他們不僅要隨之消化所學內容,而且還要隨之發(fā)現更多的相關內容。如在探索音調時,我就讓學生自制實驗:(1)魔變的吸管:用力吹一根吸管,并用剪刀將它不斷地剪短,會發(fā)現聲音越來越高。(2)變調的木梳:如用一張硬卡片先后快撥和慢撥木梳的齒,聽到卡片聲音發(fā)生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音調是否與聲源振動頻率有關。(3)土電話:用兩只空紙杯,一根棉線(金屬絲)制成一個“土電話”。不僅能說明固體能傳聲,而且還能證明細金屬絲比棉線更容易傳聲。這些自制簡單實驗的活動,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獨立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欲望,也找到了物理學的價值。在每次的實驗活動之后,我還會精心設計一些與之相聯(lián)系的舉實例活動。
五、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物理學科的特點就是以動手操作為主的一門學科,所以,在操作之后要求我們學生要以不同的方式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還要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在物理課堂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學生們最終的學習目標。所以,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給孩子更多的空間去探索,把時間交給學生,課前要給學生布置有效的導學案,做好課上研究的準備工作。這樣高效的教學才能實行于物理課堂,才是真正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體現。我相信,在眾多這樣優(yōu)秀教師的培育下,我們也會看到更多優(yōu)秀學生的出現,物理課堂上學生們會學的輕松,老師的“教”也會變成“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