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 要:漢字是中華的瑰寶,是我們作為華夏之子的象征。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化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漢字的重視程度降低,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旨在針對國人書寫水平現狀,找出問題產生原因,針對高中美術教師從美術書法教學方面提出可行性方案,讓新一代的年輕人重新重視中國漢字。
關鍵詞:高中美術;書寫水平;書法教學
一、國人漢字書寫水平現狀
1.提筆忘字,識字能力減退
很多人都會出現這種狀況,突然要寫什么東西或者某人的名字時,卻忘記怎么寫了,或者只有一個漢字的大概印象,有沒有一撇、有沒有一點這種細節(jié)問題常常需要問別人。還有一些人在讀姓名或者廣告牌諸如此類名稱時讀一邊,識字認字能力差,象形字辨別能力差。
2.書寫潦草,規(guī)范性差
古話說“字如其人”,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重視自己的書寫規(guī)范性,字跡潦草雜亂,別人看不清、看不懂,導致很多時候出現差錯。小到教師在批改作業(yè)的過程中由于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字跡潦草,加大教師看作業(yè)難度,大到醫(yī)生在書寫就診情況時,如果開的藥方書寫不清晰,抓錯藥,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3.自創(chuàng)字擾亂正規(guī)漢字
在年輕人中流行體很多,比如前幾年的“火星文”,現在的自創(chuàng)文字“duang”等,這些網絡流行語言的灌輸導致本來正在認字學字的中小學生對正確漢字的辨別能力變差,與流行文字混淆。
二、現狀存在原因
1.國人書寫能力差的原因
(1)電子技術發(fā)展迅速,高科技導致輸入文字代替手寫文字。之前的人們?yōu)榱撕退藴贤?,沒有短信、QQ、微信這些聊天工具,電話、手機也不普及,寫信是最常用的一種寄托情感的工具,人們在寫信時就會注意自己的文字使用和整潔度,但是現在人們寫字的機會并不多,溝通可以用手機輸入,寫論文用電腦敲,電子時代的到來擠占了傳統(tǒng)書寫的地位。導致人們不練字,寫字不工整,常常靠聯(lián)想輸入法,降低了對漢字結構的認知。
(2)規(guī)范意識減退。人們對文字書寫的規(guī)范意識減退,導致人們忽視書寫水平的訓練?,F在的人們溝通起來越來越隨意,因此對于漢字書寫和運用方面越來越放松,最常見的就是不能區(qū)分“的”“地”“得”,常用簡單字代替復雜字,輸入錯誤也不更改,這些問題造成了國民書寫能力減退。
2.中小學生字跡潦草的原因
(1)教師要求不到位。學生在中小學期間是處于習慣養(yǎng)成階段,教師應在書寫規(guī)范性上做嚴格要求,然而教師往往忽視了這方面的培養(yǎng),只注重學生學業(yè)成績,對漢字書寫的要求降低。
(2)自身懶惰不練習。也有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嚴格的,但是學生本身對漢字書寫不重視,不認真對待,認為漢字只是輔助工具,并不影響自己的學習成績,教師讓學生用字帖練字,學生往往應付了事,忽視自己的書寫。
三、提高學生書寫水平策略
1.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我們采用的美術課本好處之一就是書法單設一書進行教學,這樣突出了書法的重要位置,讓學生加以重視,并且方便教師進行系統(tǒng)化授課。書寫能力的提高可以從書寫規(guī)范入手,在課本的設置上我們發(fā)現每節(jié)課都介紹一種字體,教師應當注意并不是每種字體都需要學生批量練習,如行書本身形態(tài)隨意,不適合學生日常書寫,因此教師可以分重點教學,比如可以增加第四課《書法與詩律相映·楷書》的課時,因為楷書字形端正、筆畫均勻,適合學生書寫規(guī)范性的訓練,通過練習楷書讓學生提高對漢字結構的認知和規(guī)范性書寫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書寫習慣
在書法課上,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良好的書寫習慣,正確握筆,坐姿端正才能進行書寫訓練,在每節(jié)課堂上教師必須做好強調工作,讓學生養(yǎng)成一寫字一握筆就是正確姿勢的良好習慣。比如在讓學生課堂書寫時,可以采取小組之間互相監(jiān)督的形式,看看哪組成員書寫時握筆、坐姿最規(guī)范,使用工具最正確。除了正確書寫習慣之外,筆畫也往往被人忽視,筆畫正確與否一定程度上影響字體美觀與否,教師在進行書法教學時,要著重強調筆畫順序。
四、小結
漢字集中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廣大人民的智慧,因為漢字,我們祖先的思想得以傳承下來;因為漢字我們的文化得以如此光輝燦爛;因為漢字,我們的歷史才能不斷書寫、綿延無邊。作為華夏之子、龍的傳人,學習漢字、認識漢字是我們的榮耀,整個社會應注意提高國人的書寫水平。作為一名高中美術教師,宣傳書法藝術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當在力所能及的教學范圍內對提高中小學生書寫水平起到促進作用,改變國民書寫現狀,此舉任重而道遠,我們應常抓不懈,堅持下去!
參考文獻:
[1]周維軍.中學書法教育的文化建?!环N可行的優(yōu)化德育新視閾[J]. 書法賞評,2008,(5).
[2]蘇瑞琴.對外漢字教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