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新中國高校外語教育政策演進

2016-05-14 16:04劉冬燕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劉冬燕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推進中國各項事業(yè)不斷發(fā)展,高校外語教育政策也是在這個進程中發(fā)生了巨大轉變。通過梳理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演進歷程,進一步總結在這一歷程中中國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呈現(xiàn)出的以國家政治利益、經(jīng)濟利益和文化利益為中心的特點。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中國高校;外語教育政策

中圖分類號:G40011.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6)04015403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背景下,中國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每一時期的轉變無不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為依據(jù),并在其進程中體現(xiàn)出一些特點。

一、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演進歷程

1全面普及俄語教育(1949—1956年)

建國頭七年,中國高校外語教育主要以學習俄語為主。1951年,中國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聯(lián)合召開第一次全國俄文教育工作會議,政務院于次年頒發(fā)了會議文件《關于全國俄文??茖W校的決定》。1953年,教育部頒發(fā)《關于高等師范學校教育、英語、體育、政治等系科的調整設置的決定》,該決定要求削減大學的英語專業(yè),增設俄語專業(yè)[1]。在此期間,全國先后設立了7所俄文??茖W校,17所設立俄文系的綜合性大學,19所設立俄文系的師范院校,并且在發(fā)展俄語教育的同時,對其他語種的專業(yè)設置進行了大幅度的縮減,英語被壓縮為8個教學點,法語和俄語被壓縮為3個教學點,東方語系全部集中到北京大學開設。

全面普及俄語教育是當時新中國外語教育發(fā)展的唯一選擇。因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tài)。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在經(jīng)濟、外交、文化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地孤立、遏制和封鎖。中國必須堅定地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發(fā)展各項事業(yè),蘇聯(lián)作為當時的社會主義大國,愿意向中國提供援助發(fā)展社會主義事業(yè)。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形勢引領教育的發(fā)展,也必然會影響國家外語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這使得全面普及俄語教育成為當時中國的政治需求。因此,建國初的中國外語教育只能以俄語為主。然而,由于過度強調俄語的學習,而忽視其他語種的學習,導致俄語人才過度、其他語種人才嚴重缺失的結果。

2調整時期(1956—1966年)

通過全面學習俄語,中國高校外語教育逐漸出現(xiàn)了一些矛盾,因此對中國高校外語教育的調整勢在必行。1957年《關于俄語、波語、捷語、東語各專業(yè)學生轉學、轉專業(yè)的具體辦法》 指出過去幾年高等學校俄語、波語、捷語、東語專業(yè)招生過多,已超出國家建設需要,為解決這些專業(yè)學生的出路問題,根據(jù)國務院指示,決定部分學生可以轉學或轉專業(yè)[2]。1964年10月,經(jīng)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高等教育部與相關部門制定了《外語教育七年規(guī)劃綱要》?!毒V要》提出“1964—1970年開辦69種外語,培養(yǎng)出55 000余名本科畢業(yè)生,平均每年招生11 000余人”[3]275。1965年高等學校開設46個語種專業(yè),其中33個語種專業(yè)當年招生11 555人[3]276。當時高校開設語種情況參見表1。

在1949—1956年間,國家俄語教育的大力發(fā)展導致俄語人才超過了國家的實際需求。1956年之后,中蘇關系逐漸惡化,甚至后來徹底破裂,蘇聯(lián)撤走了所有專家,終止了對中國的一切援助。因此,為適應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將新中國先后建立的7所俄文專科學校進行了全面調整,采取了暫停招生俄語專業(yè),改學制、動員俄語專業(yè)學生轉學、轉專業(yè)等措施。進入60年代,中國不斷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交流和貿(mào)易往來,對外語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提出表11965年中國高校開設外語語種情況

語種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印尼語越南語泰語學校數(shù)目(所)74321310875433并執(zhí)行了《外語教育七年規(guī)劃綱要》,在《綱要》中其他外語尤其英語的重要性重新得到了重視和加強,并取得一定成績,然而此《綱要》僅僅執(zhí)行了兩年,后來由于“文化大革命”被迫停止。

3荒廢時期(1966—1978年)

1966—1976年中國進入“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由于極“左”思想興起,在中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和建設進程中,嚴重脫離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全國以“階級斗爭”為綱,各大外語院校的教學、有關外語的學習與交流活動受到了嚴重阻礙,因此國家在此期間也沒有出臺相關的外語教育政策。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周恩來同志一直努力反對極“左”思想,并且對外語教育恢復和外語人才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1970年11月,“文革”后期,周恩來同志與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大學的師生代表就外語教育問題進行了談話,強調了學習外語的重要性,學習外語要抓住政治思想、文化知識和語言本身三個基本功。之后,周恩來同志作了《關于外語教學的談話》,從外語師資短訓班的效果問題、外語教學基本功問題、外語教學造就什么樣的人才問題對這次座談會進行了總結。1971年一些外語院系陸續(xù)恢復招生,1972年恢復派送一批年輕人出國學習并從事相關的外語工作[4]。這次會議意義重大,使中國高校外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發(fā)生了轉折,看見了新的曙光。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國家開始撥亂反正,高校外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逐漸步入正軌。

4新發(fā)展時期(1978—2000年)

1978年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高校外語教育尤其英語重新得到了高度重視和恢復。1978年8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外語教育座談會。會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外語教育的經(jīng)驗教訓,討論了如何加強外語教育,提出了《加強外語教育的幾點意見》。1979年4月,教育部下達了《外語學院英語專業(yè)四年制教學計劃(試行草案)》《綜合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四年制教學計劃(試行草案)》《高等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四年制教學計劃(試行草案)》。其中規(guī)定了這三類院校英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主要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英語翻譯、教師、語言文學研究人員以及其他英語工作者。1998年12月經(jīng)教育部高教司審核批準的《關于外語專業(yè)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見》提出了21世紀對外語專業(yè)的挑戰(zhàn)和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格以及外語專業(yè)本科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革的基本思路[5]。

改革開放使中國重新融入世界,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1978年12月,中國共產(chǎn)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進行了重新確立,并把黨的工作重點從以“階級斗爭”為綱領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因此,教育工作也要服務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高校外語教育事業(yè)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以經(jīng)濟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成為時代的主流,發(fā)展經(jīng)濟就必須融入世界,融入世界就必須對內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對外學習西方先進國家的管理經(jīng)驗和先進技術。然而,向西方國家學習,首先要學習西方國家的語言,英語便成為中國高校外語教育恢復和重視的語種。

5新改革時期(2000年至今)

21世紀是高校外語教育的新改革時期。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從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到評價體系三大部分進行一系列改革。中國教育部在2003年進行了新一輪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對大學英語教學予以重新定位。2004年1月教育部出版發(fā)行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4年年底教育部制定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試行)》提出加強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測試,逐步將考生范圍限制在校內及進一步加強考務管理[6]。

21世紀是一個以美國為首的經(jīng)濟全球化、政治多樣化、文化多元化的多極化世紀。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科技水平取得了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國際地位顯著提升。為了適應21世紀的發(fā)展,高校外語教育必然要有新的改革與發(fā)展。

二、高校外語教育政策演進的特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道路。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道路上,中國的發(fā)展歷經(jīng)坎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具體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最終是一條正確的社會主義道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中國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演進過程中呈現(xiàn)出了一些特點。

1以國家政治利益為中心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時期,中國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呈現(xiàn)出以國家政治利益為中心的特點。為了維護和鞏固新生政權,爭取國內各民族的安定團結、擴大國際上的活動空間都是有關新中國政治利益迫在眉睫的大問題。建國初,整個國家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態(tài),國際上又受西方國家全面地孤立、遏制和封鎖。為了維護和鞏固新生政權,中國只能選擇和蘇聯(lián)及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站在一起。“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就是我們最好的先生,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倒向社會主義一邊”,這些成了當時的政治話語[7]。因此,在這種政治背景下,新中國初期的外語教育不得不進行全面調整,以擴大俄語教育、培養(yǎng)俄語人才為主,學習俄語成為當時的政治需求。

60年代初,中國與蘇聯(lián)逐漸產(chǎn)生分歧最終關系破裂,使中國陷入更加孤立無助的狀態(tài)。為了國家的社會發(fā)展,中國逐步改善了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并與西方國家以及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建立了一些外交關系。與此同時,將新中國先后建立的7所全國的俄文??茖W校進行了全面調整,采取了暫停招生俄語專業(yè),改學制,動員俄語專業(yè)學生轉學、轉專業(yè)等措施。其他外語教育逐步恢復,英語的地位大力提高。但是,由于“文革”的到來,外語教育處于停滯狀態(tài)。

從1949年到1978年間,中國外語教育政策都是以國家政治利益為導向。從“以俄語為主”到“調整發(fā)展”其他外語,再到“停止外語教育”。這一系列變化都是在國家政治利益的驅動下進行的。

2以國家經(jīng)濟利益為中心

改革開放時期,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呈現(xiàn)出以國家經(jīng)濟利益為中心的特點?!拔幕蟾锩苯Y束后,經(jīng)過兩年撥亂反正,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國內、國際形勢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從以階級斗爭為綱轉到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1979年10月,鄧小平提出: “經(jīng)濟工作是當前最大的政治,經(jīng)濟問題是壓倒一切的政治問題。不只是當前,恐怕今后長期的工作重點都要放在經(jīng)濟。”[8]

中國在改革不斷加深的同時,與世界各國的聯(lián)系也逐步加強了。外語作為國與國之間交流的橋梁,其重要性更加凸顯。高校設立了四、六級外語考試,增加了日語、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等語種的教育,還開設了經(jīng)貿(mào)英語、金融英語等非常受歡迎的專業(yè)。這一時期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

3以國家文化利益為中心

進入21世紀,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呈現(xiàn)出以文化利益為中心的特點。中國在新世紀初各項事業(yè)取得輝煌成就,國家經(jīng)濟實力、科技水平都已排在國際領先行列。21世紀的世界是一個經(jīng)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多極化世界。中國在重視國家政治利益、經(jīng)濟利益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對國家文化利益的重視。高校外語教育政策對教學、測試及大綱等方面也進行了改革,以期能夠培養(yǎng)出適應新世紀文化發(fā)展需求的外語人才。

三、結語與展望

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都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背景下逐步變化與發(fā)展的,同時高校外語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在不同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影響著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高校外語教育政策經(jīng)歷了全面普及俄語教育、調整時期、荒廢時期、新發(fā)展時期和新改革時期五個階段,并在其演進歷程中呈現(xiàn)出了以國家政治利益為中心、經(jīng)濟利益為中心和文化利益為中心的特點。以史為鑒,未來中國高校外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要堅定地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背景,不斷提高對高校學生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張治國.中美語言教育政策比較研究——以全球化時代為背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44.

[2]李傳松.新中國外語教育史[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95.

[3]中國教育年鑒(1949—1981)[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275.

[4]張治國.中美語言教育政策比較研究——以全球化時代為背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45.

[5]戴煒棟.高校外語專業(yè)教育發(fā)展報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62.

[6]中國教育年鑒(200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35.

[7]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 418.

[8]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94.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New Chinese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arxism in China

LIU Dongyan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basic principle and Chinas realit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undertakings in China,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of new Chinese universities has also experienced a great change in this process. The paper sorts out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i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summarizes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are characterized by national political interests, economic interests and cultural interests in the evolu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Key words:Marxism in China; new Chinese universitie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責任編輯:陳樹)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探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閾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化研究
馬克思主義專業(yè)學生應如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成果
淺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現(xiàn)代化
傳統(tǒng)文化的“兩重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影響及對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產(chǎn)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大眾化研究綜述
論《反對本本主義》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影響
马关县| 长宁县| 衡阳县| 米泉市| 邯郸市| 天峻县| 化德县| 丰都县| 怀远县| 太白县| 宣城市| 双柏县| 浑源县| 黄梅县| 类乌齐县| 磴口县| 镶黄旗| 庐江县| 砚山县| 商都县| 北京市| 都江堰市| 鹿泉市| 吉木萨尔县| 昌邑市| 冷水江市| 溆浦县| 公主岭市| 盐池县| 罗江县| 五常市| 荔浦县| 灌云县| 镇远县| 观塘区| 清苑县| 鄄城县| 浦北县| 天门市| 叙永县| 甘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