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茹
摘 要:在19世紀初,西方才有了關于分層教學的研究。然而我國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分層教學的雛形。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的成績、特點、能力,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生進行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事實證明,新課標改革實施以來,分層教學對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卓越的貢獻。因此,本文主要論述分層教學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和有效應用。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高職院校;英語
在新課標改革實施以來,分層教學成為其中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一項教學方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分層教學,英語教學也與時俱進,成為運用分層教學的前沿陣地。高職院校教師通過分層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更是顯著提升了英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從而幫助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yè)環(huán)節(jié)中增加競爭優(yōu)勢,營造出一種互惠共贏的局面。
一、分層教學的作用
分層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翁。教師以年齡、英語學習水平等作為基本出發(fā)點對學生進行劃分,把同年齡、同水平的學生劃分到一起進行英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這種方法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分層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和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隨著英語在全世界的廣泛應用,英語成為學生在以后的就業(yè)中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之一,因此高職院校也越來越重視英語教學。然而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都是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他們學習基礎差、性格比較急躁,英語水平也良莠不齊,這給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而分層教學是兼顧互助性和交流性的學習模式,可以使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學生之間也能夠平等交流、相互溝通,這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有著莫大的幫助,同時對建立健全學生的人格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分層教學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主要形式。分層次合作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科學地將學生進行分層便是分層教學的重中之重。與統(tǒng)一教學不同的是,分層教學必須將學生有針對性地劃分開來,而如何對學生進行分層和劃分就是其中的關鍵所在。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英語基礎進行分層。比如,可以將學生為三個層次:第三層次是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弱、英語基礎非常差的學生,教師在對第三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第二層次就是英語基礎稍好、還想有提高的學生,教師在對第二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學目標是在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適當進行拔高訓練;第一層次的學生就是英語基礎很好、學習能力和理解力都非常強的學生,教師在對這一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時,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將英語融入自身的職業(yè)技能學習中,在就業(yè)中憑借出眾的英語能力搶占先機。
2.具體應用。傳統(tǒng)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只重視理論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基礎理論知識,忽視了將英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學習英語的個性化要求得不到發(fā)展與滿足。尤其是部分教師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只關注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在教授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時,常常缺乏耐心或者敷衍了事。在此基礎上,分層次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公平、公正、平等、友愛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方法可以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差異,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教學,使英語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為主,尊重和重視每一位學生。
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分別進行備課。對于英語基礎稍差的學生,可以從英語的基礎理論知識開始進行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設備圖文并茂、聲字統(tǒng)一的優(yōu)勢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熱情和興趣;還可以用積極向上的語言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于英語基礎稍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幫助他們鞏固英語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膹娀柧?;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和接受水平兩兩分組,進行英語口語訓練。對于英語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在英語教學中適當拔高,把教學目標轉變成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專業(yè)化能力,即將英語融入其職業(yè)技能學習中。
總而言之,通過分層教學,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積極性,幫助高職院校教師降低了英語教學難度。所以,廣大高職院校英語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分層教學的應用,并且積極進行更多該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就業(yè)。
參考文獻:
[1]顧紅兵.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教學問題的思考和探索[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22):221-225,227.
[2]徐維維.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教學問題的思考與探索[J].校園英語,2012(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