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 要】文化圖式理論最初應(yīng)用于跨文化交際領(lǐng)域,目前在外語研究中也十分常見。本文試圖從文化圖式的角度出發(fā),以《呼蘭河傳》英譯本為例,從文化圖式重疊、文化圖式相交、文化圖式缺失三個方面探討文化因素的翻譯策略。
【關(guān)鍵詞】文化圖式 《呼蘭河傳》 英譯本 文化因素 翻譯策略
一、《呼蘭河傳》及其英譯本
蕭紅是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xué)洛神”。《呼蘭河傳》是她后期的代表作,小說簡樸直白,輕松又略帶諷刺地述說著童年時光,給讀者展現(xiàn)了20年代冰天雪地滿目荒蕪的中國東北農(nóng)村樣貌。小說唯一英譯本的作者是美國著名漢學(xué)家葛浩文,他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xué)翻譯家。葛浩文于20世紀(jì)70年代最早向西方介紹了蕭紅,之后40年一直從事相關(guān)研究工作,被稱為蕭紅的“隔世情人”,他翻譯的《呼蘭河傳》更是見證了其漢譯之旅的開端。
二、文化圖式理論與文化因素翻譯
圖式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圖式是人腦中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網(wǎng)絡(luò),人們對新知識的接受是建立在人腦中圖式的基礎(chǔ)之上的,當(dāng)新知識與已存在的信息圖式發(fā)生重疊或相交時,人腦便能夠更加輕松地對新知識做出反應(yīng)。文化圖式理論是圖式理論的一個較新的分支,目前已被運用到了語言學(xué)習(xí)的諸多方面,對外語閱讀理解、聽力閱讀理解的教學(xué)及翻譯的研究等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導(dǎo)作用。根據(jù)文化圖式理論得知,文化圖式是關(guān)于某個特定文化的風(fēng)俗、習(xí)慣和傳統(tǒng)并儲存于人腦中的已存在的知識結(jié)構(gòu),它可以通過過去的經(jīng)歷獲得(陳喜貝,劉明東,2011:127),人們對新輸入的文化現(xiàn)象的接受根基于已有的文化圖式,當(dāng)二者相匹配時,人腦才能夠?qū)π螺斎氲奈幕F(xiàn)象完成信息處理的系列過程,即信息的接受、解碼、重組到儲存。
翻譯是一項跨語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動,由于各民族獨有文化因素的存在,在這種交流過程中勢必會出現(xiàn)兩種不同文化的融合與碰撞,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不同群體各自的文化圖式就會被激活,文化圖式重疊、文化圖式相交、文化圖式缺失三種情形將會出現(xiàn)。為了使目的語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原文的內(nèi)涵,譯者就必須在不同的文化圖式情形下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這也是翻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逗籼m河傳》以自然清新的筆墨描繪了一幅20世紀(jì)20年代的呼蘭眾生相,小說中有關(guān)文化的內(nèi)容頗為豐富,用文化圖式理論對其英譯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譯策略進(jìn)行研究能夠很好地詮釋文化圖式理論在翻譯研究領(lǐng)域的實用價值。
三、《呼蘭河傳》中文化因素的翻譯策略
對于文化因素的翻譯,傳統(tǒng)方法常常借助腳注來體現(xiàn),漢學(xué)家葛浩文則在不同的文化圖式情形下,靈活運用各種翻譯策略,準(zhǔn)確地傳達(dá)了《呼蘭河傳》原文中文化因素的內(nèi)涵。
(一)文化圖式重疊。即原語作者與目的語讀者相關(guān)的文化圖式認(rèn)知完全一致。翻譯過程中,譯者在目的語文化里可以找到與原語信息完全相同的文化圖式,進(jìn)行對等翻譯。
如,第一章第二節(jié)中“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jié)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默默地辦理?!备鸷莆牡淖g文是:“Throughout the year—warm spring with its blooming flowers, autumn with its rains, and winter with its snows—they simply follow the seasonal changes as they go from padded coats to unlined jackets.The cycle of birth, old age, sickness, and death governs their lives as they silently manage their affairs.”
“春暖花開,秋雨,冬雪”,“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現(xiàn)象,是操不同語言的人所有的共同知識經(jīng)驗,也就是說,目的語讀者與原文作者相關(guān)的文化圖式是契合的。因此,雖然此處是中國成語,但由于譯文讀者腦中已經(jīng)存儲了相關(guān)的知識,采用直譯的辦法就可以輕易地激活他們腦中的文化圖式,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原語言文化。
(二)文化圖式相交。文化圖式相交指的是目的語文化中有與原語文化因素對應(yīng)的內(nèi)容,但并不完全重合。
如第二章第二節(jié)中“平常的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葛浩文的譯文是:“The people have a saying that ‘Money can make even a ghost put his shoulder to the grindstone!”
“有錢能使鬼推磨”表達(dá)的是金錢萬能的思想,在英語中有類似的說法:Money makes the mare go。此處譯者沒有使用與漢語諺語相并行的英語俚語,而是采用了直譯法,使用與原語中完全相同的意向進(jìn)行對等翻譯。這樣做的好處是,通過直譯,譯者將中國特色的諺語傳播給了外國讀者,一方面開闊了目的語讀者的眼界,增長了他們的見識,另一方面對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以及國內(nèi)外的文化交流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也是譯者主體性的一項具體體現(xiàn)。
(三)文化圖式缺失。有些文化因素在目的語文化中沒有與之相對應(yīng)的文化圖式,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文化圖式缺失?!逗籼m河傳》英譯本中的此類現(xiàn)象比比皆是,葛浩文在處理這些文化因素時采用的主要是音譯、注釋、意譯的翻譯方法。
如,第一章第三節(jié)中“但這也是不聲不響地把事就解決了,過了三年二載,若有人提起那件事來,差不多就像人們講著岳飛、秦檜似的,久遠(yuǎn)得不知多少年前的事情似的?!备鸷莆牡淖g文是:“Yet this affair, too, was disposed of silently and without a ripple.Two or three years later, whenever people mentioned the incident they discussed it as they would the famous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heroic general Yue Fei and the evil prime minister Qin Hui, as something that had occurred in the long distant past.”
岳飛和秦檜是中國著名的歷史人物,岳飛精忠報國,是民族英雄,秦檜陷害忠良,為后人所不齒。譯文在音譯這兩個有民族特色的人名時,在其前面都增譯了解釋說明的內(nèi)容,即“the heroic general Yue Fei and the evil prime minister Qin Hui”,這樣,目的語讀者就可以大概得知這兩個人物背后的歷史背景,讀懂原文的難度就會減小。
又如,第二章第三節(jié)中“以后她就不大容易找婆家,會給她起一個名叫做‘望門妨?!备鸷莆牡淖g文是:“From that time on it will be extremely difficult to find a family that will accept her as a daughter-in-law, and she will be labeled an ‘unwanted spinster.”
這里的“望門妨”是典型的舊中國時期封建社會下的產(chǎn)物,女子未過門未婚夫已死,固有“望門妨”一說。為了使外國讀者理解這一文化現(xiàn)象,譯者采用了意譯法,將“望門妨”譯為 “unwanted spinster”,即沒人要的老姑娘,這樣就符合了外國讀者的文化圖式,使他們讀起譯文來不必晦澀難懂。同時,筆者認(rèn)為,譯者在此處可以增加適當(dāng)注釋,對當(dāng)時中國社會的背景簡要描述,這樣會更加有助于目的語讀者對整篇小說的理解。
四、結(jié)語
在文化因素的翻譯過程中,如果原文信息與目的語文化圖式相符,便可直接進(jìn)行對等翻譯;如果原文信息與目的語文化圖式相悖,甚至是不存在于目的語文化中時,譯者就要幫助目的語讀者增添或是重建與原語信息相關(guān)的文化圖式,此時可采用音譯、注釋或意譯的翻譯策略。如王佐良先生所說,“譯者處理的是個別的詞,他面對的則是兩大片文化”,因此,“翻譯者必須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人”(郭建中,2000:129)。翻譯本身就是一項跨文化的交流活動,要想使這種交流順暢進(jìn)行,譯者一方面要同時了解民族文化與外國文化,另一方面必須能夠靈活地使用各種翻譯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準(zhǔn)確地傳達(dá)文化因素獨有的內(nèi)涵。
【參考文獻(xiàn)】
[1]Howard Goldblatt.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and Tales of Hulan River[M].Bloomington & Lond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9.
[2]陳喜貝,劉明東.文化圖式理論研究綜述[J].湖南第一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1(06).
[3]郭建中.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4]王曉輝.文化圖式觀照下的漢語文化負(fù)載詞英譯[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2(10).
[5]蕭紅.呼蘭河傳[M].北京:鳳凰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