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王學琴(浙江省海寧衛(wèi)生學校,浙江海寧314400)
?
團體心理輔導對提高中職生人際適應能力的應用研究
馮艷,王學琴
(浙江省海寧衛(wèi)生學校,浙江海寧314400)
摘要:目的考查團體心理輔導在促進中職生人際適應能力提高方面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方法對我校2013級新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篩查出有人際適應障礙的女生20人,將其隨機分成各10人的對照組和實驗組,實驗組進行8次團體心理輔導,對照組不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輔導前后采用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分別對兩組學生施測,實驗組學生另自評課程內(nèi)容與教學效果。結果團體心理輔導后實驗組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明顯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學生認為團體心理輔導對自己有不同程度的幫助。結論團體心理輔導能改善中職生的人際關系,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中職生;團體心理輔導;人際適應能力
在社會心理學研究中,人際適應能力是個體為了滿足交往需要、達到交往目標而調(diào)整自身或改造交往環(huán)境、改變他人,從而保持自身與他人和諧相處的過程中形成的心理能力,是確立和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復雜過程。人際適應能力不僅是社會發(fā)展、個人成功的重要條件,更是個人心理健康的保證。中職生好奇心強、思想活躍、情感豐富,人際交往需求旺盛。然而,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我國有部分中職生存在一定的人際適應障礙。
筆者在浙江省某中等職業(yè)衛(wèi)生學校從事教育工作,擔任班主任十多年,遇到了不少適應能力較弱的中職生,因其適應能力較弱而易引發(fā)與他人的人際沖突,從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1.1內(nèi)在因素
1.1.1年齡方面中職生處于16~18歲這個年齡段,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正處在身心發(fā)展最旺盛、最迅速的關鍵時期,也是身心發(fā)展由動蕩逐漸向成熟和穩(wěn)定過渡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的發(fā)育、心理的發(fā)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同時又較早地面臨擇業(yè)和就業(yè)的巨大壓力,中職生在學習、成長、生活和就業(yè)等方面會產(chǎn)生種種心理困惑;同時,生理發(fā)育基本成熟、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也會影響其適應能力。
1.1.2人格方面中職生的人格具有以下特點:(1)情緒不穩(wěn)定,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容易激動,易受環(huán)境影響,敏感多疑,不能面對現(xiàn)實,導致其出現(xiàn)急躁不安甚至失眠等現(xiàn)象。(2)易焦慮,常常表現(xiàn)為緊張、憂慮、困擾、悲觀、患得患失;在群體中缺乏與人接近的勇氣,生活中小心翼翼而不能控制自己。
1.1.3認知方面認知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現(xiàn)象。中職生容易產(chǎn)生自我認知失調(diào),如過高或過低評價自我,過高評價導致高傲心理,過低評價導致自卑心理,從而產(chǎn)生適應能力不強的問題。
1.2外在因素
1.2.1社會方面社會不斷發(fā)展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價值觀模糊等,使中職生做事以自我為中心,追求享受,互相攀比。嚴酷的就業(yè)形勢與“雙向選擇”體制尚不完善,不公正的因素破壞了競爭法則,面對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有的學生會產(chǎn)生孤獨、自閉等消極情緒。網(wǎng)絡的普及也使中職生網(wǎng)絡依賴性有上升趨勢,宅男、宅女增多,人際交往減少,適應能力下降。
1.2.2學校方面應試教育和考試制度的不完善使學校重分輕能,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眼里只有成績,阻礙了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另外,學生初中時多數(shù)為就近入學,住校者較少,進入中職學校后,大部分學生離開父母,寄宿于學校,也容易造成適應能力不強。
1.2.3家庭方面現(xiàn)在的中職生多為獨生子女,家長的溺愛容易使學生做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換位思考和寬容性;另外女孩子對父母也有較強的依賴性。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中職生年齡偏小、人格缺陷、認知偏差、社交技能缺乏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其適應能力不強。我們在心理咨詢和中職生日常表現(xiàn)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在人際適應中存在交往沖突,如被他人排斥、過度依賴、猜疑等現(xiàn)象,導致孤獨、焦慮甚至失眠等問題。他們渴望交往,但由于自身適應能力較弱,交往過程中受不了他人的某些行為甚至是一個眼神,導致同學間產(chǎn)生矛盾。對這類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團體心理輔導無疑是比較有效的方式。團體心理輔導是指教師或輔導人員面對多數(shù)被輔導者——學生,基于社會及團體動力原理,運用適當?shù)妮o助技術,協(xié)助個體自我了解、自我發(fā)展及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團體成員可以在人際互動中了解他人的相似處境,分享他人的有益經(jīng)驗,享受人與人互相關愛的溫暖,有效轉變錯誤認知,消除心理障礙,矯正行為偏差,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自身成長。團體心理輔導對幫助學生改變和成長有獨特的效果,其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方式,而且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實踐證明,發(fā)展性團體心理輔導可以促進普通大學生的人格成長,增進其心理健康[1]。
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是促進中職生提高自我意識,掌握人際交往技巧,提高人際適應能力,改善人際關系。通過量表調(diào)查、班主任推薦等方式,篩選我校護理專業(yè)中專一年級新生中有人際適應障礙的女生20人,將其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0人,一組為實驗組,平均年齡(16.6±0.7)歲;另一組為對照組,平均年齡(16.5±0.7)歲。對照組處于常態(tài)的自然學習,不進行任何形式的輔導干預;實驗組接受團體心理輔導,分8次進行,每周一次,每次80分鐘,輔導方案見表1。
表1 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測評工具采用鄭日昌教授編制的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共有20個自評項目,采用“是/無法肯定/否”評價(- 2分/0分/2分),單數(shù)號題和雙數(shù)號題評分相反,得分越低表明人際關系越差。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是用個體近期與人交往時的表現(xiàn)來測量其人際交往能力,本量表從4個方面考查與人相處時存在的困擾程度,分別是人際交談困擾、交際與交友困擾、待人接物困擾、與異性交往困擾,共28個條目,屬于自評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輔導開始前,使用以上量表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測試,輔導結束后再次對其進行測試,實驗數(shù)據(jù)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
鑒于造成中職生人際適應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認知偏差、社交技能缺乏和不良情緒困擾等,本次團體心理輔導圍繞認知改變、行為訓練、情緒管理等方面展開,主要內(nèi)容有敞開心扉、學會聆聽、角色扮演、配合練習、解開人際千千結、同理心練習等。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前,實驗組與對照組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團體心理輔導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說明團體心理輔導效果顯著,學生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很放松,能夠暢所欲言、放松自己,同時能注意傾聽、積極幫助其他成員解決問題,能夠互相接納、互相支持,心理素質有了明顯提升[1]。
3.1量表測量和統(tǒng)計結果對比分析
3.1.1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見表2)從表2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輔導前的第一次測量數(shù)據(jù)表明,實驗組和對照組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平均分和標準差都比較接近,t值僅為0.102,P>0.05。輔導完成后進行第二次測量,統(tǒng)計結果發(fā)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實驗組的平均分降低了12.2分,對照組僅降低了0.8分,t值為- 7.750,P<0.001,差異有顯著性。
表2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s,分)
表2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s,分)
實驗組 對照組10 10 n t值P值輔導前輔導后20.5±2.0 8.3±3.3 20.4±2.2 19.6±2.1 0.102 -7.750 0.921 0.000
3.1.2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前后測組內(nèi)比較(見表3)從表3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組輔導前后比較,t值為8.940,P<0.001;對照組t值為1.350,P>0.05。實驗組輔導前后差異有顯著性,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
表3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前后測組內(nèi)比較(±s,分)
表3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前后測組內(nèi)比較(±s,分)
輔導前 輔導后10 10 n t值P值實驗組對照組20.5±2.0 20.4±2.2 8.3±3.3 19.6±2.1 8.940 1.350 0.000 0.210
3.1.3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見表4)從表4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輔導前實驗組和對照組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平均分和標準差都比較接近,t值僅為0.127,P>0.05。輔導后統(tǒng)計結果發(fā)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實驗組的平均分降低了27.8分,對照組僅降低了6.9分,t值為- 18.433,P<0.001。
表4 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s,分)
表4 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s,分)
實驗組 對照組10 10 n t值P值輔導前輔導后60.8±6.4 33.0±2.1 60.5±6.8 53.6±3.9 0.127 -18.433 0.902 0.000
3.1.4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前后測組內(nèi)比較(見表5)從表5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實驗組輔導前量表平均分明顯高于輔導后,t值為13.396,P<0.001,差異有顯著性。實驗組統(tǒng)計結果發(fā)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對照組統(tǒng)計結果略有變化,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際適應能力會有所提高,但是實驗組變化更加明顯。
表5 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前后測組內(nèi)比較(±s,分)
表5 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前后測組內(nèi)比較(±s,分)
輔導前 輔導后10 10 n t值P值實驗組對照組60.8±6.4 60.5±6.8 33.0±2.1 53.6±3.9 13.396 5.678 0.000 0.000
3.2學生課堂反饋示例
在輔導第一階段“知你知我”主題中,設計問題:你記住了幾位朋友的名字?本次活動對你認識新朋友有什么益處?學生反饋:串名字游戲一下就讓我記住了大家的名字,而且聽到別的同學說出我的名字和愛好時很開心;以后我也會注意嘗試記住別人的名字,因為這會讓對方覺得受到關注而開心。
在第二階段“組建團隊”主題中,設計游戲“心有千千結”。該游戲讓學生共同組成一個團隊,可以進行身體接觸,并且在一起協(xié)作,共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排除困難、解決問題后,請學生分享活動感受。思考:開始握手時的感覺是什么?糾結在一起又有何感覺?你們是如何解結的?解開結時又有何感覺?學生反饋:這個游戲中我們組成了一個強有力的隊伍,隊員間主動、團結協(xié)作,有序、有信心地去排除困難、解決問題,感受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好處。
在第三階段“團隊力量”主題中,設計問題:談談你在“諾亞方舟”游戲中最大的感受。學生反饋:這次的游戲有的同學成功,有的沒成功,對沒成功的同學我感到很遺憾,因為她們確實付出了努力,也想了很多辦法,失敗的原因可能是隊員之間還太拘謹,但我們還是感受到了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我相信他們下次一定能成功。
在第四階段“學會傾聽”主題中,設計問題:在本課中你學會了哪些傾聽技巧?你準備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使用這些技巧嗎?理由是什么?學生反饋:要認真傾聽他人訴說,與人談話時不打斷對方,耐心聽完并作出表示;這些技巧很重要,做到這幾點,一定能與他人很好地交往。
在第五階段“合理表達”主題中,設計問題: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如何理解合理表達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你準備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如何進行合理表達?學生反饋: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犯錯的人我們需要提醒,但人往往好面子,用他人能接受的話語會對其造成最小的傷害,他人快樂,自己也快樂。
10位學生都有即時的課堂反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呈現(xiàn)部分反饋。
本研究結果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前,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的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及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得分均無顯著差異。輔導后,對照組成員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得分無顯著性差異,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得分較前測略有降低,可以看出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改變。實驗組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及社會適應能力量表得分均比輔導前明顯降低,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團體心理輔導能改善中職生的人際關系,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使學生學會傾聽、理解他人,懂得欣賞和贊美他人,增強了交流、溝通與合作能力。與個體輔導相比,團體心理輔導向學生展現(xiàn)了一個仿真的現(xiàn)實世界,在此環(huán)境中,成員相互學習、彼此交流,獲得人際交往的直接經(jīng)驗,逐漸改善她們不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有效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盡快適應學校環(huán)境。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團體心理輔導成員均為女生,不利于提升成員與異性交往的能力;由于干預時間較長,學生來自不同班級,班主任的關心程度、學生自身的成長變化等都會一定程度地影響測試結果,對研究造成干擾,必然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實驗效果。本研究針對性不強,不能照顧到每位成員,對于存在嚴重人際交往問題的學生,個別咨詢與團體心理輔導相結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1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