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翔
[摘要]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局勢日益復雜,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和決策。這一改革是先進的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理論創(chuàng)新。改革做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tǒng)一。本文試圖探討全面深化改革背后的哲學依據,強調此次改革的科學性和重要性,增強廣大人民自信,不遺余力地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關鍵詞]十八大 全面深化改革 哲學依據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4-0016-02
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在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的前提下,我國對內通過不斷改革逐步克服阻礙生產力發(fā)展的不利因素,實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對外實現積極開放的政策,吸納了不少先進管理方式和科學技術成果。三十多年來,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十八大之后,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讓中國再次成為全世界的焦點。這次改革是一場全新的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直到今天都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作為指引無產階級不斷探索物質世界的精神武器,它對物質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也是用以分析指導改革的重要依據。一場改革的成功與否,往往與它指導思想的科學性密切相關。全面深化改革作為當下中國影響最深遠的一次改革,其所蘊含的豐富理論知識,是值得我們研究挖掘的,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正確認識這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堅持辯證唯物論觀點
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這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核心觀點是相一致的。唯物論的觀點認為,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須做到主觀合之于客觀,從客觀出發(fā),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才能探知到事物發(fā)展的最基本的規(guī)律,這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也是我們黨自建黨以來一以貫之的基本思想路線。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各個層面都取得歷史性的突破,這一偉大成就得益于人民群眾的不斷探索和不竭實踐。全面深化改革是一次重要的實踐,要完成這一實踐依然要從實際出發(fā),按照客觀規(guī)律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當前我國最大的實際便是,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已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在不斷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這樣的歷史進程,需要很長時間去進行。新中國還是個年輕的國家,前面還有很長的路。推進任何一方面的改革都要立足于實際,切實把握好時機、力度和節(jié)奏,做到既不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也不盲目超越現實發(fā)展的基本階段。當前我國所著力建設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yè),需要我們在黑暗中不斷摸索,在混沌中積極探尋,方能找到通往未來的光明道路。面對這樣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實驗,決策者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擁有十足的勇氣,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做到方向堅定、探索大膽、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把摸著石頭過河與加強制度設計有機統(tǒng)一,把加強微觀探索與宏觀思考有機結合,踐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二、堅持唯物辯證法觀點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矛盾。矛盾既互相斗爭,又共同存在,它們一起決定著事物的屬性。在社會這個有機體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不斷推動著社會的前進。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生產力不斷發(fā)展,原先與其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就不再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為與新發(fā)展的生產力相匹配,生產關系就必須進行調整。同樣,在另一對關系中,由于經濟基礎直接由生產力所推動,所以它是相對易變的,而上層建筑相對平穩(wěn)。當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fā)展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也會空前尖銳。這時候就需要社會進行變革,以適配經濟基礎的發(fā)展,否則就不能長期存在。這兩組基本矛盾也啟示我們,改革永遠沒有完成時,需要不斷適應發(fā)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便是黨中央應對當前復雜局勢做出的重要決策,為了適應中國生產力發(fā)展,必須對生產關系進行調整;同樣,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基礎,必須對上層建筑進行改革。
矛盾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一直處于極不平衡的狀態(tài),矛盾普遍存在,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解決問題。同時,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對此,毛澤東曾用“學會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同時“要有節(jié)奏,要互相配合”,“抓住牛鼻子”來形象說明。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各個領域協(xié)調發(fā)展。要解決我們遇到的突出矛盾,僅僅依靠單一領域的改革難以見到成效,必須從大局出發(fā)、從整體考慮,必須“五位一體”的改革進行統(tǒng)籌安排。全面深化改革的設想具有戰(zhàn)略性思維,站在戰(zhàn)略的高度,統(tǒng)籌安排,把握住了社會發(fā)展的總體趨勢和方向。習近平認為,要以戰(zhàn)略家的眼光來審視當今時代、審視當代中國,放眼全局謀一域,把握形勢謀大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必須從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著眼,從中國國情和世界局勢的互動中出發(fā),謀劃中國的改革、推動中國的改革,從世界大國的發(fā)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中選擇最為合適的方式,論證中國改革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必須堅持重點論,習總書記強調改革要“扭住關鍵”、“突出問題導向”,深刻體現了對現實中國社會矛盾分析基礎上注重抓中心、抓關鍵的矛盾思維方法。而這關鍵就是指“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四個全面”是在人民的熱忱期盼中,依照我國發(fā)展現實需要中提煉出來,用以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八膫€全面”回答了當下中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各種矛盾,以及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關鍵時期,我們黨和國家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必須面臨且亟待解決的各類問題。所以,突出“四個全面”就是突出重點,堅持“四個全面”就是堅持重點論。要不斷發(fā)揮其對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全面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
全面深化改革,還必須兼顧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其中,總體受益的觀點就是整體和部分關系的重要體現,也是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則。改革做不到讓所有人都獲利,或者讓所有人收到等同的福祉,但不管如何,任何一項改革措施出臺的目的都必須使絕大多數人受益,若相違背則失去了意義。從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詮釋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條件,沒有空談公平的效率,也沒有只談效率的公平。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講效率,不講效率就是不講公平。與此同時,沒有公平就沒有效率存在的理由和保證。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為了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財富,人類堅持不懈地探尋提高效率的方法,而這一探索的過程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物質基礎和經濟水平都得到了極大提升,隨之而來的則是公平的問題。只有解決了公平問題,才能讓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fā)展要求,從而提高經濟效率。相反,一旦社會有失公平,其后果必然是市場的蕭條和社會的動蕩,經濟效率也會大幅下降。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講公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現今階段,尤其需要注重公平,解決好因為深化改革帶來的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
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改革是為人民謀幸福、促進人民全面發(fā)展的事業(yè),它緊密依靠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堅持群眾導向,堅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以人民群眾為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深化改革的“蛋糕”不但要做大,而且要分好,改革發(fā)展的成果屬于全體人民,這次改革是對黨的一次巨大考驗。一是改革必須為了人民,改革必須依靠人民,人民群眾的積極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是推動改革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二是要激發(fā)全社會的改革積極性,匯聚成一股強大合力推進改革,確保改革方案在各級落實到位,為廣大群眾謀取實在的利益。三是要切實尊重和保護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的許多不公正現象已經嚴重影響社會穩(wěn)定,必須以群眾角度出發(fā),不斷總結基層和群眾在實踐中取得的寶貴經驗,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思路、辦法和舉措來指導改革。
四、啟示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改革之于國家是牽一發(fā)而動全國的大事,是一項長期性任務。黨和人民必須具有耐心,也需要有科學的理論進行引導。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有今天這樣的高度,不僅僅因為它是關于自然和社會一般規(guī)律的學說,更因為它能在實踐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它始終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始終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而且不斷吸收人民實踐的經驗來豐富自身學說??梢哉f,馬克思主義一直都是中國改革和發(fā)展的理論依據,從歷史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依仗其借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成功指引過中國的改革便是最好的印證。同時其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的品質也啟示當代領導人自身也要緊跟時代,加強自身建設。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判斷了時代發(fā)展局勢,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前進道路,構建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思想,這必將成功指引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實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 更好認識規(guī)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N].人民日報,2013-12-5.
[2]習近平.在湖北考察改革發(fā)展工作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7-24.
[3]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7-25.
[4]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30.
[5]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7-25.
[6]楊永加.習近平強調的思維方法[N].學習時報,2014-9-1.
[7]習近平.深化改革開放 共創(chuàng)美好亞太--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3-10-8.
[8]習近平.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 更好認識規(guī)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N].人民日報,2013-12-5.
[9]習近平.在廣東考察工作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2-12-12.
[10]習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著十八大指引的改革開放方向前進[N].人民日報,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