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霞
摘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樂思的情境,把學生引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中,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思考與質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幫助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問題情境可以是文字內容、圖片資料、錄音錄像、電腦課件,也可以是演示實驗、實踐活動等。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什么樣的情境,既要充分考慮教學的實際需求,也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接受能力。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語文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2-0100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把若干新知識滲透到奇妙有趣的情節(jié)、場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問題解決為需要,激發(fā)學生在環(huán)境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自信,認識“做中學”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整合創(chuàng)新的規(guī)則、技巧。同時,促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和諧全面發(fā)展,達到在情境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方式。
閱讀課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課文教學是每位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進入課文中的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做到教師“啟”而學生“發(fā)”,語文課堂教學應大膽改革,應把教學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大膽發(fā)揮、大膽想象、大膽暢所欲言。筆者認為,如果語文教學僅僅像往常教師的一根粉筆、一張嘴、一本課本,就能打動學生,就能讓學生進入課本情境,對于現代學生來說是很難實現的。所以,課堂教學情境的目的主動權在于學生,因此應把主要角色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施展,才能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否則,任你嘴皮磨破,想把所有的知識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學生都是無動于衷的,這樣會收益甚微的。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結合課文內容,拓展教學思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下面,筆者將談談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的點滴體會。
一、創(chuàng)設極富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對已有經驗的挖掘和利用
初中語文課中有不少文章是蘊涵著深情厚意的,如何讓學生體會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蘊涵的深情。有的時侯,僅僅靠對課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難以奏效的。要報一種大語文的觀念,跳出課堂,語文要與生活相聯系。從課內到課外,然后又從課外再回到課內,這個時侯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上了一個臺階。比如在《背影》這篇課文中,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對母親較有感情,卻對父親頗多怨言。應該說難以理解渴望課文里的父親對孩子的一片深情,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先讓學生自由訴說自己對于父親的不滿看法,然后和學生講述了自己父親疼愛自己的一個小故事,在筆者的眼中,自己的父親是一個偉大的父親。這樣,通過筆者的這個故事,學生很快明白,盡力挖掘父親對待自己的閃光點,終于明白父親對待自己的愛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來。筆者順水推舟,抓住機會引導學生,學生終于紛紛起來述說自己的父親,從而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和領會。所以,做文同做人,有的時候,要明白課文,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情感,跳出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是在解決課文內容,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問題情境,有助于激發(fā)興趣,形成動機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問題情境教學是能夠促進學生情感體驗,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激勵學生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新型教學模式。問題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有助于挖掘潛力,培養(yǎng)能力
有的時候利用課文本身具備的戲劇性,創(chuàng)設一種表演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而迅速地理解課文內容。如在教學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有一些十分適合表演的素材,如騙子織布的動作、大臣觀察的動作。筆者在教學課文過程中請兩位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到講臺現場給全班同學表演,從而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進入情境的角色中去。再如,在教學魏學伊的《核舟記》這篇課文的過程中,課文多涉及空間位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預習課文,把課文分成兩個表演場景,一個是蘇、黃、佛印神態(tài)。一個是兩個舟子的神態(tài)。分成小組進行表演,學生認真研究課文,相互討論,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在笑聲和表演聲中學習課文,從錯誤的表演中認識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終得出了正確的表演位置。
四、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緒背景情境,有助于渲染氣氛,陶冶情感
贊可夫曾經指出“教學法一旦能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钡拇_,作為充滿愛心的教師、充滿激情的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傳遞出一股極大的感染力,為課堂提供良好的情緒背景,使學生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似的情感,讓他們始終感到興趣濃厚、興高采烈。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只有把自己的真情、愛心融入文本,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點燃學生進取的激情,喚醒學生的生活真情,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之中,才會使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投入、樂于探究,并獲得主動發(fā)展。
(作者單位:廣西崇左市天等縣民族中學 5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