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瀟綺
(510006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廣州)
虛假陳述民事侵權索賠案件前置程序問題研究
程瀟綺
(510006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廣州)
2002年最高法院頒布了《關于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法院開始正式授理證券侵權案件,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對審理相關的民事侵權案件做出了規(guī)定,由此關于我國證券市場虛假陳民事侵權索賠案件前置程序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過。有關行政、刑事前置程序可以防止濫訴,節(jié)約有限的司法資源,設置前置程序可以減輕原告的舉證負擔,彌補法院在專業(yè)知識上的不足,避免法院判決與行政裁決出現沖突,但是這種前置程序會對受侵害人維護自身的利益時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無形之中抬高了訴訟的門檻,延遲的受侵權人獲得賠償的事件,對訴權的限制甚至使得受侵害人無法獲得應有的賠償,虛假陳述民事侵權索賠案件前置程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在綜合這些利與不利以后,找出合適中國現階段證券市場的程序安排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虛假陳述;前置程序;行政裁判;訴權
(一)前置程序的法律規(guī)定
根據證券發(fā)行交易程序和信息公開的階段性,可以將虛假陳述分為:發(fā)行市場的虛假陳述與交易市場的虛假陳述。所謂證券發(fā)行市場的虛假陳述,是指證券發(fā)行過程中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證券發(fā)行的事實、性質、前景以及法律等事項做出虛假、嚴重誤導或有重大遺漏的任何形式的陳述,這種虛假的信息披露將導致投資者無法正確及時的了解到與證券發(fā)行交易有關的信息,致使投資者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做出投資決定,而由這種不正確或者不充分的信息造成投資者對股票判斷失誤,而遭受的損失。
而投資者想通過司法途徑要獲得賠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分別于2002年1 月15日與 2003 年1月9日發(fā)布了《關于受理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及《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兩個司法解釋?!锻ㄖ返?2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的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其虛假陳述行為,須經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調查并做出生效處罰決定。而《規(guī)定》的第 2 條則要求若投資人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對虛假陳述行為人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不僅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guī)定的要件還要有有關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作為依據。前述規(guī)定對投資者提起民事賠償訴訟設置了一定的前置條件,即需有關機關先對虛假陳述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然后投資者才能依照生效的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決定提起民事賠償訴訟。
(二)前置程序設計目的
這種程序設想的有它存在的價值,因為虛假陳述訴訟案件涉及投資人人數眾多,前置程序可以防止濫訴,節(jié)約有限的司法資源?,F階段我國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時有發(fā)生,如果沒有設置行政、刑事訴訟前置程序這一屏障,案件數量可能很大,將對有限的司法資源造成巨大壓力;另一方面,我國司法資源分配存在著地域差別,在判案的過程中,法官所擁有的自由裁判權會使得同一案件的訴訟產生不同的裁判結果,損害司法的統(tǒng)一性和權威性,設置前置程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案件裁判的統(tǒng)一性,有利于實現司法的統(tǒng)一。
在訴訟過程中,設置行政、刑事訴訟前置程序可以減輕原告的舉證負擔。由于證券市場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和技術性,一般的投資者對整個證券市場的了解都很有限,受到侵害的一般投資者往往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難以收集到相應的證據,從而造成舉證困難,前置程序可以利用有關行政機關和法院的力量調查取證,減輕原告方的舉證責任。同時這種前置程序也為法官的判斷提供依據,以彌補法院在專業(yè)知識上的不足,避免法院判決與行政裁決出現沖突。①有利于司法的統(tǒng)一性及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處理,保障司法的統(tǒng)一性。
也就是說,因為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夠成熟,并且與證券相關的案件專業(yè)性要求很高,所以虛假陳述民事侵權索賠案件前置程序存在有其合理性。
(一)對受害人的司法救濟的限制
但是,前置程序的存在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從受害人權力收到侵害的救濟途徑和方式上看,前置程序違背了憲法所賦予每個權利主體保護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立憲原則,也違反了《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關于財產權司法救濟的立法精神,②無形之中提高了司法的門檻。在一個法治的國家里,當一個權利主體的財產權遭到他人侵害而受到損失時,這個權利主體就應該有權通過各種途徑去維護自身的權益,并可要求侵害人賠償所遭受的損失。其次,證監(jiān)會沒有能力,也沒有足夠的監(jiān)管資源去發(fā)現每一個虛假陳述行為,即使發(fā)現了,也會酌情處罰,不會處罰所有當事人,而刑事指控的證據要求非常高,違法性質也要求非常嚴重,顯然不可能對所有違法行為給予刑事處罰,這就使得權利主體受侵害而無法獲得相應救濟的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再則,行政和刑事處罰的證明標準與民事訴訟的證明標準是不一樣的,前者要求更高,以進行了行政處罰或刑事處罰為提起民事訴訟的前提條件,這種案件之間潛在的差異性無形之中使得權利主體的部分權利沒有辦法得到維護,雖然降低了法院處理相關案件的數量壓力,但是卻無法維護受侵權的利益。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guī)定了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當滿足這四個條件時,人民法院就應當予以立案和受理,但是前置程序的設置在很大的程度上剝奪了受害人主觀上尋求司法救濟的權利,而在在各種可尋求的救濟手段中,司法救濟是最有效地,也是最后的救濟手段,如果受侵權人無法通過這種方式維護自身的利益,那么就很難通過別的方式維護了。最后,同時前置程序違背了“司法最終審查原則”,如果案件受理要以證監(jiān)會等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為前提,無疑降低了司法權的地位,使司法權受制于行政權,嚴重損害了司法的獨立性。③
(二)對受害人財產的影響
前置程序客觀上還放縱了那些正在實施,或者已實施了加害行為的行為人,使得受害人財產損失進一步的擴大。在前置程序進行過程中,被處罰對象會采取各種手段盡量的逃避和拖延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作出有效的裁決,如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將會給被處罰對象并提供事件來采取各種手段轉移財產,使得受害人的無法獲得賠償。由此導致的后果是使虛假陳述案件的訟期久拖不決,引發(fā)訴訟經濟問題,使受害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不得不仔細權衡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的成本和收益。另一方面,無形之中使得行政處罰優(yōu)先于民事賠償,行政處罰決定一旦執(zhí)行,巨額的罰款將使被告陷入經濟困境而無力進行賠償,此時投資者將面臨的是贏了官司卻仍然無法獲得賠償的尷尬局面。所以前置程序的設置很難有效地制止和懲罰加害行為,使遭受的損失得到及時補償。
(三)前置程序在實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前置程序設立的基礎在于相關機關高效公正的工作,但是在實踐中時效性往往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證監(jiān)會對于相關上市公司虛假陳述的處罰總并不是總是那么及時,證監(jiān)會自身對案件的識別和調查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在證券市場上,面對瞬息萬變的股票價格和信息變動,不能及時對虛假信息進行及時的控制,將會導致不可估量的后果,也就是說由虛假陳述引發(fā)的整個證券市場的不穩(wěn)定將會因為得不到及時的調查處理而發(fā)生。
在實際操作中,同案不同罰的現象也是相當嚴重,處罰的標準如何掌握又也是一個問題。證券處罰數額巨大,如此巨大的權力又缺少相應的監(jiān)督,在其中公權力的濫用必定會侵害到公民的權利。然而更為惡劣的是因為沒有相關處罰決定,導致許多的案例在法院無法立案,引發(fā)了更大范圍的不公平。
另一方面,罰款是行政處罰的重要方式,高昂的罰款,伴隨著股價的爆跌,使得很少有公司還有能力再對大眾投資者進行賠付了。雖然我國相關法律規(guī)定了民事賠償優(yōu)先的原則,但是大眾投資者如果想要從行政罰款中獲取賠償,難度也是很大的并且缺乏。④
(一)前置程序的啟用
對于前置程序的啟用,在投資者有足夠充足的證據能夠證明存在虛假陳述行為,法院就應該受理,而不需要證券監(jiān)管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同時可以適當的擴大前置程序的范圍,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時效性,并且能夠及時的維護受侵權人的權益。經過十年的發(fā)展,中國證券市場日漸走向成熟,證券市場更加公開透明。通過新聞媒介的作用,信息傳播更為迅速,投資者獲取信息的途徑也隨之增加,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了解已今非昔比,維權意識極大增強。投資者對虛假陳述行為的舉證能力也隨之提升,在民事訴訟中證據的取得并非一定要依賴證券監(jiān)管部門作出的處罰決定。⑤如果投資者能夠通過合法的渠道搜集到必要的起訴證據,應當給予投資者充分的權利,行使司法救濟的權利。
(二)擴大前置程序起訴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和《規(guī)定》中可以作為投資者提起虛假陳述民事訴訟的依據僅限于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及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這樣的規(guī)定無疑大大限縮了投資者提起訴訟的空間,將大量民事賠償訴訟拒于法院裁判之外。因此,可以將行政機關作出的責令限改通知、處理意見、檢查公告、人民法院作出的有罪判決、證券交易所的公開譴責,公開通報、證券行業(yè)協(xié)會作出的處分意見、證券欺詐自我更名的工作文件等也納入前置條件的范圍。再次,對于虛假陳述的被告人范圍,不應局限于直接受到行政或刑事處罰的主體,投資者只要有證據證明其他主體也有參與虛假陳述的行為,就可以對其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也就是將投資者所提供的合理證據作為提起訴訟的一個依據。
(三)可用仲裁作為訴訟前置程序而取代行政或刑事前置程序
在投資者利益受到侵害,但是又缺少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時候,可以采取仲裁,仲裁機構能夠給予被侵權人幫助。可以在證券法相關的領域中,借鑒《勞動法》,特設證券仲裁委員會。聘請證券相關的專家組成仲裁委員會,這樣滿足了審理虛假陳述案件專業(yè)性的要求;⑥另外方面,仲裁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高效,在這個意義上,效率的問題也得以解決,這種方式也是法院能夠認可;同時,仲裁制度之中同樣可以采取財產保全的措施,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于投資者勝訴后的賠付增加一分保障。
(四)引入公益訴訟
虛假陳述行為,因為所涉及投資者眾多,已經涉及到社會穩(wěn)定等社會整體利益其涉及的是成。當前關于虛假陳述案件都是依從民事訴訟的相關規(guī)定,然而證券案件的公眾性與民事糾紛的相對性顯得格格不入,以民事訴訟解決證券糾紛越來越顯得乏力。其實虛假陳述公益訴訟的性質歸于何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損害的補救作用與技術上的可操作性。引入公益訴訟,會使得投資者受侵害的利益能及時得到維護,損失能降到最低。⑦
從立法目的層面來理解,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中的前置程序對于保證人民法院提高審判質量有積極意義,但對保障投資者訴權卻是有利有弊。從發(fā)揮民事責任追究的功能、增強法官專業(yè)知識和審判經驗,以及前置程序與民事賠償優(yōu)先原則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關系等方面來看,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中的前置程序是在我國目前立法與司法環(huán)境下是由改進的空間的,應該充分給予受侵害者權利維護自身的利益,擴大可訴范圍,通過公益訴訟,仲裁程序幫助受害者更好維護自身權益。
注釋:
①劉路英:《論虛假陳述民事訴訟前置程序之必要性及其前途》,載《法制與社會》,2013年11月,第278頁。
②宣偉華:《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與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76頁。
③周成泓:《證券侵權賠償民事訴訟機制若干問題研究》,載《經濟與法》,2006年第1期,第149頁。
④康俊:《虛假陳述訴訟之前置程序問題研究》,載《東方企業(yè)文化.遠見》,2010年5月,85頁。
⑤劉路英:《論虛假陳述民事訴訟前置程序之必要性及其前途》,載《法制與社會》,2013年11月,第278頁。
⑥趙伯祥著:《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訴訟的問題與解決》,載《商業(yè)研究》,2004 年 12 月。
⑦康?。骸短摷訇愂鲈V訟之前置程序問題研究》,載《東方企業(yè)文化.遠見》,2010年5月,第85頁。
[1]宣偉華:《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與投資者權益保護》,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2]劉路英:《論虛假陳述民事訴訟前置程序之必要性及其前途》,載《法制與社會》,2013年11月.
[3]劉敏:《論民事訴訟前置程序》,載《中國法學》,2011年第6期.
[4]康俊:《虛假陳述訴訟之前置程序問題研究》,載《東方企業(yè)文化.遠見》,2010年5月.
[5]萬廣軍:《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中的前置程序問題》,載《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報》,2004年2月.
[6]孫麗娟:《以虛假陳述為視角論證券欺詐訴訟前置程序》,載《中國律師》,2009年12月.
[7]周成泓:《證券侵權賠償民事訴訟機制若干問題研究》,載《經濟與法》,2006年第1期.
[8]張娜,《虛假陳述的民事責任及其訴訟方式分析》,載《法制與社會》,2010年3月.
[9]王建敏,《證券民事訴訟的形式以及前置程序分析》,載《政法論叢》,2005年4月。
[10]仲崇玉,王燕:《論虛假陳述民事案件的訴訟方式》,載《現代法學》,200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