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岱華
【摘要】在一個發(fā)育健全的體魄內(nèi),必須兼有良好的心智。精神屬性是其重要元素。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強的人文性?;谂囵B(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視域,以閱讀為價值引領,指導學生構筑起精神家園,從更深層次為培育健康心理奠基。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閱讀 健康心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8-0054-01
在一個發(fā)育健全的體魄內(nèi),必須兼有良好的心智。精神屬性是其重要元素。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強的人文性。對“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是語文課程要強化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它要求學生關注并積極參與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與交流,能夠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解與自覺,逐步形成對個人與國家、社會、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語文課程標準中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為課程目標內(nèi)容,就閱讀總量從小學至高中教育分階段提出了明確又具體的要求。這也是強化培養(yǎng)對“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這個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策略?;谶@樣的視域,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發(fā)揮和提升語文課程的功能,以閱讀為價值引領,具體地指導學生漸遞性地展開閱讀,深廣讀書觸角,開拓視野,建立好人生坐標,構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園,從更深層次為培育健康心理奠基。
一、培養(yǎng)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意向成分,是展開閱讀的前提,也是讓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精神生活的起步。這里,教師的垂范很重要。北師大有一位學生對肖川教授的課作出這樣的評價:把課上成了一種情懷、一種胸襟,如詩歌般美麗,使你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教者在課堂上如此去書寫“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篇章,去闡釋“書卷多情似故人”的韻致,那么課堂上彌漫著的書香之氣、精神氣象,會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讀書興趣。其次,激勵也是很有效的方式。如,通過閱讀展示(閱讀課展示、作品展示、活動展示等),在充分地互動中彼此激勵等。
二、使閱讀序列化、體系化
學生的閱讀指向具有顯著的年齡差異。僅少兒閱讀興趣的發(fā)展就分為以下幾個時期: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傳記及傳奇故事——文學 。因此,要注意根據(jù)年齡分段推薦些經(jīng)典的閱讀書目,使學生的閱讀從兒童至青年期成為一個體系,在一個科學合理的序列里一步一步地展開,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當然,薦書要給學生留有自由選擇的余地,要考慮到文字的表現(xiàn)形式。
三、開設讀書課,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在讀書課上,根據(jù)不同的年齡特點及閱讀水平就讀書方法給予具體的指導,濡養(yǎng)和培植讀書習慣和閱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大家坐在一起,見仁見智,可以在個性化的解讀中學會思考,分享思想,在互動中彼此影響,相攜提升。另外,充分利用好網(wǎng)絡資源。譬如,余秋雨先生在鎮(zhèn)江市文心講堂的《生命因閱讀而平靜》的講座中,結(jié)合自身豐富的閱歷,從大愛之道、君子之道、中庸之道、瀟灑之道四個方面詮釋了應如何通過閱讀保持“平靜之道”,深層次地解析了閱讀對生命的意義。同時,就怎樣讀書提出寶貴的建議,學生收看后可謂受益匪淺。再次,可以圍繞某個讀書主題開展各種活動:辦系列講座;組織讀書沙龍;展開演講或辯論會;征文比賽……如此,營造書香氛圍,培育學生的精神。
四、建立更高的人生坐標
“超越”一詞來自宗教,是指精神在對于塵世的俯視中,不滿足于現(xiàn)實的生存狀態(tài),從中超拔出來達至一種身心俱得解放與自由的大境界。在人類歷史上,凡能稱得上輝煌的文化都不失為追求超越的文化。西方文化的超越性是在希臘與希伯來精神的對立互補中走向救贖;東方文化(中國)的超越性則是在儒釋道的互補中,通過修身養(yǎng)性走向一條內(nèi)在超越的路。從終極意義上來講,它們皆 “仰望神性,用神性來度量自身”,進而達到精神的敞開與通達,成為“自為的人” 。
人無時不在或隱或顯的坐標之中。人的煩憂苦痛以及最終導致的心理問題很多來自于坐標建立的不同。坐標不同,人生參照不同,生命欲求、生命體驗及生命形態(tài)自然不同。以廣袤的時空為參照,人會渺小到忽落不計;以那些心中有大愛的人為參照,很多困擾我們的問題就不會產(chǎn)生,很多產(chǎn)生的問題也可以慢慢地被稀釋消解。故此,通過閱讀,相機滲入這樣的一些內(nèi)容:結(jié)合相關人物、事件的案例分析,通過體驗式教學,春風化雨,清亮學生的眼睛,激活和澎湃人性中最高貴的能量,盡可能成長大我,建立更高的人生坐標,那么,那些匍匐于大地之上的小我就有可能迎風站立,漸遞清除心靈世界的塵垢,將沉重的肉身輕盈起來,在仰望中充分地展開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達到更高一級的實在。
總之,如果說生命是純粹的火焰,而我們要依靠著體內(nèi)看不到的火炬健康地活著,那么,精神家園的構建是對它的助燃。
參考文獻:
[1]汪潮主編,《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167頁-168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小楓,《詩化哲學》第309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