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冰琳
摘 要: 彈性勢能是高中物理中很重要的物理量,在高考考綱中沒有要求測彈性勢能這個實驗,但高考對彈性勢能考查的試題很多,本文歸納近幾年高考對彈性勢能的考查。
關鍵詞: 彈性勢能 高考 解題策略
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在恢復原狀的過程中能夠做功,說明它具有能量,物理學中把物體因為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高中教材就給了這個定義,沒有給出彈性勢能的公式。高考中考查彈簧的試題很多。本文重點探討高考對彈簧的彈性勢能的考查。
1.測量彈簧的彈性勢能
1.1結合平拋運動,測量彈簧的彈性勢能。
(2013全國新課標理綜II)某同學利用下述裝置對輕質彈簧的彈性勢能進行探究:一輕質彈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彈簧左端固定,右端與一小球接觸而不固連;彈簧處于原長時,小球恰好位于桌面邊緣,如圖(a)所示。向左推小球,使彈簧壓縮一段距離后由靜止釋放;小球離開桌面后落到水平地面。通過測量和計算,可求得彈簧被壓縮后的彈性勢能。
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認為彈簧被壓縮后的彈性勢能E與小球拋出時的動能E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為求得E,至少需要測量下列物理量中的?搖 ?搖(填正確答案標號)。
A.小球的質量
B.小球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s
C.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D.彈簧的壓縮量Δx
E.彈簧原長l
(3)圖(b)中的直線是實驗測量得到的s——Δx圖線。從理論上可推出,如果h不變,m增加,s——Δx圖線的斜率會?搖 ?搖(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如果m不變,h增加,s——Δx圖線的斜率會?搖 ?搖(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由圖(b)中給出的直線關系和E的表達式可知,E與Δx的?搖 ?搖次方成正比。
解析:(1)利用平拋運動規(guī)律,測量出平拋運動的初速度v。由s=vt,h=gt聯(lián)立解得v=s。要測量小球速度,需要測量小球拋出點到落地點的水平距離s,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根據動能公式,為求得E,還需要測量小球的質量m,所以正確選項是ABC。(2)小球拋出時的動能3)彈簧的壓縮量Δx越大,彈性勢能越大,小球拋出時的動能越大,所以s與Δx成正比。如果h不變,m增加,s——Δx圖像斜率會減小。如果m不變,h增加,s——Δx圖像斜率會增大。由實驗繪出的圖像可知,s與Δx成正比,而所以彈簧被壓縮后的彈性勢能E與Δx的二次方成正比。
1.2結合勻速運動,測量彈簧的彈性勢能。
(2016四川理綜)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彈簧的彈性勢能。將彈簧放置在水平氣墊導軌上,左端固定,右端在O點;在O點右側的B、C位置各安裝一個光電門,計時器(圖中未畫出)與兩個光電門相連。先用米尺測得B、C兩點間的距離s,再用帶有遮光片的滑塊壓縮彈簧到某位置A,靜止釋放,計時器顯示遮光片從B到C所用的時間t,用米尺測量A、O之間的距離x。
(1)計算滑塊離開彈簧時速度大小的表達式是?
(2)為求出彈簧的彈性勢能,還需要測量?搖 A.彈簧原長
B.當地重力加速度
C.滑塊(含遮光片)的質量
(3)增大A、O之間的距離x,計時器顯示時間t將?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解析(1)滑塊離開彈簧后做勻速運動,故速度大小的表達式是。
(2)根據機械能守恒,滑塊獲得的動能等于彈簧的彈性勢能,從表達式中可以看出,還需要測量滑塊(含遮光片)的質量,因此C正確。
(3)增大A、O之間的距離x,彈簧壓縮量增大,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增加,釋放滑塊后,滑塊離開彈簧時獲得的動能增加,速度增大,從B到C所用的時間t將減少,B項正確。
2.探究彈簧的彈性勢能
2.1利用力學經典試驗裝置,探究彈簧的彈性勢能。
(2016全國理綜II)某物理小組對輕彈簧的彈性勢能進行探究,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輕彈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彈簧左端固定,右端與一物塊接觸而不連接,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與物塊連接。向左推物塊使彈簧壓縮一段距離,由靜止釋放物快,通過測量和計算,可求得彈簧被壓縮后的彈性勢能。
(1)試驗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驟:
①把紙帶向左拉直
②松手釋放物塊
③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
④向左推物塊使彈簧壓縮,并測量彈簧壓縮量
上述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搖 ?搖(填入代表步驟的序號)。
(2)圖(b)中M和L紙帶是分別把彈簧壓縮到不同位置后得到的實際打點結果。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由M紙帶所給的數據,可求出在該紙帶對應的試驗中物塊脫離彈簧時的速度為?搖 ?搖m/s。比較兩紙帶可知,?搖 ?搖(填“M”或“L”)紙帶對應的試驗中彈簧被壓縮后的彈性勢能大。
解析:(1)實驗中應先向左推物塊使彈簧壓縮,測量彈簧的壓縮量,然后把紙帶向左拉直,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等打點穩(wěn)定后,再松手釋放物塊,使其向右運動,因此步驟為④①③②。(2)由于物塊離開彈簧時的速度最大,因此M紙帶對應的實驗中物塊脫離彈簧時的速度為v==1.29m/s。由于彈簧壓縮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因此推開物塊后,彈簧彈性勢能轉化成物塊的動能越多,物塊離開彈簧后獲得的速度越大,打的點間距越大,因此M紙帶對應的實驗中彈簧被壓縮后的彈性勢能大。
2.2利用光電門實驗裝置,探究彈簧的彈性勢能。
(2014廣東卷)某同學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設計實驗探究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壓縮量的關系。
①圖(a)所示,將輕質彈簧下端固定于鐵架臺,在上端的托盤中依次增加砝碼,測量相應的彈簧長度,部分數據如下表。由數據算得勁度系數k=?搖 ?搖N/m。(g取9.80m/s)
②取下彈簧,將其一端固定于氣墊導軌左側,如圖(b)所示;調整導軌,使滑塊自由滑動時,通過兩個光電門的速度大???搖 ?搖。
③用滑塊壓縮彈簧,記錄彈簧的壓縮量;釋放滑塊,記錄滑塊脫離彈簧后的速度v。釋放滑塊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搖 ?搖。
④重復③中的操作,得到v與x的關系如圖(c)。由圖可知,v與x成?搖 ?搖關系。由上述實驗可得結論:對同一根彈簧,彈性勢能與彈簧的?搖 ?搖成正比。
②滑塊離開彈簧后做勻速直線運動,故滑塊通過兩個光電門時的速度相等。
③在該過程中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滑塊的動能。
④圖線是過原點的傾斜直線,所以v與x成正比;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即E即彈性勢能與速度平方成正比,則彈性勢能與壓縮量平方成正比。
從上面的例題可以看出,高考試題對彈性勢能的考查,大部分都是考查機械能守恒定律,把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物體的動能,再結合平拋或勻速運動,進而測量彈簧的彈性勢能或者探究彈簧的彈性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