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梅
摘要: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對語文教學進行改革,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現(xiàn)代技術的優(yōu)勢,引入生活的活水,這樣才能將人文教育無形滲透于語文教學中,讓語文教學更富有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人文教育 現(xiàn)代技術 生活資源
一、深入挖掘語文教材,體驗課文的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教師要立足現(xiàn)實,從實際出發(fā),深入挖掘高中語文教材,找到教材中蘊含的人文教育內容,從而讓高中生可以更好的體驗課文的人文精神。這樣不僅能夠鍛煉高中生的欣賞能力和感悟能力,還有利于培養(yǎng)高中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例如,講《拿來主義》一文時,如果語文教師仍死扣魯迅先生對待外國文化的態(tài)度與方法,自然不能激發(fā)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教學中聯(lián)系高中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喜歡評價人的特點,開展了“拿來主義與送去主義”的辯論賽,讓高中生用現(xiàn)在的眼光去體會魯迅雜文辛辣活潑的語言藝術,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展了課文的內涵,培養(yǎng)了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比如,講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如果語文教師只關注“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地金錢關系”這一問題,那么會打消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引導他們結合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去評價像菲利普夫婦一類的人,在潛移默化中使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提升學生的人文品位
信息技術的出現(xiàn),給高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高中生可以從網(wǎng)絡、雜志、電視節(jié)目等多種渠道獲取語文知識,不再局限于語文教材。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和人文性的知識進行授課。比如,在講《我有一個夢想》時,課文讓我們在作者飽含深情,充滿自信,邏輯嚴謹?shù)恼Z言世界里了解了當時美國黑人的現(xiàn)實生活,感受了作者高遠追求和不屈的精神,這是一個政治家對自由平等世界的夢想。因此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給高中生播放了日本否定侵華歷史、釣魚島之爭、南海局勢等音視頻資料等,讓高中生了解更多更詳實的史料,增強民族危機感,從而直接提升人文品位。在學過課文以后能夠產(chǎn)生反思:我們當代的高中生的夢想是什么呢?我讓高中生用排比手法仿寫,談談自己的夢想,并評選出最具有感染力的作文。
三、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引導學生發(fā)揮主動性
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回歸生活,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并且在教學的全過程滲透人文教育知識,引導高中生做生活的強者,為了自己的明天而奮斗。高中語文教師很少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去審視教學活動,導致高中生對語文產(chǎn)生厭煩,成為一種學習的負擔。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堅持“以人為本”,提倡“返璞歸真”,使高中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比如,講《林黛玉進賈府》時,本文以林黛玉進賈府的一天行蹤為線索,通過她的所見所聞,介紹了賈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拉開了《紅樓夢》故事的帷幕。教學時為了培養(yǎng)高中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高中生如臨其境,引起高度的重視,從而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我要求高中生將課文編排成課本劇,然后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感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在表演過程中,重點突出人物性格。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讓高中生更好地體會多姿多彩的語言描寫藝術。
四、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
教材是有限的,我們的語文教學并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帶領學生走進更大的空間,實施開放式教學,為學生開辟一個更寬廣的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閱讀材料,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高中生已經(jīng)有了比較獨立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對社會也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尊重高中生的想法,為學生選擇閱讀資源,指導閱讀技巧。進行閱讀可以積累豐富的語文素材,為高中生作文寫作提供幫助。還可以學習新思想和新精神,彌補自己在文學方面的不足。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同時,高中語文教師要為高中生提供展示閱讀成果的舞臺,更好地激勵高中生進行閱讀。比如,開展“手抄報比賽”“古詩擂臺賽”“詩歌朗誦賽”“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評”“校園文化節(jié)”等活動,讓高中生在各種語文課外活動中樹立學習的自信,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人文教育是新課改的必然趨勢,是語文學科的本質需求。將人文教育無形滲透于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人文情懷與文化修養(yǎng),為將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億群.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人文教育的若干策略.中學教學參考,2012,(10).
[2]張寶玉.淺析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文理導航,2015,(04).
[3]黃海燕.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回歸.作文成功之路,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