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難點。本文以案例的方式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究后進生形成的原因?;趯W生的成長背景,筆者從心理學的角度制定出轉化后進生的具體策略:1、感化心靈,循序漸進;2、以身作則,樹立榜樣;3、正面引導,賞識激勵。本文通過生動的案例為班主任轉化后進生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后進生;心理;轉化;激勵
G645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這是黨和政府從全局和戰(zhàn)略高度對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教育的對象是人,人不僅是學習知識的認知體,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教師必須關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所以,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立德樹人就成為全體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價值追求和根本任務。一個班級幾十個孩子,來自有著不同背景的家庭,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不同家庭狀況和成長經歷的折射。如何才能做到面向全體、培育班級積極向上的核心價值和文化,又能兼顧個體、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體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這是班主任普遍面臨的挑戰(zhàn)和難題。但從根本上說,育人的根本在育心;改變學生,首先從改變學生的思想開始。
由于有些家庭情況比較復雜,孩子成長經歷比較曲折,造成一些孩子在思想、行為上出現(xiàn)某些偏差。在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二的學生正處于青春萌動時期,是學生由不成熟的少年向成熟的青年過渡時期。學生心理不穩(wěn)定但喜歡彰顯個性,性格比較叛逆。其叛逆心理表現(xiàn)為有些學生在學習生活方面喜歡通過暴力的方式,如專搞惡作??;或通過消極賭氣的方式,對師長的教育不予理睬,對老師的指導毫無理由的抵觸和反對。如果是家庭背景比較復雜和成長經歷比較曲折的學生,這個階段心理和行為會出現(xiàn)“變態(tài)”的情況:如首先是性格孤僻、乖戾,個性極不穩(wěn)定,處事以自我為中心,甚至不擇手段來滿足個人的欲求,養(yǎng)成較強的破壞欲和損人利己的惡習;其次是情感不穩(wěn)定,脆弱而且起伏劇烈,喜怒無常,狂躁難以自制,易走極端;再次是造成猜忌心極重,心胸狹窄,報復心強,難容于人。本班有一個女生小麗同學就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這位同學自幼生活在一個親人關系極其不和的家庭里,母親因為不堪忍受家庭的壓力自殺而亡,父親再婚。盡管她的家庭因其母親的死去而平靜下來,家庭關系趨向緩和,繼母待其也不錯,但由于童年的不幸遭遇給她的心靈深深留下了烙印,她恐懼、悲憤、困惑的心理得不到有效的疏導,性情在尚未成型之前已被嚴重扭曲,出現(xiàn)了“變態(tài)”。在日常生活中,小麗同學同學仇視一切人和事物,對任何人都是冷眼漠視,甚至連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在她看來都是不懷好意;外表看來十分冷酷,好勝爭強,特別喜歡標榜與眾不同,但情感卻脆弱而起伏劇烈,有時沉默不語,一言不發(fā);有時卻如同癲狂一樣無緣無故地大吵大鬧,大笑大哭,毫不顧忌;有時肆意地欺負同學,常常把大腿放在同桌身上,經常以撕破別人的作業(yè)本、損壞別人的東西為樂,更有甚者,有時毆打同學,把課桌、課凳推倒,踢門打窗以肆意發(fā)泄,有較強的暴力傾向。
針對這樣的學生,如果使用強硬的方法進行教育,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造成心理上的嚴重對抗,后果不堪設想。但是,單一的說理教育,又不能從思想上感化她。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想把心理學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中去,堅持對其進行“心育”。根據(jù)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心理理論,人的基本需要分為幾個層次:第一、生理需要;第二、安全需要;第三、愛與隸屬需要;第四、尊重的需要;第五、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等,實踐表明:需要的層次越高,主體在實現(xiàn)需要后,對主體的情緒、認識和活動的影響就越大。因此,首先筆者想方設法為其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滿足其對安全的需要,于是筆者曾屢次專訪她的家,與其家長進行詳談,深入了解其家庭情況,并說服她的家人,從孩子的健康成長出發(fā),從孩子的將來的大局出發(fā),盡量減少生活上的摩擦,要盡量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以盡量消除其對生活、對家庭的恐懼的陰影,讓其脆弱而孤獨的心靈重新敞開,在感到安全的環(huán)境下盡量恢復平和;在班里,筆者盡量減少一些條條框框的規(guī)矩,盡量減少一些對學生的不必要的約束,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和、充滿人情味的氛圍,讓他們盡量生活在互相信賴、平等而安詳?shù)沫h(huán)境之中,讓大家感到舒適和安全,而不是讓他們每天回到班級里面都感到學業(yè)的沉重壓力,而不是讓他們每天都生活在對老師的指責的擔驚受怕之中。本班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同學包括這位心靈曾受過創(chuàng)傷并出現(xiàn)變態(tài)的同學都受到這樣新的環(huán)境的熏陶和感染以滿足她在潛意識里對安全的需要甚至渴望。
其次,筆者深知開展思想工作必須循序漸進而不是一蹴而就。因此筆者在與她交往過程中盡量避開其缺點,設法消除其敵視情緒,盡量尋找其感興趣的話題來談話,將其視作普通同學,在生活、學習給以朋友般的關懷和鼓勵,讓她明白自己是受到尊重而不是受到歧視。起先,她還是心懷戒備,但談話多了,她逐漸消除了心理的芥蒂,也把我視作朋友。然后筆者鼓勵其講出心里話,講出心里的煩惱,并非常認真傾聽其傾訴,然后慢慢地指出她的錯誤或存在的缺點,讓其一點點地改正過來,改正一點在德育評比上給予加分。這一招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惡習形成的時間太長,難以一下子就改正過來,因此,她的毛病屢次“發(fā)作”,有時甚至對老師的話置若罔聞,我深知她的缺點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她的缺點也并非一朝一夕可改正,所以我并沒有灰心氣餒,并沒有因此而對她橫加指責,大發(fā)雷霆,而是不舍不棄、不厭其煩地引導她、教導她。
而且,筆者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上、工作上都能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為學生立下一個良好的榜樣,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她,譬如在班級的清潔衛(wèi)生方面,筆者要求班中同學要自覺保持教室的清潔,見到地面的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但小麗同學同學卻習慣隨地丟垃圾,而且屢教不改,每次要求她把她自己丟的垃圾撿起來,她總是說這不是她扔的。于是每次走到她的課桌的時候,我總是自覺地把她丟的垃圾撿起來,如此幾次,她終于意識到她的這樣的行為的不對,因此此后每次我走近她的課桌的時候,她總是非常緊張地往地面下瞧,看看地面是否有垃圾,她也逐漸改掉養(yǎng)成已久的習慣,我終于用無聲的行為而不是用責備和教訓的方式使一個性格非常固執(zhí)的學生非常自覺地改掉不良的習慣。
最后,筆者通常用壓力和動力相結合的方法,用激勵的方式去促進她的進步,每次她只要有一些進步,哪怕進步只是那么一丁點,我都會特意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給予肯定和表揚,記得有一次我們班被評為文明班,我要求全班的同學推薦一個進步最大的同學去將文明班的牌匾掛起來,結果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推薦小麗同學同學,結果我讓小麗同學同學把牌匾掛起來,她先是感到非常驚訝,然后非常興奮地將牌匾掛起來,從此以后她變得更乖,變得更加守紀律,用任課的老師的話來評價就是“她仿佛脫胎換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另外,由于她曾經參與一起打群架的事件,還有其他的違紀行為,結果她的德育分被扣嚴重,分數(shù)過低她被轉為試讀生,所以她除了在本學期內必須不再有違紀行為外,還得爭取加分機會,保證本學期的德育分達到及格才能轉為正讀生。我發(fā)現(xiàn)她的寫作能力頗強,寫出來的文章頗有感染力,于是我鼓勵她多寫文章,多投稿,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加分。果然,她的寫作熱情被激起,非常積極地向學校的廣播站投稿,而且有好幾篇優(yōu)秀的文章被學校錄取,我也定期總結,并且都在班會課上表揚她。她的創(chuàng)作熱情更加高,向學校的廣播站投了更多的稿件。因此,一個學期下來,班里的投稿任務完成,她的德育分也及格,更為重要的不但她的寫作水平的得到了長足的提高,而且她也改掉了懶散、無所事事的不良習慣,變得更加追求上進,更加勤奮好學,成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親眼目睹小麗同學同學在如此短的時間能有如此巨大的轉變,我頗為欣慰,也感慨萬千,我親身感受到這樣的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當不好的老師”。因而,我更加感覺到教師職業(yè)的崇高,教師職業(yè)的崇高性在于它是一個啟迪莘莘學子,指引蕓蕓眾生,培育精神和靈魂,塑造品格和性情的職業(yè)。我的思想伴隨著小麗同學同學的成長而成長,我深深感覺到育人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復雜的工程,但育人的竅門在于掌握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從思想上改變一個人的認識就可改變一個人的一切行為,也就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心。
參考文獻:
[1]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簡介:何文杰,女,廣東湛江人,1979年10月出生,學歷:大學本科;
職稱:中學英語一級教師;工作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常平鎮(zhèn)振興中學;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德育與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