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劉禮+楊潔+廖澤興+尹萍
摘 要: 微課應用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可程度;拓寬教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在微課制作和應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同時改進。
關鍵詞: 思想政治理論課 微課 問題與對策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著:學生來源多樣性和“95后”學生的新特征増大了教學難度,課程內容不適合高職學生,教學觀念、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滯后,教師隊伍建設滯后等問題。其中,“95后”學生新特征中一個明顯表現是:隨著移動通信設備的不斷智能化,“微時代”悄然而至,青年大學生的閱讀及生活習慣已經趨向“微化”,學習正走向微型化、碎片化、信息化。網絡已經改變了“95后”的生活與學習方式,對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大的沖擊。在教學方式悄然變革和教育資源網絡化的推動下,作為適應新媒體、適應新傳播途徑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的“微課”,以快捷便利的服務適應了受教育的主體——學習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在緊跟“微時代”的步伐方面卻呈現出主動性差、適應慢、改變難的特點。
一、微課對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作用
當前,高校思政課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不易達到理想的效果,“微課”教學方式已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微課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1]。作為信息化時代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資源,微課的開發(fā)、運用和推廣和慕課一起走進學校,能夠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法的深層次變革。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提升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可程度。
一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墨守成規(guī),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單向灌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缺乏平等的雙向交流,學生的興趣與感受及接受能力往往被忽略。微課由于內容相對獨立、完整,并且短小,在內容呈現上融合了音頻、圖片、動畫、圖形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既便于教師課堂教學時選擇、穿插和嵌入,又能夠很好地“滿足個性化學習差異的需要”,利于提高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拓寬教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第一,微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可選擇的教育教學內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互動的參與度;第二,微課是教學內容中教師不容易講懂講透、學生不容易學懂學會的內容,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反復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改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授課方式;第三,拉伸教學內容的授課時間,有些內容可以在課下通過微課形式完成,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課堂中可以留有更多時間探討問題、交流問題,改變了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式。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制作與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微課”作為新生的教與學的一種方式,應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重要意義,但要設計好、運用好微課教學并非易事,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在制作與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對微課的認識。
自國內最早在2012年由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鐵生老師提出“微課”概念至今,不過5年時間,“微課”已經席卷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在全國得到推廣普及。微課在高職院校思政課中的運用起步較晚,思政課教師接觸微課的時間相對比較短,對部分思政課一線教師來說,微課仍然是新事物,廣大思政課教師對它的認識還不夠,對微課的開發(fā)與應用不甚了解,微課資源開發(fā)還處在摸索階段;思政課教師開發(fā)微課的平均數量比較少,開發(fā)制作微課的技術與經驗還非常不成熟,沒有形成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模式,亟待加強學習和培訓[2]。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微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現狀。
微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水平直接決定了微課課堂教學效果。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微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水平具體表現為:微課的質量不高、微課的總體數量不夠豐富,現有微課實用性和實效性不是很強,相當一部分都是簡單問題的講解,微課的配套資源不齊全,微課教學水平有待提髙。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教學存在認識偏差和誤區(qū),諸如“無關緊要論”、“要素齊備論”、“在線論”、“唯美論”、“微到極致論”[3]等,這些誤區(qū)一方面影響了思政課教師參與微課開發(fā)與應用的積極性,不利于資源開發(fā)數量和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降低了微課教學的實效性,一個對自己的微課作品不滿意的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很難讓課堂盡善盡美的。二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屬于文科課程,在微課選題上相對理科課程較難,加之思政課教學目標中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目標比知識方面的目標更加重要,如何在短時間內在情感態(tài)度上讓學生產生共鳴,對微課設計的要求比較高,基于此,一些思政課教師要么望而卻步要么避重就輕,選題偏向于一些小的知識點,最終導致微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效果不理想。三是一些學校重視與支持程度不夠。高職院校的學制一般是三年,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培養(yǎng)技術技能型人才為主,培養(yǎng)方式主要通過在校學習和校外實踐相結合,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的時間比大概在2.5∶0.5—2∶1之間,因此,學生在校期間的課程安排非常緊湊、密集,為了使專業(yè)課程能安排實施,常會出現公共課被“邊緣化”的現象,如壓縮思政課課時數、排課時間不合理、考試流于形式等。再加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數量一般都很有限,教學工作量非常飽和,學校教師的績效大部分以獲得成績?yōu)橐罁?,導致思政課教師獲得微課方面的培訓、學習較少,微課開發(fā)設計技術不強,進行微課開發(fā)應用法的時間精力不足、積極性不高。
三、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制作與應用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大支持力度。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教學體系中占據重點建設地位,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既是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tài)培養(yǎng)的重要體現,又是培養(yǎng)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的順利制作與應用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積極參與,高校應從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及學生信息技術應用培訓、提供微課制作基礎設備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論課微課的實效性。首先,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微課制作相關軟硬件應用培訓,并進行指導性實踐。其次,加強基礎性網絡設施建設,滿足大學生參與微課制作、微課應用的需求。第三,加大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制作微課的設備設施支持,給予最基本的制作與應用保障[4]。
(二)團隊協(xié)作,系統(tǒng)開發(fā)。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微課制作與應用水平有限,與高校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有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之間各自為政的現象有著重要聯(lián)系。微課教學資源建設是一項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但教師個人的精力、能力有限,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授課任務繁重或兼任管理崗位,僅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除了加強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學習、不斷“充電”之外,還可通過組建團隊的方式,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實現團隊協(xié)作。教師們可以在商討的基礎上確定選題,設計能力強的教師負責微課的整體設計,口才好的教師負責講解,信息技術能力強的教師提供技術支撐,負責錄制剪輯,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激勵和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強化。
(三)以賽促建,以研促改。
思政課教師面對微時代的到來反應速度慢,難以開發(fā)出數量大、質量高的微課資源,微課資源使用效果不理想,與高職院校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一是高職院??梢浴叭珖咝N⒄n教學比賽”為契機,采取激勵措施促使教師們積極參與微課教學比賽,以此促進思政課微課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對于獲獎的教師除了在績效獎勵、職稱評聘方面予以傾斜外,還要大加宣傳,使教師們關注、研究、參與微課教學,形成良好的重視微課教學的氛圍。二是以教研活動和教改課題為抓手,將微課資源建設及使用納入專題教研活動和教改專項研究課題,教改課題研究經費可以作為資源建設需要的經費,課題研究成果既可以拿來作為課堂教學資源使用,又可以拿來參加比賽,申報成果,一舉多得。三是利用好考核和評優(yōu)手段,將教研活動開展情況和教改課題研究情況納入教研室主任考核范疇,將信息化資源開發(fā)與使用情況納入教學診改和“雙師”認定標準,將考核指標深入課程教學內部,以考核和評選倒逼教師開發(fā)與應用微課資源。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形式。認清微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教學作用,立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制作與應用現狀,開發(fā)建設量豐質優(yōu)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教學資源,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高職院校學生受歡迎的課堂,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
[1]張一春.微課是什么?我給出的定義[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ouw0.html.
[2]聶沉香,楊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開發(fā)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5(22).
[3]趙繼偉.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教學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6(2).
[4]趙俊亞.微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