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華云
摘要:語文教學是提升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的重要課程。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而且還需要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與交流。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只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推出了“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分類號】G623.2
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小學語文學科也是如此。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要想順利的實現(xiàn)課堂三維教學目標,教師應努力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走好語文教學“三步曲”,讓語文教學既充滿生機與活力,也增強教學有目的性與有效性。
教學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引起心理反應,從而增強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fā)起學好語文的情感。。
如在《ai ei ui》一課識字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在導入時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并利用書中的情境圖和兒歌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之中鞏固了知識。
又如在教《落花生》一文時,在學生明白了文中父親是要“我”做像落花生那樣的人,教師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落花生和蘋果、石榴兩者只能擇其一,你想做什么?”學生分成了“蘋果、石榴”和“落花生”意見相反的兩派,進行“實話實說”辯論。通過辯論,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同時學生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也都流露出來了,個性得以張揚。
教學第二步:自主探索,促進學生主動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沒有這種自我肯定的體驗,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真正的興趣?!痹谛W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
如教學《看云識天氣》一文,課前指導學生自己讀熟課文,借助工具書認識生字,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天氣,并簡要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課中建議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課文,大膽放手,把權利和空間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寫一寫自己觀察的天氣的語言等,拓展學習空間,驗證語文能力。自主性學習的空間大,在單位時間內(nèi)個體獲取的信息量多,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
教學第三步:合作交流,突破學習重點難點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共同研討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fā)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梢越M織多種形式的討論,包括同桌互幫式、四人小組研討式、多人小組寫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為學生充分表現(xiàn)、合作和探究搭建舞臺。根據(jù)學習的具體內(nèi)容及具體條件,安排學生自由發(fā)言,也可以在小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匯報。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討論中所提出的疑問,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發(fā)展多向思維。師生關系應是解決難題的合作關系,教師要善于運用誘導的語言,緊扣目標,引導學生逐層深化,激活學生的思路。
例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一文時,選擇分角色表演課文內(nèi)容的方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nèi)兩人扮小孩,一人扮裁判孔子,用文言文進行辯論,由朗讀到脫離課本。經(jīng)過演練,從中推選出三組在全班進行辯論賽。一小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字正腔圓,語氣強烈。一小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次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節(jié)奏明快,針鋒相對??鬃釉唬骸拔岵荒軟Q也。雙方斗為平局,不分勝負。”“哦!”全班發(fā)出熱烈的喝彩聲。我接著說:“孔子當年判平局反映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假如孔子現(xiàn)在還活著,他老人家會怎么樣裁判呢?”學生搶著答:“仍然是平局?!薄盀槭裁矗俊薄耙驗閮蓚€小兒的觀點都是錯誤的。兩個小兒觀察事物光憑直覺,被一些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早晨、中午的太陽離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太陽大小也相同,只是背景不同罷了?!痹谟懻撨^程中學生各自尋找自己的有利證據(jù),很好地理解了課文,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總之,“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步曲既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語文教師應結合教材,巧妙的將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給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臺,引導他們在探究與合作中有所收獲,有所啟迪,有所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鄒麗艷 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初探《時代文學》2014年24期
2. 馬應昶 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新課程》2012年1期
3. 李麗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年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