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英
摘要:在當前的初中教育階段,學困生現(xiàn)象仍然普遍存在,此類學生在學習興趣以及品德素養(yǎng)方面與正常學生相比,存在一定素質差異。因此,為實現(xiàn)均衡化教育,初中教師應重視學困生轉化工作,加強學困生德育教育工作,從而規(guī)范學困生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學困生品德修養(yǎng)。鑒于此,筆者主要圍繞初中生學困生德育教育的具體路徑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學困生;德育教育;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6-0246-01
Absrtact: in the cur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stage, the phenomen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s still widespread, such students in learning interest and moral literacy, compared with normal students, there is a certain quality difference. Therefore, in order to achieve balanced education, 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trengthen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o as to standardize 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mprov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mprove the moral character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specific path of moral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moral education;reflection
前言:素質課改教學背景下,德育教育成為初中教育階段重點工作內容。學困生作為一群特殊的學生群體,因為在思想意識以及品德素養(yǎng)方面存在一定認知偏差,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因此,作為初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對學困生進行教育。通過德育教育,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提升學困生道德修養(yǎng)。
1 初中學困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1學生思想存在偏差。據(jù)了解,當前學困生在初中課程學習當中,具體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明顯,學習興趣低下,導致學習成績比較落后。歸咎原因,在于學困生在認知基礎與水平上,與普通學生之間存在一定差距[1]。而初中在開展課程教學時,通常以籠統(tǒng)式教育為主。導致部分學困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逐漸落后。慢慢地,學困生因為成績始終無法有效提升,便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開始自暴自棄,這給學校教育均衡化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
1.2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薄弱。初中時期是學生個體思想、情緒比較叛逆的時期,再加上很多學生在家庭環(huán)境中受到嚴重的溺愛,導致他們的自我意識和個性比較顯著。而初中校園環(huán)境是一個集體性的環(huán)境,需要大家協(xié)調配合,共同進步。有些學困生在校期間學習和行為表現(xiàn),比較特立獨行,不服從教師教育和管理,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學困生在情緒管理方面的能力比較薄弱,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無法保持正確的認知態(tài)度,從而限制了學困生學習能力,以及道德品格的提升。
2 初中學困生德育教育的幾點路徑探究
2.1轉變學困生教學觀念。針對學困生群體,初中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需要以友好、平等的身份,關心和幫助他們,從而端正學困生的學習認知,全面提高學困生學習效率。首先,教師需要重視學困生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密切關注學困生的學習表現(xiàn)以及行為表現(xiàn),深入分析學困生自身存在的具體問題,對癥下藥。其次,教師要重視給予學困生群體情感上的關心[2]。根據(jù)學困生具體情況,給予情感上的關心和照顧,讓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下,樹立正確的學習認知。同時,通過情感溝通和交流,能夠讓學困生對教師本身更加尊重,從而讓學困生能夠更好的支持教師所組織的教學工作,讓學生對學科課程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2.2實施分層教學。眾所周知,不同學生個體在學習方面所存在的差異比較顯著,如果教師繼續(xù)實施籠統(tǒng)式教學,將導致學困生現(xiàn)象一直存在。因此,為緩解當前的學困生現(xiàn)象,教師應積極實施分層教學。根據(jù)學困生具體學習需求,設置符合其學習要求的教學方案,從而保證所從事的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學困生真實需求,讓學困生在學習活動中逐漸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端正自身學習認知以及學習品格。同時,教師應多給予學困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指導和幫助。針對學困生學習問題和困惑,進行鼓勵和指導。關注學困生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給予適當?shù)膸椭?,從而為學困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校園環(huán)境,規(guī)范學生思想認知,全面提高學困生道德修養(yǎng)。
2.3合理滲透思政教育。初中教師應針對學困生問題,借助于思政教育載體,合理實施德育教育。通過加強學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讓學困生群體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價值觀,全面提高學困生品德修養(yǎng)。首先,教師需要將學科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合理滲透思政內容,從而端正學困生學科認知,規(guī)范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科素養(yǎng)。其次,教師需要聯(lián)系學困生具體生活實際,組織思政教育。將當前學困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在思政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并合理滲透德育內涵和思想,讓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改正,進一步規(guī)范學困生品德修養(yǎng)。同時,教師應重視學困生德育教育實踐活動組織與實施。根據(jù)學困生具體情況布置相應的實踐任務,讓學生通過實踐與情感體驗,樹立正確品德意識。
2.4實施家校合作教學。為保證初中學困生德育教育工作更加有效,教師應重視與學生家長建立有效聯(lián)系。根據(jù)學困生具體問題與學生家長建立共同教育思想意識,在教育理念上達成思想共識。之后,教師和家長之間相互配合,為學困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學生家長應該在情感上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心,并積極與學困生進行深度交流,了解學困生具體的情感問題,通過心理疏導幫助學困生走出心理困惑,并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tài)和情感認知。
綜上,在初中教育領域,學困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當前教育內容重點,這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初中生的素質建設。為保證初中素質教育均衡發(fā)展,教師應重點關注學困生教育。轉變學困生教育理念,給予學困生情感、思想上的關心和教育,積極與學困生家長建立有效聯(lián)系,共同開展學困生德育教育工作,從而保證學困生心理認知、情感認知更加端正,全面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全面提高學困生素質品格。
參考文獻:
[1]吳少源. 對當前初中學困生德育的幾點反思[J]. 新課程(中學), 2017(6).
[2]謝崇活. 對當前初中學困生德育的幾點反思[J]. 新課程(中), 2015(1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