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萍
摘 要:情感是人的體驗,而且是一種綜合、高尚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情感(美的情感)起著重要的作用,情感是教育中的隱性結構,它托起了教育的內容。在現(xiàn)實生活中,情感可以形成學生受教育的沖動,可以強化記憶,可以喚起學生對教學過程的興趣。本文從分析音樂課堂教學情感體驗的出發(fā),構建音樂課堂情感體驗的學習方式一預設融情體驗式,并進一步探討運用學習方式駕馭課堂實施。
關鍵詞:初中音樂;體驗與實踐;教學嘗試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016-01
筆者認為“情感體驗效應”的主導方面在教師,學生的情感體驗是靠教師來激發(fā)、調動的。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是一個很有情感、甚至是一個富有激情的人,這是實現(xiàn)“情感體驗效應”的前提,人們常說“以情動情”就是這個道理。倘若教師上課時總是“冷冰冰”的,那怎么可能使學生感動呢?教師要善于運用能夠調動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方法。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創(chuàng)設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設的一種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場景,這種場景能把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融的氛圍中。如,例如:在教學《彩色的中國》這首曲子時:教師課前就可以播放一些有關中國民族風情的、少數民族的音樂、圖片、或歌曲,最好是可看的、載歌載舞的,讓學生用耳、用眼去欣賞音樂;讓學生了解中國是由不同民族與人民構成的,誰也少不了誰、誰也缺不了誰;也讓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風采、風情。在這種愛國、愛民的情懷、情感下來學習這首歌曲,同學們一定跟能體會到中國之情結,更激起愛國熱情。又如,在學習《銀屏之歌》這課時,可先播放早期無聲電影和后來發(fā)展起來的電影音樂,讓學生討論;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的區(qū)別,及音樂在影視中的作用。然后,在針對同一部《西游記》主題音樂上的不同版本;有電視劇、電影、有港奧片、有動畫片等的主題音樂對比,使學生了解了影視中的音樂的作用,以及影視音樂對刻畫人物的性格;對場面的渲染等所起的作用。不用教師說,學生在欣賞的過場中就可一目了然了。可以說在這種音樂學習中來了解和體會音樂情緒比單調的聽音樂效果好,可謂事半功倍。
二、調動情感,升華教材
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積極因素,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非常美好的、豐富的內心世界,這個內心世界,正是孩子們成才的內在潛能。大多數學生,課堂上過于害羞不愿發(fā)言,總是將自己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緊緊鎖起來,讓你無法走近他。在教《搖籃曲》一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說句心里話時,大多數學生都很害羞,不愿表白,通過鼓勵,啟發(fā),學生們一一道出了心聲。如(師:自從出生的那刻起,母愛就一直伴隨著我們,關注著我們的成長,我想同學們都深有體會,現(xiàn)在請同學對自己的媽媽說句心里話。)
(學生心里話: “媽媽 您辛苦了” “ 媽媽 我愛你”等等)。當活動舉行不到一半時,教室里一片哽咽聲,最后在歌曲《母親》的音樂聲中結束了課業(yè)?!澳笎邸钡膫ゴ罅α恳焉钌畹挠|動了學生心靈,使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的深化,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升華情感,是音樂課最核心的目標
在音樂課本中:進行情感滲透,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健全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是音樂課最核心的目標。眾所周知,《梁?!肥且粋€千古傳頌而又凄美的愛情故事。對于“愛情”這個中學生敏感的話題,我在《梁?!芬徽n教學中不回避這個問題,而是從正面引導學生認識人們對自由愛情的向往,對高尚純真愛情的歌頌及對封建禮教壓制人性的鞭撻。為了揭開這個故事的神秘面紗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也為了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得到升華,音樂的本質在于表現(xiàn)人的內心世界,感情生活。情感教學”當然要“以情施教”,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只有處處突出情感體驗因素,才能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四、審美創(chuàng)作與表演,是音樂情感體驗轉化為實踐的重要手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理解音樂,體驗內涵的基礎上,進入角色意境,體會音樂作品的情緒情感與實踐;可采用表演、對音樂主題的哼唱、創(chuàng)作發(fā)展旋律,或為作品創(chuàng)編伴奏、或通過樂器的演奏引導學生在音樂流動的同時,在自己創(chuàng)作中體驗和感受表達音樂,達到體驗情感轉化為實踐的教育目標。如:在上初一年級的《春天》這一主題時,教師可讓學生先為朱自清的散文《春》去找合適的樂曲進行配樂朗誦,并要求學生說出理由為何選這些曲子。那么,學生就會從文章的情感情緒一直說到音樂的情感情緒的要求----------最終,很容易地體會到音樂作品的情緒與情感。然后根據這點再讓學生用《春曉》這首詩簡單的配樂,并一一展示作品。同學自己的作品可以說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同時學生也嘗到了創(chuàng)作的快樂!又如:在讓學生聽賞《揚鞭催馬運糧忙》這首曲子時:讓學生先找出它的情緒是歡快、熱烈的,并讓學生聽出音樂是如何表現(xiàn)這一情緒的,學生很快的找出是用快節(jié)奏和小樂器伴奏等。之后教師找出:木魚、三角鐵、碰鈴等,并讓學生和著音樂的節(jié)奏,親自體驗這一情緒,加強對這首樂曲的理解,也使學生嘗試到創(chuàng)作的快樂。同時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只有伴隨著活躍的想象、強烈的審美情感,使學生感知過程緊密結合,水乳交融,加強學生對音樂形象的認識和理解(從各種情境中)這種審美認識、審美愉悅使學生的身心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學生精神得到充實、視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華,以達到對音樂情緒情感的體驗與轉化,同時,也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