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為不同國家間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很多英劇美劇逐漸進入我國并流行開來,其中,《神探夏洛克》就是一部十分熱門的英劇。除了劇情本身足夠精彩以外,優(yōu)秀的字幕翻譯也是該劇得以流行的重要因素。觀眾能夠通過字幕快速清晰地明白劇情發(fā)展,了解到外國文化。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該劇的字幕翻譯。本文以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dǎo),選取了《神探夏洛克》第四季為素材,對于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在該劇字幕翻譯中的應(yīng)用進行了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譯者在翻譯時,或改變詞的詞性,或采取不同的句式結(jié)構(gòu),當涉及到英國的文化風俗時,會進行意譯,在漢語中尋找對應(yīng)的詞匯,這些翻譯策略體現(xiàn)了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
關(guān)鍵詞:功能對等理論 字幕翻譯 神探夏洛克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2
一、引言
隨著網(wǎng)絡(luò)的發(fā)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大量英劇美劇涌入我國,深受國人喜愛,其中,英國電視劇《神探夏洛克》在國內(nèi)掀起了一股“神夏”風。在2017年,《神探夏洛克》推出第四季,優(yōu)酷網(wǎng)站作為國內(nèi)唯一一家授權(quán)播放《神探夏洛克》的視頻門戶網(wǎng)站,單是第四季的播放量就已經(jīng)超過一億,足見《神探夏洛克》在國內(nèi)的流行程度。劇中,主角夏洛克有許多長篇的推理內(nèi)容,語速不僅快,更是涉及到了許多專業(yè)名詞。但即使這樣,該劇在國內(nèi)還是十分流行,這與字幕翻譯是脫離不了關(guān)系的:優(yōu)秀的字幕翻譯能夠幫助觀眾理解劇情,同時還能將劇中涉及到的英國文化準確反映出來。因此,本文意在研究《神探夏洛克》中采取的翻譯策略,希望能夠為其他外文劇集的翻譯提供借鑒。
《神探夏洛克》迄今為止已播出至第四季,因此,本文選擇了最新一季的《神探夏洛克》作為素材,以優(yōu)酷網(wǎng)站提供的字幕翻譯為標準,并以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指導(dǎo),對字幕組所采取的翻譯策略進行了研究。
二、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
功能對等理論由美國人尤金·奈達提出,奈達認為,翻譯并不是刻板的詞對詞的翻譯,而是語義、文體和風格的翻譯,在翻譯中,“意義”比“形式”更重要(尤金·奈達 1982),只要目標語能夠反映出源語所想要表達的意思與精神,那這個譯作就是成功的(陳文敏,李玲 2015)。譯者在翻譯時,應(yīng)當力求原作讀者在看到原作的感受和譯文讀者看到譯文的感受是一樣的(趙冬梅,康春杰 2013)。因為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語言表達習慣、文化風俗等,所以譯者在翻譯時,不必拘泥于形式,可適當對語言結(jié)構(gòu)進行改變,只要能夠反映出源語的文風,符合譯入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即可。例如在翻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時,“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flour”就比“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要好,因為對于中國人來說,做飯多用米,所以中國人能夠理解米是做飯時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而外國食物多為面粉所制,所以對于外國人來說,面粉比米飯更貼近他們的生活,他們更能夠理解這句中國諺語所要表達的意思。
三、字幕翻譯特點
與文字書籍翻譯不同,字幕翻譯涉及到影視劇的畫面播放,即字幕翻譯應(yīng)與劇中人物的對白和行為畫面保持一致(邵珠智2012),而且字幕應(yīng)當盡量簡短、通俗易懂,這樣方便觀眾跟緊劇情發(fā)展,不會因為字幕的晦澀難懂而影響對于劇情的理解。所以,電影字幕的首要目的是傳達信息。因此譯者在翻譯時,可以根據(jù)譯入語受眾的語言表達習慣及文化習俗做適當調(diào)整。
四、功能對等理論在《神探夏洛克》中的應(yīng)用
1.詞匯的翻譯
1.1形容詞譯作動詞
華生剛剛失去妻子,心情十分悲痛,于是他找到了心理醫(yī)生做心理輔導(dǎo),在開場寒暄時,心理醫(yī)生詢問華生的睡眠情況,于是出現(xiàn)了這樣兩句對話:
Watson: And, er, last night wasnt good.我們昨晚相處的不太好。
Therapist:Thats understandable. 可以理解。
在這段對話中,“understandable”是形容詞,如果按照原本格式翻譯的話,應(yīng)當翻譯成“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一段日常對話,這樣的翻譯聽起來非常不自然。因為我們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會用到“理解”的形容詞格式,一般都是直接用動詞,即便我們說“可以理解”的時候,我們也只是想要表達“(我)可以理解”,所以如果將該詞按照形容詞的格式來翻譯,顯得非常刻板,因此,譯者譯為“可以理解”,不僅符合我們的語言表達習慣,而且十分簡短,方便觀眾把主要關(guān)注點放在劇情發(fā)展上。
1.2名詞譯作動詞
在劇中,有一句臺詞這樣寫道:“I have a need to confess, but you, I think, might have a need to forget.”(我需要把它講出來,但我想你們應(yīng)該忘記。)
在英語中,“have a need to do something”是很常見的搭配,但和上面的例子類似,在漢語中,我們也傾向于將“需要”作為動詞來使用,如果將這句話按照名詞的格式譯為“我有講出來的需要,但我想你們也有忘記的需要”,一方面不符合我們的語言表達習慣,另一方面也略顯累贅。
因此,根據(jù)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譯者在翻譯時選擇了最自然的傳達信息的方式,沒有拘泥于詞的詞性,而是改變了詞性,做出了更符合中國人表達習慣的翻譯。
2.句子的翻譯
2.1句子中包含否定詞
在英語中,一些詞語本身就包含了否定的意思,如劇中一名人物說道:“Nothing that is happening to you will stay with you for more than a few minutes.”(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只會在你們的記憶中停留幾分鐘。)在這句話中,“nothing”一詞帶有否定的意思,如果按照原文否定句的句式翻譯,則是,“沒有什么會在你們的記憶中停留超過幾分鐘”。但是字幕翻譯要求字幕與畫面同步,人們說話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這句臺詞停留在屏幕上的時間也只有短短幾秒,相較之下,直接肯定的陳述句式更能方便人們快速理解臺詞的含義,清晰地傳達信息。奈達的功能相對理論認為,信息是翻譯傳遞過程中最主要的,而格式是次要的,所以字幕翻譯優(yōu)先選取了最能直截了當傳達人物話語意思的正面陳述句式,避免了需要人們花費時間反應(yīng)的否定句式翻譯。
2.2句子特點
漢語重意合,而英語重形合,所以在英語句子中常見連詞或者介詞將不同的短語或從句拼湊起來組成一個長句,例如劇中夏洛克對他的客戶說道:“You said I was your last hope, and now you are going out into the night with no plan on how youre getting home.”在這句話中,“with”后面跟隨的是一個名詞“plan”,而后,“plan”后又跟了一個賓語從句,這樣嵌套的結(jié)構(gòu)在英語中很常見,但是如果翻譯成漢語,就會顯得非?;靵y,必須將它們拆成幾個分句。因此,該句譯為“你說我是你最后的希望,但你現(xiàn)在又在夜晚獨自外出,還沒想好怎么回家?!边壿嬯P(guān)系十分清晰,符合國人的理解習慣。
3.文化習慣表達的翻譯
3.1涉及到宗教信仰的翻譯
劇中很多感嘆詞如“for Gods sake”或者“for Christs sake”都被翻譯成“老天啊”、“蒼天啊”,并不是直接翻譯成“上帝”或者“耶穌”。因為很多外國人都信奉宗教,所以他們相信上帝和耶穌的存在。但是信仰基督教的中國人并不是很多,所以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很少提到上帝和耶穌,如果譯者在這里翻譯成了上帝或耶穌,那并不貼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這樣的話,不能很好地將觀眾帶入劇情,所以譯者選擇了中國人常用的感嘆詞“老天啊”、“蒼天啊”,這樣的表達是很多中國人常用的表達,十分自然。
3.2語氣助詞的翻譯
劇中還有一幕是華生以為夏洛克欺騙了自己,非常生氣,動手打了夏洛克,還說道:“Is it a game? Is it just a bloody game?”字幕翻譯是“這是游戲嗎?只是個該死的游戲嗎?”“bloody”在這里并不是“血腥”的意思,它是外國人在十分生氣時表達感情會用到的一種語氣助詞,其實沒有實際的意思,但是字幕組在翻譯時,為了表達出來華生生氣的語氣,將“bloody game”翻譯為“該死的游戲”,加了“該死的”三個字,觀眾們立刻就能體會到華生的憤怒。這樣翻譯,也十分符合當時華生這個人物的心理狀態(tài)。
3.3國外常見事物的翻譯
在劇中還出現(xiàn)了一些國外的網(wǎng)站:E-bay和YouTube,前者是購物網(wǎng)站,后者是視頻網(wǎng)站,但是這兩個網(wǎng)站是國內(nèi)沒有的,所以中國讀者或許對這兩個網(wǎng)站不太熟悉,因此譯者此處并沒有直接按照音譯翻譯它們的名字,而是簡單的翻譯成了“購物網(wǎng)站”和“網(wǎng)上”。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認為,翻譯作品應(yīng)當以最自然的形式傳達出源語的意思,能夠讓翻譯作品的受眾產(chǎn)生與源語觀眾相同的感受。當國外觀眾看到E-bay和YouTube時,他們會自然地產(chǎn)生前者是購物網(wǎng)站,后者是視頻網(wǎng)站的概念,所以此處譯者的翻譯,會讓中國觀眾獲得與外國觀眾相同的理解。
3.4中國特色化翻譯
除了對于外國文化的翻譯以外,劇中很多翻譯還體現(xiàn)出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如,“Was it on fire?”被譯為“十萬火急嗎?”,不僅巧妙地借用了“fire”的翻譯,同時也表達出了原句詢問事情是否緊迫的意思,“十萬火急”在中國是很常用的形容事情十分緊迫的成語,這樣翻譯,也給予中國觀眾親切之感。
五、總結(jié)
字幕翻譯的首要目的應(yīng)當是方便觀眾了解劇情發(fā)展,向觀眾傳遞信息,所以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十分適用于字幕翻譯。在《神探夏洛克》一劇中,譯者不再拘泥于句子或者詞語形式,而是根據(jù)中國的文化習俗和語言表達習慣,通過改變詞性、拆分句子、意譯等方式,最大化地將電視劇想要表達的意思傳遞給了觀眾。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其他劇集的翻譯提供借鑒,能夠讓中國觀眾更好地欣賞的外國的佳作,也能夠讓中國的優(yōu)秀影視劇走出去,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1]Eugene A. Nid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1982.
[2]陳文敏、李玲. 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字幕翻譯研究——以《破產(chǎn)姐
妹》為例的分析[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36): 167-169.
[3]邵珠智. 淺談功能對等理論在電影字幕翻譯中的應(yīng)用——以電影《金
陵十三釵》字幕英譯為例[J]. 海外英語. 2012(5): 185-187.
[4]趙冬梅、康春杰.淺析功能對等理論在字幕翻譯中的應(yīng)用——以美劇
《越獄》中文化詞句的翻譯為例[J].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3): 146-149.
作者簡介:宮婉清,(2000.10-)女,漢族,。籍貫:安徽省蚌埠市,就讀學校:北京師范大學蚌埠附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