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俊
摘要:教師自我評價一堂課有效性,能即時診斷學生學習的效果,有助于教師反思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本文從評價關注學生學習效果方面出發(fā),提出評價一堂課有效性的基本思路,旨在探討教師自我評價一堂課有效性的必要性及策略。
關鍵詞:教師;自我評價:有效性
一、 基本概念界定
教師自我評價一堂課的有效性屬于教師課堂教學評價,依據(jù)評價主體分屬于內(nèi)部評價,即直接從事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師本人對一堂課的教學有效性展開的評價。教學目標是通過一堂堂有效教學的小目標有機結合達成的。對“有效性”的解讀,主要有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兩種。教學的效率即從投入與產(chǎn)出角度分析教學是否有效率。教學的效果即從學生學習角度分析學生通過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分為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所作的評價。但是,從教師的教這個方面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教學本身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程序和模式,它不像對學生的學進行的評價那樣有效和客觀。即教師自我評價一堂課有效性主要是通過對學生的學來進行間接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評價。
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通常有三種方式:一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二是對學生的活動進行評價:三是對教學效果進行的評價。綜上所述本文中教師自我對一堂課有效性的評價是教師通過定性、定量的方法收集一堂課從開始到結束整個過程的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和信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資料和信息進行分析,間接地通過學生學的情況對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該評價可以是正式評價,也可以是非正式評價,該評價以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最終目的,是一種即時長久的形成性評價。
二、 評價的內(nèi)容、方法
(一) 評價內(nèi)容
如上文所述,教師自我評價一堂課有效性,主要以間接方式,從學生的學展開。一堂課的評價內(nèi)容主要含智力與非智力方面。如: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學生的態(tài)度傾向、課堂氛圍、紀律狀況、師生關系等都是評價的內(nèi)容。一堂課有效性評價主要圍繞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即學生經(jīng)過一堂課學習的收獲。學生的參與程度、課堂氣氛、紀律狀況、師生關系等這些一堂課上所涉及的非智力方面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評價時也應該把非智力方面納入評價的內(nèi)容。
(二) 評價的方法
根據(jù)評價內(nèi)容的特點、評價過程中收集資料信息的方法、評價的性質(zhì)來分析,教師自我評價一堂課有效性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兩種方法。學生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主要依靠定量的測驗分析。而非智力方面,如:學生參與度、課堂氣氛、紀律狀況、師生關系等內(nèi)容,由于難以量化,一般以定性的分析為主,主要依靠教師的課堂觀察、提問。
三、 教師自我如何有效評價一堂課的有效性
(一) 教師需加深對一堂課有效性評價的認識
教學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是教學評價的核心。教師自我評價一堂課有效性,主要目的是運用評價的診斷、調(diào)節(jié)功能,不斷反思教學,調(diào)整教學行為,最終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師需加深對一堂課有效性評價的認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評價中去,而不能把評價視為一種負擔。教師的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學到東西,為了即時診斷學生學習的效果。雖然在評價中教師需花費時間、精力去準備、去評價,但教學是師生的相互作用,僅注重教,忽略學生學的效果,缺乏即時科學的評價,這樣的一堂課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
(二) 教師需進一步細化一堂課的教學目標
由于對一堂課的評價處于比較微觀的層面,所以教學目標應該細化到一堂課的各個小目標。如:在一堂課上學生應該學會什么知識,掌握什么技能;學生知識學到什么程度,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才能達到課程目標要求;教師通過什么途徑能判斷學生已經(jīng)學會知識或掌握了技能;學生是否已經(jīng)具備了知識、技能的遷移能力……這些細化的要求需要教師在課前明確,課中執(zhí)行并調(diào)整,課后及時作出評價。如小學數(shù)學“分數(shù)加減法”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掌握同分母、異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細分為:同分母、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判斷;同分母、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的規(guī)則區(qū)別;學生能區(qū)分兩類加減法及規(guī)則,并能獨立準確計算出結果達到多少個題以上被認為掌握。細化教學目標,評價才具有針對性、操作性。
(三) 教師需充分做好一堂課評價的準備
為了使評價即時并具有操作性,教師在課前需準備好評價所需的知識和資料。教學評價是一門科學,若教師對一堂課評價的知識、經(jīng)驗比較缺乏應展開學習或向?qū)<倚蛢?yōu)秀教師請教。根據(jù)一堂課的教學小目標,編制練習、測驗,準備評價所需的量表或材料等;選擇恰當?shù)脑u價方法,如實驗或活動類課堂等不同教學情境下的評價方法;準備評價所需的備選材料或方案。如教師完成“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教學,應立即開始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布置學生練習的任務并評價。如果評價結果顯示學習效果好,學生都掌握了,教師可以利用最近發(fā)展區(qū)引申,適當加一點難度;如果評價得出學習效果不理想,教師需針對學生問題給予指導,并再次評價。這一切都需教師作出充分準備。教師需修改、編制或設計出信度、效度較好的非智力方面的量表,根據(jù)量表針對性地對非智力因素進行評價。沒有充分的準備則評價不客觀、不科學、不即時。
(四) 教師需注意評價的客觀性
教師自我在評價一堂課時,需保持價值的中立。一堂課評價是對參與學習的全體學生所作的評價,評價過程中需一視同仁,教學設計和執(zhí)行需保證學生參與機會均等。不可憑主觀感受和傾向作出評價。還需注意有教有學,以學生學習成效作為評價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而不是從主觀出發(fā)評價自己的教法技巧多么精湛。教學不是教師單獨表演節(jié)目,學生也不是觀眾。教學需要師生的積極參與和配合,教師評價一堂課獲得客觀的反饋信息才有利于有效教學持續(xù)展開。評價時定性、定量的材料均需涉及,能根據(jù)教學實際作出客觀的評價。此外,不同課程的課堂教師應有不同的評價設計,做到主觀客觀統(tǒng)一。
(五) 教師需注意評價的發(fā)展性原則
課前設計好的教學評價屬于預設的方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課堂會有各種突發(fā)情況。如: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太容易或太困難引起學生不同的反饋;由于個別學生的紀律問題,影響了其他學生和教師的情緒,導致學生參與程度受影響;由于教學活動設計不合理,教學方法不恰當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動機較低等。這些教學實踐中不可提前預知的、動態(tài)的、靈活的實際問題會影響教師對一堂課的評價,因此教師在評價中需注意評價的發(fā)展性原則。尤其是新手教師,教學經(jīng)驗缺乏,面對教學評價可能產(chǎn)生更多困難。此外,在運用教學評價結果時,也需注意發(fā)展性原則,不因評價結果的不理想而過分批評學生,應著眼于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應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進步與動態(tài)發(fā)展。
四、 結語
教師自我評價一堂課的有效性引起眾多學者的關注,通過對一堂堂課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促進教師反思教學,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由于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教學目標的多元化,評價一堂課的方式方法會有差異,但只要通過評價調(diào)整教學行為,促進學生學習效果提升,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評價方式方法都是有效的。教師需從思想上重視自身對一堂課有效性評價的意義,學習評價理論知識和踐行課堂教學評價,不斷反思教學,提升教學有效性,獲得專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國筠.關于教師自我評價有效性的思考[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6.
[2]顧志躍,楊鵬,陸葆謙.評價一堂課優(yōu)劣的標準是什么[J].現(xiàn)代教學,2006.
[3]王芳亮.影響教師自評有效性的因素分析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3期.
[4]張大均,郭成,余林.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583-608頁.
[5]方紅.課堂有效教學:教師視角與構建[J].當代教育科學,2014.
[6]吳宏亮.教師課堂即時評價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
[7]張勇.自我評價:促進教師學習的有效途徑[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0年第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