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竹青
摘要: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信息時代的到來,微課程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并被逐漸運用到各大學科教學中。小學信息技術作為小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微課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既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又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但從我國以往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存在著諸多問題,制約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升?;诖?,本文下面將簡要探討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與實踐。
關鍵詞:微課;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實踐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方式,在我國課堂教學中具有很強的運用價值與教育意義,能為學生帶來視覺上的體驗以及精神上的享受,更能激活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煥發(fā)活力。所謂微課教學即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微視頻的導入與播放為主,通過10分鐘左右的小視頻將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清晰地傳遞出來,以集中解決學生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困惑與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因其短小精悍、簡潔明了而被廣大教師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將這種教學模式運用到課堂中將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 明確教學目標,錄制教學視頻
微課視頻的錄制時間一般在10分鐘左右,在有限的時間里教師想要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具有一定難度,所以需要教師在制作微課程視頻時,精心挑選教學中最重要的小教學目標,對具有針對性、代表性的教學重點、難點、知識點進行專門講解,以明確最終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認識Word軟件》一節(jié)時,最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并了解Word,能夠靈活運用這一軟件進行碼字,并能合理地進行頁碼、頁眉以及格式的設置,在明確這一總的教學目標后,教師在微課視頻的制作過程中就應當圍繞這一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提出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能在認識的基礎上熟練掌握與運用Word,加強學生對于鼠標以及鍵盤的操作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是通過計算機平臺動手操作實現(xiàn)的。在錄制視頻時,應當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策略等合理編制教學方案,切忌偏離或脫離教材,也不宜低于或超越課本教材。例如:在教學《制作表格》一課時,首先應當明確本次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表格,并教會其具體的制作過程。在目標明確以后,教師就需要針對此教學目標合理設置與錄制微課視頻,視頻的內容應當不僅需要包含表格的定義,更要涉及具體的操作流程,并將教學重難點知識教學用箭頭或者其他標示性記號標記出來。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教師在微課視頻的錄制過程中除了使用PPT以外,還可以采用Camtasia Studio7.0官方軟件,以運用其多樣性的功能來完成相關視頻動作。
二、 創(chuàng)建學習清單,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與其他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能夠充分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發(fā)展特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微課是一種不受時間以及空間限制的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課的這一特點來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讓其能夠在不斷探索與討論中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領悟與掌握。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幫助學生明確并創(chuàng)建學習任務與學習目標。比如:在教學《制作詩集封面》一課時,需要學生通過微課學習并掌握各個操作步驟并理解其封面制作的概念,在教學這一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建學習清單的方式幫助學生合理運用微課視頻來掌握相關知識內容的教學,學習清單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學習目標;二、任務練習;三、建議問題;四、自我反思等。通過建立學習任務清單,可以幫助學生清晰地了解到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流程,幫助其建立起清晰的知識框架,讓其能夠自主利用微課視頻展開學習,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其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其意識到自己是有無限可能性的,是可以獨立解決問題的,從而為其后續(xù)的學習生活奠定基石,同時還有利于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
三、 構建交流平臺,注重分層教學
不同的學生個體在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存在著不同,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亦是如此。對此,在微課的運用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了解與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其營造一個平等、開放、和諧、友好的交流平臺,以促進全體成員的共同進步與發(fā)展。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充分發(fā)揮微課的教學特點與優(yōu)勢,將分層教學融入到其中,將其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分層教學資源,以供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與使用。教學梯度的設置,教師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難易程度以及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來確定,并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與之相宜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以增加學生自信心,并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例如:在教學《編排活動報告》一課時,教師在分析完所要教學的知識點后,應當充分根據(jù)學生心理特征來完成相關教學內容的設計。如:可將一些生動有趣的游戲或故事融入課堂教學中,制作成相應的微視頻,并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置不同梯度的教學問題,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開展與完成,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fā)展,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以及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四、 小結
總而言之,隨著“微時代”的到來,近幾年來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愈來愈頻繁與廣泛,并逐漸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與認可。小學信息技術作為一門以計算機操作為主的學科,微課的運用對其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無疑是錦上添花。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及時更新自己已有的教學觀念,充分了解微課教學模式的定義以及使用方法,并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井恒.“微課”熱效應后的冷思考——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4,01:63-66.
[2]熊開武.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09:42-44.
[3]黎標.基于微課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D].南昌大學,2014.
[4]張亞嬌.微課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分層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