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洛社高級中學 曹 羚
“別有幽愁暗恨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黃河遠上白云間,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大概每個班級都會有那么幾個學生,他們可以把風馬牛不相及的各路古文串聯(lián)在一起,讀來令人哭笑不得。仔細分析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所串的這些詩句在某些用詞、意象、韻律等方面皆有相通之處,這也正是學生們出錯的原因所在。究其根本,學生未能實現(xiàn)已學知識的適時、實境的遷移,因此,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促進有效學習尤顯重要。
知識遷移就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這不僅是教育心理學的一個名詞,更是客觀存在的普遍學習規(guī)律。比如漢字認識的比較多的學生,閱讀水平就比較高,作文寫得也更好一些,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斷在擴充學生的詞匯量,從認知角度來分析這就是因為在識字的過程中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學習能力,再去開展另一種學習就會更加容易。
按照遷移發(fā)生的效果知識遷移又可以分為兩類:分別是正遷移和負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chǎn)生的促進作用,我們稱之為正遷移;反之,則為負遷移。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就是負遷移的一個典型,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識記學習古詩文中重點實詞、虛詞、意象的含義等,一個重要目的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遇到新的古文閱讀起來更加容易,但因為理解和記憶的不熟練,往往弄巧成拙。在學習的過程中正遷移和負遷移之間有時候可以相互轉(zhuǎn)化,有效利用正遷移,就能避免或者減少負遷移產(chǎn)生的影響。
古詩文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除了大量的旋律優(yōu)美,朗朗上口的律詩絕句,諸多人物傳記、游記、事件等的記述也能夠給人諸多啟示,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全國上下掀起了新一輪的古文學習熱潮,借助古詩文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不僅能夠讓他們更好的應對高考,同時對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也有重要幫助。
古人非常講究煉字,所以才有“推”、“敲”的佳話流傳千年,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古人言簡意賅、語言淺而意韻深的語言習慣傳遞給學生。對于一些常見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次多義反復幫助學生來品讀,這樣他們下次遇到類似的解答起來也會更加流暢。
例如《宋史?劉甲傳》有這樣一句:“甲幼孤多難母病刲股以進生平常謂吾無他長唯足履實地晝所為夜必書之為文平淡有奏議十卷?!痹囶}中對于這句話的考察是如何斷句,其實斷句考察的是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古文中這個現(xiàn)象最常見,像“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白菜豆腐不能少”,兩種讀法意思截然不同。再回到上面的長句,古文最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每個字都可獨立成詞,像里面的“股”“進”“生”“?!薄皶儭薄耙埂倍伎瑟毩⒊稍~,把握好這幾個字,這句話斷句就非常容易。在教學中教師不要把這些字單獨摘錄出來,而是要讓學生們放到具體的語境之中,在翻譯的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補、變、留、換,讓他們體會不同的譯法,加深對字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學生們寧愿從最難的主觀題——作文上面下功夫也不愿意在古詩文部分做訓練,他們可以去死記硬背作文的套路和方法,卻不愿去耐心研讀一篇蘊意優(yōu)美古文,我也一度想放棄。《中國詩詞大會》上出題者的精心策劃和數(shù)位老師的精彩點評讓我對古文教學豁然開朗。
比如其中有道題:下列哪項最適合用來形容“吃貨”?
A: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B: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C: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初看這道題目的時候,我也在B和C之間糾結(jié)了一下,不過最后情緒上傾向于C。后來蒙曼老師點評:唐朝豬的地位很低,唐太宗認為雞連肉都不算,按照《禮記》的說法:諸侯吃牛肉,卿吃羊肉,士大夫吃豬肉,所以吃牛羊是高貴飲食。一句簡單的點評令我們豁然開朗,“羊?!本褪窃娋浔澈筇N含的隱性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每句詩都盡量給學生揉碎分析,卻很少從這個層面去給學生延伸和講解,所以才令古詩詞的韻味頓失。詩詞大會從鑒賞的角度,讓我們看到了選手廣博的詩詞量,有了各位老師充沛的知識支撐,如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手法、引典活用、時代背景等,詩詞大會為我們展示了詩的最優(yōu)解意。
從答題層面來講,詩詞大會的難度并不高,但是在詩詞大會中,競猜、“飛花令”等對抗性節(jié)目的安排大提升了詩詞的趣味性和參與性。還有里面康震老師的素描、酈波等人的詩歌才情都給觀眾帶來了深刻印象,艱澀的古詩詞變成了傳統(tǒng)文化的講堂,恰當?shù)臍v史背景、典故等詩詞本身以外的東西,給古詩文的教學帶來了創(chuàng)意與創(chuàng)新,對于推進當前語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高中階段學生們正處于“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懵懂時期,升學的壓力,家人的期望,身心的成長,對異性的躁動……其實每個人都是從那個少不更事的階段走過,我們都曾視一人為全世界,藏一事而空悲傷,遇一失如丟至寶,賦一詞而強說愁。語文是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的核心課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文育滲透德育,文德互動,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詩詞歌賦是中華文化的精粹,尤其是高中課本里面涉及的很多詩詞堪稱“影響學生一生的經(jīng)典”,教師定要把握契機,有效引導。
很多的名句之所以廣為流傳,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朗朗上口,還因為他們蘊含諸多深意。如“人生易老天難老”,不要僅僅讓學生對它的理解停留在人生短暫的層面,而要從如何讓有限的人生更有意義的層面,讓學生們體會“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除了這些詩句外,很多人物的奮斗事跡也是學生學習的典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fā)憤之所為作也!
總之,對詩詞的解讀并不是某個人的專利,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痹谠娫~的解讀過程中也是同樣適用的,很多時候?qū)W生們犯錯誤的原因在于知識遷移過程中正負遷移的交叉,因此在古詩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就要放下自己師者的身份,走近學生中間入情入境與學生一起各抒己見。在解讀文本的基礎(chǔ)之上把文意、背景知識、情感價值一并帶出,這時候?qū)W生們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具體深入,知識提取的過程也就越少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