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實驗小學校 湯燕星
留白,是中國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極具中國美學特征?!傲舭住币辉~指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xié)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間。
藝術角度上說,留白就是以“空白”為載體進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藝術。應用角度上說,留白更多指一種簡單、安閑的理念。留白主要分為:詞語留白、藝術留白、哲學留白、應用留白。沈從文的《邊城》結尾并沒有告知讀者男主人公是否歸來,只說可能永遠不會回來,也可能明天就回來,引人遐想,發(fā)人深思。語文課堂教學也要留白,于引人入勝處戛然而止、于思維碰撞處點到為止,這樣的課堂才能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供他們的思維馳騁。如果裝得“太滿”,則限制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為了把課盡量上到完美,教師備課時常常會做多種預設,盡管如此,課堂還是沒有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問題出在哪里?因為我們往往忽略了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性。因此,預設要有留白,適當放開些,也好讓學生有發(fā)揮的余地。
孫雙金老師在一次公開課上,讓不少學生上臺寫板書,最終的板書雖然沒有那么工整、也不是孫老師預設的效果,但是整個課堂都活躍起來,學生們的板書趣味十足,深受眾人喜愛。假如老師上課時強硬地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就顯得呆板、無趣。
例如,有兩位老師同時上《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一課,一位老師問學生:“你們喜歡這里的哪一句?”孩子們你一言我一句,大多說出了自己喜歡的理由,再此基礎上,老師稍加點撥,一些重點內容自然而然就講完了。但是另一位老師不是這樣講的,她是讓學生一段段有感情地朗讀,然后按照順序問學生:“這句話寫得好嗎?好在哪里?”,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顯然是生硬的,他們被動地接受了知識,課堂反饋的效果也可以看出孩子們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所以,給備課部分留白吧,多順著學生的思路走,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
因為課堂時間的有限,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量少而精。以《望廬山瀑布》為例,一位教師讓學生對比自學另一首描寫瀑布的詩,他沒有過多的指導,卻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自學的過程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再如,教學《最大的麥穗》一課,一位老師沒有把所有教學活動都設計成與課文相關的內容,他另辟蹊徑,引入了另外一篇短文,兩篇文章對比學習,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感受課文的行文思路。
此外,一堂好課未必要議論紛紛、你問我答,也可以于無聲處感受思維的萬馬奔騰。以孫雙金老師執(zhí)教的《二泉映月》為例,課上,孫老師讓學生初聽名曲,先整體感知情感,再從“聽”入文,切入文章關鍵,最后學生再聽名曲,走進人物心靈,腦海中阿炳的形象豐滿起來,整堂課動靜結合游刃有余。
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適當留白,因為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也許教學過程中會與老師的設計不符,但也會閃現(xiàn)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老師的靈感,一些“不期而遇”的東西興許更有價值呢。
陶行知先生認為,“需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lián)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的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p>
語文課堂好像春天種下去的一粒小種子,秋天到了,你可以通過這顆種子收獲無數(shù)顆果實。好的語文課不會課上熱火朝天,課后冷冷清清。教師對于學生的有些問題不用給具體答案,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課后思考,這有助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創(chuàng)造充分的思考空間。筆者有幸聽過楊建英老師的《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楊老師在課上指出,這是一首兒童詩,并且和學生一起探討出了兒童詩的部分特點,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然而,她戛然而止,不在課堂上做贅述,而是讓學生課后自己搜集感興趣的詩歌閱讀品味,感受詩歌的魅力,下課鈴響時,許多孩子臉上是詫異的表情,甚至有學生追問:“楊老師,什么是兒童詩呀?”“楊老師,我已經讀過兒童詩了!”“楊老師,我很喜歡兒童詩,我自己也會寫!”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思維被點燃了,相信不少學生課后一定會如饑似渴地閱讀兒童詩。楊老師不愧為特級教師,她的的教學不僅關注了學情,更為學生今后詩歌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留白,“此時無聲勝有聲”,留白,“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留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教學是一門藝術,如果我們能在語文課堂教學時巧妙運用“留白”這一藝術表現(xiàn)手法,定能余音繚繞、幻化課堂,讓學生自己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自由翱翔、開創(chuàng)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