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偉
[摘 要] 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意識和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小學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多元思維,這是比較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小學生閱讀基礎有限,難以形成深度挖掘,展開多元思維閱讀操作難度較大。學生多元思維培養(yǎng)需要有多重視角,教師發(fā)動課堂辯論,并給出具體引導,幫助學生快速啟動多元思維,為學生語文素質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機會。
[關鍵詞] 小學閱讀;培植;質疑思維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引入多元思維,這無疑屬于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之舉。小學生閱讀基礎較低,學生能不能展開質疑閱讀,關鍵要看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都有個性思維,只要教師發(fā)動角度正確,學生會自覺展開多元性閱讀,并在不斷質疑、批評、辨析中逐漸達成對學習的嶄新認知。
一、啟動學生主動思維
“不動筆墨不讀書?!边@話被廣泛提及,但在具體操作時常常淪為口號,學生在展開自主閱讀學習時,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落實。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師引導不科學,監(jiān)督不到位,應該是主要原因。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意識和能力,一直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因此,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上有所創(chuàng)新,如果有可能,教師可以展示自己批注閱讀范例,也可以讓學優(yōu)生發(fā)揮示范作用。學生知道如何操作,才能將批注閱讀順利推進下去。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只揀兒童多處行》,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給出批注閱讀要求:自行閱讀課文,用筆劃出生字詞,劃出最為精彩的描寫,并給出簡短評語,每一個段落閱讀后,用簡潔語言進行段意總結。學生進入批注閱讀操作,教師巡視全班,發(fā)現表現比較突出的,將其批注展示出來,給其他學生樹立學習榜樣。學生批注閱讀結束后,教師逐一檢查,找出典型操作進行展示表揚。如段意總結,有學生用短語進行標注:第一段,兒童多行處;第二段,混入兒童群體;第三段,感受兒童熱情;第四段,體驗兒童情趣……有學生對文本進行多種符號批注,教師讓其講解,學生講得很有清楚:這著重號是代表重要內容;圓圈是代表認同;三角形是代表有歧義;問號是存在疑問和不解;五角星是代表特別欣賞的意思。教師對學生具體表現給出了針對性評價,也指出其不太規(guī)范的操作,讓學生對批注閱讀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教師設計學生批注閱讀,樹立學習榜樣,并及時檢查總結,整個教學設計呈現系統化。學生批注閱讀行為自然展開,批注體現了個性觀點,也有質疑的意味,其操作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如果教師能夠堅持這樣操作,會讓學生養(yǎng)成批注閱讀的習慣,并且能夠掌握更多的批注方法。小學生自主閱讀時,教師不可缺位,跟進引導監(jiān)督,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發(fā)動學生展開質疑活動,這是閱讀教學比較常見的做法。質疑是有疑而問,這是最為普遍的理解。學生閱讀學習時,遇到生字詞要質疑,對句子意思不理解也要質疑,很顯然,這樣的質疑含金量不高。教師要給出針對性引導,讓學生展開深度閱讀分析,從文本主題要義、作者情感、人物分析、情境描寫、情節(jié)轉換、文本結構等方面多做推敲,以提升質疑問題的價值度。質疑問題是重要教學資源,為下一步閱讀教學提供重要突破口,也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成長創(chuàng)造契機。
質疑閱讀發(fā)動時,教師要對學生思維基礎有一定預判,避免出現太多引導偏差。如學習《鄭和遠航》時,教師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并要求展開質疑學習:鄭和是傳奇人物,七次遠航,在航海史上是罕見的,為我國與世界的聯系做出巨大貢獻。認真閱讀課文,針對鄭和這個人物、航海中遇到的困難、取得的成就等方面內容展開思考,給出質疑問題,看誰給出的問題更具有研討價值。學生聽說有比賽性操作任務,都投入巨大熱情展開質疑學習。問題源源不斷提交到教師那里,經過一番篩選,最后形成班級質疑經典問題:為什么把遠航的大船叫作“寶船”?鄭和遠航與各國進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遠航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鄭和七次遠航,課文為什么略寫其余六次遠航呢?鄭和遠航有什么重要意義?……問題整合后,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釋疑行動,小組討論、課堂辯論,直至圓滿解決所有問題,促使學生形成學習共識。
學生質疑熱情很高,說明教師教學發(fā)動是非常成功的。學生質疑問題很多,如果評價其含金量,很多問題的設計都是令人滿意的。這是學生深入研討的結果。綜合評估其品質,其中不乏研討價值很高的問題設計。質疑不是目的,通過質疑升級學習認知,這樣的質疑才是我們的共同追索。
三、激活學生求異思維
所謂批判閱讀,其表面意思是指以找“毛病”“挑刺”的方式,對文本展開的閱讀探究,其實質是讓學生放開膽量去思考,從不同方向不同維度展開閱讀思考,在不斷發(fā)現、不斷探索、不斷體悟的過程中完成閱讀思維構建。教材文本在學生心中有權威性,教師不可硬性引導學生找“毛病”,不妨從類比角度展開探索,在認同性質疑閱讀中形成求異思維。
批判閱讀引導時,教師需要給出明確的提示,讓學生對教材文本情節(jié)安排、情感抒發(fā)、語言表達、結構安排等內容進行延伸性思考。如《月光啟蒙》學習時,教師給出閱讀要求:課文中寫媽媽給作者唱童謠、講故事,作者在月光中獲得了啟蒙教育,你感覺這樣設計合理嗎?給出你的個性理解。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白髡叩膵寢屖寝r村婦女,能夠用童謠故事來教育孩子,已經是非常難得了。雖然童謠和故事都非常簡單,卻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薄敖逃⒆又豢砍{講講故事是不行的,作者是從一個角度介紹媽媽的教育行為,還不是很全面,其說服力也不夠強?!薄白髡邒寢尳o孩子唱童謠講故事,這是最為生動的教育形式。我們的爸媽都不會用這樣的形式教育我們,讀過課文,讓我們產生親切感。”教師給出總結:家庭教育方式呈現多樣性,特別要注意時代的局限。作者小時候有特殊歷史背景,教師不能用現代標準來衡量。因此,教師要關注情境設計的合理性,找到質疑的合理角度。
教師給出討論問題,給學生帶來一定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視角展開討論。不管學生持什么樣的見解,其批判意識都呈現出來了,有的學生能夠聯系現實生活,這是典型的批判現實主義精神的運用。批判是思維的拓展,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啟迪,這樣的教學設計才能激活學生多向思維。教師的總結,給學生帶來認知澄清,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塑造學生辨析思維
辯論閱讀是合作學習形式,是學生以集體閱讀爭辯形式展開的學習行為。辯論閱讀運行關鍵在于教師的話題設計,學生對話題有不同見解時,自然要發(fā)起辯論活動。教師占據認知和信息制高點,針對教材內容給出辯論話題,其操作不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俗話說“理不辨不明”,通過激烈思維交鋒,學生在爭辯中達成學習共識,這是教師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海倫·凱勒》是一篇非常感人且極具教育意義的文章,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海倫的精神,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辯論活動,給出話題設計:海倫雙目失明,雙耳失聰,這樣殘酷的遭遇給她帶來致命的打擊,也促使她成為身殘志堅的英雄,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人只有在遭遇不幸才能有努力的動力,最終成為一名成功者?學生出現了不同意見,教師依照不同意見給學生分組,然后讓學生自行展開小組辯論。教師參與小組辯論活動,給出必要的引導。有些小組辯論氣氛熱烈。正方觀點:“海倫是身殘志堅的典范人物,而且像海倫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張海迪、霍金等,這充分說明,人只有在遭遇不幸時,才能激發(fā)生命潛力。正所謂‘逆境出人才?!狈捶接^點:“海倫通過自身努力獲得了成功,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是無可爭議的,但不能說成功人士都需要遭遇一些挫折,甚至是傷殘。雖然困難能夠鍛煉人的意志,但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經歷身殘才能成功的。”
教師給學生辯論話題,學生展開辯論,不管辯論結果如何,學生在辯論過程中實現了認知成長,這是不爭的事實。培養(yǎng)學生多元性思維,需要教師給出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學生充分動起來,教學發(fā)動才是成功的。學生多元思維培養(yǎng)需要有多重視角,教師發(fā)動課堂辯論,選取角度良好,訓練成效突出。
參考文獻
[1]劉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
[2]張麗.試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07).
[3]葉多榮.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怎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6,(12).
責任編輯 周正旺endprint